首页 > 新闻舆情 > 零售银行2019年:十大关键事件,重塑互金格局

零售银行2019年:十大关键事件,重塑互金格局

银行科技 李薇 零壹财经 2019-12-30

关键词:互金零售银行关键事件2019年盘点

2019年零售银行发展的十大关键事件。

2019年即将过去,这一年是我国银行业加速推进数字化转型的关键时期,通过大数据、区块链与AI等技术,使零售金融业务日益发展为全新的利润增长点。回首2019年,商业银行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市场占有率逐步攀升,并伴随着监管层出清违法违规的非持牌机构,银行业开始占据主导地位,构建出场景多元化、用户行为数据化的金融生态体系。

 

向“下沉市场”迈进、探索更加智能化的金融服务,是2019年我国银行业的共识。信用卡、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财富管理等业务,都是商业银行的传统产品形态,通过科技手段来实施数字化转型,极大地激发市场活力,展现出数以亿计的个人客户群体,十分旺盛的潜在金融需求。

 

金融科技是一把“双刃剑”,是一个机遇与风险并存的新兴产物,本文中零壹智库将系统梳理2019年全年零售银行发展的十大关键事件,以史为鉴,将激励我们更好地在2020年砥砺前行。

 

一、央行印发《金融科技发展规划(2019-2021年)》

 

2019年最具影响力的一项政策就是——8月22日,中央人民银行发布了《金融科技(FinTech)发展规划(2019—2021年)》,标志着金融科技首次被提升为国家级战略任务之一。根据这一规划,商业银行将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网络身份认证等核心技术以及场景化应用方面深入探索,这些领域符合监管层的鼓励发展方向,今后将把金融科技创新产品将纳入统一监管范畴。

 

《规划》中提出了六项重点任务,具体包括:一是加强金融科技战略部署;二是强化金融科技合理应用;三是赋能金融服务提质增效;四是增强金融风险技防能力;五是加大金融审慎监管力度;六是夯实金融科技基础支撑。

 

此后的10月份,央行联合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发布了《金融科技产品认证目录(第一批)》和《金融科技产品认证规则》,可视为《规划》文件的细化落实。由此可见,监管机构将破除金融科技领域的无序竞争行为,力争使我国综合实力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二、国务院指引国有大行2019年小微信贷余额增三成

 

2019年“两会”期间,国务院强调金融机构应当加强对于中小微企业、实体经济的扶持力度,此后银保监会发布《关于进一步加强金融服务民营企业有关工作的通知》,要求国有大型商业银行发挥“头雁”作用,2019年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力争总体实现余额同比增长30%以上。在扶持小微企业发展方面,银行通过与各类场景方、流量方展开合作,快速拓展小微企业客群,并通过“银行+金融科技公司”跨界合作,不断优化小微信贷在线化操作流程。

 

多家银行探索税务、物流以及企业ERP等诸多领域的线上场景,凭借小微企业在这些场景中留存的数据,开展自动化贷款审批与额度测算。然而,从实践结果来看,多数传统银行通过手机APP仅支持贷款申请信息填写,后续仍需客户经理电话联络办理。

 

同时,国有大行普遍要求小微企业提供抵押品或担保人,并非纯信用贷款,而部分股份制银行与民营银行的限制条件较少,可支持全流程在线贷款。就在12月末,国务院印发《关于进一步做好稳就业工作的意见》,再次重申要加强对民营企业和小微企业的金融支持,并保证融资成本在可控范围之内。

 

三、民营银行2019年再扩容,多家申请积极性高涨

 

从2014年12月成立的第一家民营银行——微众银行算起,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经迎来了“民营银行五周年”。经历了2017、2018连续两年的审批停滞,2019年监管层再次批设了一家,即江西裕民银行,这也是全国第18家民营银行,定位于“打造5G智能银行”。

 

民营银行审批的再次开闸,迅速使上市公司与民营企业申请牌照的积极性空前高涨,此后在9月17日,市场披露无锡锡商银行已获得监管层批复通知,并将发展方向定为“物联网银行”,但截至2019年末,未公布该行审批通过的决议。

 

江西裕民银行从获批到开业,仅用了4个月时间,2019年多家互金巨头先后提出入股或发起设立民营银行相关意向。整体来看,以微众、网商为首的头部效应逐步显现,2019年新网银行亿联银行等后起之秀,通过嵌入众多互联网平台之中,客户规模与营收水平也逐步进入行业领先地位。

 

