云中快步:金融云走在高速钢丝上

  17页 阅读:28704 零壹智库
中国金融云的发展,正在一条快速延伸的钢丝绳上疾驰
  
目录
一、需求侧:金融上云,云上金融

(一)银行上云加速推进,数字原生银行渐行渐近
(二)保险业迈向以应用为核心的云原生时代
(三)头部券商正在进行基础架构的全面云化改造
二、供给侧:星罗云布,风云激荡
(一)产品生态越来越丰富
(二)大厂争夺越来越激烈
(二)垂直应用越来越精细
三、看前面:风云变幻,云兴雨致
(一)混合云和多云战略成为重要选择,更多垂直解决方案将不断涌现
(二)云原生将加速金融应用的迭代和创新
(三)大模型将改变金融云的格局
(四)客户将对金融云的安全级别提出更高要求
(五)绿色金融云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金融云,是最高标准的云”。在零壹智库的一次交流会上,平安金融云董事长兼总经理陈亚殊说:“互联网上云,是从0到1,简单易上云;而金融上云,则是从1到N,改造升级难度更大。”
 
在金融行业加速数字化转型和金融信创的背景下,金融云的发展面临着既要快速响应市场和技术变化,又要兼顾业务连续、数据安全和监管合规性的迫切任务,努力构建一个既高效、又安全、且符合监管规定的金融云生态系统。

中国金融云的发展,正在一条快速延伸的钢丝绳上疾驰:

在技术上,金融云服务商和金融机构紧跟技术潮流,以保持业务竞争力和创新能力,满足金融机构对效率提升、成本降低和业务拓展的需求。比如,大模型横空出世并得到金融领域的积极响应,给金融云的发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也打开了更大的市场空间。

在适应性上,自主创新要求金融云服务不仅要自主研发核心技术,还要在业务模式、服务方式和产品设计等方面实现突破。例如,开发针对金融行业特定场景的云原生应用、分布式架构解决方案,通过API开放平台支持开放银行模式,通过大数据风控技术提升贷款审批效率等。

在安全上,追求技术创新的同时,金融云必须优先确保数据安全和业务连续性,这就需要在云服务设计和实施过程中,严格遵守金融行业安全标准和监管要求,采用高等级的加密技术、多重认证、零信任网络架构、安全运维体系等,确保客户数据隐私得到保护,业务不受外部攻击影响。

在绿色要求上,金融云要深度融合可持续发展理念,实现绿色金融云所需的能源效率提升、碳排放减少等目标,通过技术创新推动金融行业绿色转型,并支持金融机构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绿色投资决策优化等方面提供更好的服务。

在金融业的特殊要求下,金融云必须在“既要又要还要更要”的条件下,踩着技术创新的飞轮前行。

一、需求侧:金融上云,云上金融
 
金融上云已成为行业趋势,整体市场规模也在稳步增长。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中国金融云市场规模达到284.1亿元,同比增长27.8%。在银行、保险、证券等金融机构的实践中,越来越多的案例表明,金融云正在成为数字化转型的关键路径。

头部银行基本完成云化建设,中小银行上云步伐加快,以银行和保险为代表的金融传统行业,核心系统分布式改造进程稳步推进。头部银行稳态业务正在加速向自建本地云迁移,中小银行主要通过与外部云厂商合作的方式推进云建设。保险客户对公有云态度更加开放,客户甚至愿意将核心系统部署在公有云或混合云上。券商拥抱公有云,但头部券商的投入差距正在拉开,中小券商的投入差别也很大。

虽然私有云仍然是当前金融机构的主要选择,但公有云、混合云市场增速更高,成为未来市场增长的主要方向。

(一)银行上云加速推进,数字原生银行渐行渐近

在中国金融云市场,银行业占据近70%的份额。国有大行和头部股份制银行,凭借强大的资金、业务和技术优势,在上云进程中处于领先地位。微众、网商、新网、百信等互联网银行依云而生,中小银行也在逐步加快上云的步伐。