然而,民营银行发展最大困境在于负债规模增速乏力,“一行一店”经营模式难以吸引个人客群存款,因此多家民营银行打出高息存款、智能存款的宣传语。随着监管层对于民营银行的审批进程加快,行业将展现出多元化竞争格局,在发展消费信贷、小微企业融资方面,更能体现数字普惠金融的业务理念。

 

四、信用卡“共债危机”成为行业共性问题

 

2019年初,监管层严厉打击“现金贷”“逃废债”等违规乱象之后,资信能力差的劣质客群逐步向银行信用卡领域转移。尤其是在三四五六线城市与偏远的农村地区,多数属于征信白户,因此逾期率高发,使银行信用卡不良率抬升。此外,信用卡催收也成为消费者投诉热点。

 

2019年下半年,多数银行开始收缩发卡量与授信额度,并指出预借现金不享最低还款额待遇。监管层对于信用卡代偿平台的违规问题也先后出台政策,进行行业整顿规范。

 

11月下旬,银联发布《关于开展收单机构信用卡违规代还专项规范工作的通知》,要求立即关停信用卡违规代还业务。政策出台后,包括还呗、省呗、小赢卡贷、维信金科在内的众多平台,均收缩了信用卡代偿规模。同时,央行金融消费权益保护局已披露了5项信用卡风险,分别是:合同侵犯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告知义务履行不到位、营销宣传不规范、发卡管理不规范、外包管理不到位。

 

为了应对信用卡客户风险,在“增量市场”挖掘上,银行主要以90后、95后年轻客群为主,并与电商类、社交类在线平台合作,通过大数据挖掘与用户画像,寻找平台中的优质客群作为信用卡服务对象。

 

五、全面整顿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与营销乱象行为

 

进入2019年以来,监管部门平均每个月均会开出大量罚单,包括销售误导、违规催收等问题屡次出现,属于消费者投诉的“高发区”。尤其是2019年下半年,银保监会先后出台下述3项整顿政策:

 

9月,银保监会出台《关于开展银行保险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整治工作的通知》,明确指出5类具体表现形式,包括产品设计、营销宣传、产品销售、内部管理以及与第三方机构合作方面。受到总行绩效考核指标的影响,银行员工出于冲刺业绩考虑,而忽略了消费者权益保护,政策规定将严打违规行为;

 

11月,银保监会发布《银行业保险业消费投诉处理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进一步对于金融机构侵害消费者权益乱象全面排查,逐一整改。当月,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2019年2号”文件,通报了广发银行侵害消费者权益的案例,主要问题在于该行代为推介私募股权基金,该基金于2019年8月到期,出现账面浮亏且到期无法收回投资本金及收益的情况。

 

此外,同样是在11月份,银保监会还通报了四起银行小微企业金融支持政策不落实典型案例,涉及建行北京分行与平安银行北京分行,问题包括将小微贷、个人经营贷搭售人身险并且要求借款企业承担抵押品评估费,为抵押物购买财产保险等强制搭售行为。

 

12月,央行、银保监会、证监会以及外汇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关于进一步规范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通知》,要求严防销售误导行为,并加强对业务合作方金融营销宣传行为的监督。

 

六、“助贷”模式迎来高增长与强监管双重考验

 

“强监管”政策密集出台之下,金融科技公司普遍采取与商业银行联合贷款的创新模式,由此催生“助贷”模式成为业界焦点之一。金融科技公司借助自身庞大的客群与场景优势,向银行输送优质客户并参与信贷审批、贷后管理等环节。然而,多地监管部门发文强调金融机构不得将核心环节外包,譬如:

 

1月,浙江银保监局下发《关于加强互联网助贷和联合贷款风险防控监管提示的函》,不得将授信审查、风险控制等核心环节外包;

 

10月,发布《关于规范银行与金融科技公司合作类业务及互联网保险业务的通知》,要求银行对金融科技公司实行名单制管理,并制定准入标准;

 

11月,人民银行上海分行印发了《关于做好配合打击惩治“套路贷”加大消费金融业务创新的通知》,严控资金流向各类“助贷平台”。

 

“助贷”模式是新金融领域的一个新兴产物,促使广大小微企业与消费者,能够获得高效、便捷的融资服务。2019年这一模式在实现高增速的同时,也隐含用户资质审核不严、增加手续费与违规催收等乱象,亟需纳入监管、制定可持续发展的经营策略。

 

七、监管严查大数据公司爬虫业务,银行暂停合作

 

“爬虫”的本质是一种网络信息搜索技术,2019年伴随我国金融科技的快速发展,众多大数据公司将其用于风控决策,在未经用户授权的情况下违规获取与出售数据,这是一种“非法爬虫”行为。

 

10月份,央行对于商业银行下发文件,紧急调研银行与第三方数据公司合作情况,内容主要涉及数据采集、信用欺诈、信用评分、风控建模等方面

 

截至2019年末,魔蝎科技、新颜科技、公信宝白骑士天机数据聚信立等接连遭遇突击检查,部分中小银行表示将暂停与大数据风控公司合作。银行业高度关注个人信息保护工作,在合作伙伴选择上更为谨慎,严格保证线上渠道的客户获取与信贷产品营销合法合规。

 

八、手机银行用户量屡创新高,APP隐私条款引热议

 

“开放”“连接”理念已得到传统银行业深度认同,各家银行将手机银行APP发展为一个“超级平台”,尤其是国有大型商业银行,用户规模以亿为单位进行计量。同时,以招商银行、平安银行为首的股份制银行,主打零售金融这张王牌,通过APP来实现获客与获客,成为业界典范。

 

手机银行成为银行最核心的线上流量入口,并在此基础上推出信用卡、小微信贷等细分业务APP。需要注意的是,2019年最后两个月密集出台了有关收集使用个人信息的APP名单,其中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天津银行以及天津农商银行均上榜,但四家均表示APP未在应用商店下架,一切合规经营。

 

我国互联网化程度已排在世界前列,各类APP已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的必需品,如今各类APP数量呈现指数级增长态势,并且缺乏统一的监管机关和准入标准。伴随社会公众对于个人隐私保护意识的增强,加上网信办、工信部与公安部等相关部门联合执法,2019年末多家银行争相升级手机银行APP,在个人隐私条款与用户信息获取方面更加规范化,从而塑造一个良性、健康的金融生态环境。

 

九、“开放银行+科技子公司”助推零售金融数字化转型

 

开放API、嵌入各大互联网平台场景之中,不再是民营银行的独门绝技,各家传统商业银行在2019年频繁与BATJ头部平台“联姻”,共同推进线上场景、用户运营与产品推介等方面的战略合作。

 

移动互联网时代,我国银行业赢利重心正在由公司类客户转为潜力巨大的零售客户,因此数字化转型的核心在于转变零售金融业务经营模式,从存贷汇各方面加速与互联网端的融合。

 

多家商业银行在产品发布会与2019年半年报中,提及“开放银行”战略与推出多项创新产品。同时,部分银行也在落实推进银行系金融科技子公司的设立,通过科技赋能,实现零售金融业务的跨越式增长。

 

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有10家银行设立了科技子公司,具体包括:兴业银行-兴业数金、平安集团-金融壹账通、招商银行-招银云创、光大银行-光大科技建设银行-建信金科民生银行-民生科技华夏银行-龙盈智达北京银行-北银金科、工商银行-工银科技中国银行-中银金科。此外,广发银行在11月中旬透露,将在2020年筹备建立金融科技子公司,目前正在行内审批。

 

十、资管新规实行下的多家银行“酣战”理财子公司

 

“资管新规”政策出台后,多家银行加快设立理财子公司的发展进程,包括部分城商行也加入这一阵营。截至2019年末,我国已开业的银行系理财子公司合计为11家,包括6家国有银行、3家股份制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兴业银行)以及2家城商行(宁波银行杭州银行)。

 

此外,1家股份制银行(中信银行)与3家城商行(徽商银行、中信银行、南京银行江苏银行)的理财子公司,也已获批筹建,预计将在2020年上半年全部开业。2019年被市场命名为“理财子公司元年”,经过一年的筹备布局,下一年将迎来爆发期,推动财富管理行业快速发展壮大。

 

12月2日,银保监会出台的《商业银行理财子公司净资本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净资本不得低于5亿元人民币,并且不得低于风险资本的100%,今后经营中将极大考验其量化投资、投研等能力。

 

12月末,银保监会披露首家外资控股的银行理财子公司,即东方汇理资产管理公司和中银理财有限责任公司在上海合资设立理财公司,东方汇理资管出资比例为55%,中银理财出资比例为45%。

 

理财产品“破刚兑”之后,不再向投资人承诺保本,更考验其理财投资实力,同时考虑投资人才招募、子公司与银行资管部的协同关系、应对外资竞争等多因素,银行业需尽早实现理财资管产品转型升级,从而形成理财子公司的规模优势。


耗时 42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