招商银行宣布完成“全面上云”是2023年银行上云的一个关键事件。业内人士指出,作为中国系统重要性银行前七家中首家实现全面上云的银行,招行不仅为大型传统银行转型探索出一条可行路径,亦将推动银行业数字化水平再进阶。

招行云的底座主要是“两朵云”:一朵“金融交易云平台”替代主机,解决海量交易及数据的性能容量和主机不可持续升级等问题;另一朵“原生云平台”将传统的IT能力打造为原生云服务,支持快速创新。

与上云同步,招行着力推动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建设,通过技术中台沉淀企业级组件,提升研发效率;通过数据中台沉淀企业级数据,不断降低大数据应用门槛。

早在2020年,工商银行行内全量核心应用均已上云。2022年,该行强化“云计算+分布式”两大核心平台技术支撑能力,入云规模及平台能力继续保持同业领先,分布式技术体系进一步强化,日均服务调用量超过170亿次。2022年,工行宣布在行业内率先开展基于“一云多芯”技术架构的信创云转型工作,并已取得阶段性重要成果。

2023年1月,建设银行发布“建行云”,并推出三大类10个云服务套餐,为行业数字化转型提供一站式解决方案。建设银行董事长田国立表示,“建行云”已进入自主可控、全域可用、共建共享的新发展阶段。

中国银行核心业务系统开始逐步向云平台迁移,例如通过腾讯云助力上线的全行级数据湖平台,其新一代分布式技术平台——“鸿鹄”为100多项应用/组件提供分布式架构研发运维支持。

农业银行自2019年以来全面拥抱云原生技术,目前服务器资源上云率达99%,应用容器化率达80%。农业银行已布局生产、开发测试、集团、金融生态四朵云,构建了范围广、规模大、能力全的新一代云原生底座。该底座采用“多地、多活、云端”的高可用架构,整合全网容器资源池,构建一体化金融云平台。

邮储银行零售端已完成190个系统的私有云平台部署;交通银行携手中国电信华为云构建了5G全域智能金融云专网,并在加快实现多云部署,丰富“一云多芯”策略。

平安银行持续推进全面云原生转型。2022年,该行推动约2000个应用上容器云,同比节省CPU消耗约40%、存储资源约36%、科技成本约2000万元;应用微服务使用率超50%;基于“凌云”云原生平台,对零售、中后台等16个业务系统进行云原生试点改造。

中信银行已全面建成生产云、开发测试云、子公司云和生态云的总体布局,信创资源池规模位居股份制同业前列,算力同比提升2倍;技术中台基本形成以服务网格、容器云平台、乐高开发平台、基础技术服务为主线的云原生技术底座,有效支撑部署流程提速30%,投产效率提速4倍。

上云已是中小银行提升竞争力、实现弯道超车的战略选择,趋势日益显著。对中小银行来说,云服务的按需付费模式有助于减少初始IT设备投入,降低运维成本,并能灵活应对业务波动带来的资源需求变化;云的弹性扩展和资源快速调配能力,使其能够迅速响应市场变化,提高业务处理速度和系统稳定性;基于云平台的先进技术也有助于推出新产品和服务,满足客户个性化需求。

2023年6月28日,宁波银行发布国内城商行首个云品牌“宁行云”。它是宁波银行通过云计算+分布式技术自主研发和运营的平台,首批推出的七大核心产品——不仅可以提供资金管理、外汇、票据、收付款、发薪等企业经营管理所需的全面金融服务,还能提供多种智慧场景和四类云服务支持,助力客户数字化转型。同时,“宁行云”可根据企业实际需求和业务特点,进行个性化定制,并能提供标准化、定制化、私有化等输出方式。

当前,中小银行正逐步将其非核心业务系统乃至部分核心业务迁移到云端。它们普遍选择积木式、开放式的技术路线,与第三方云服务商合作,借助其成熟的解决方案和服务经验,快速实现IT基础设施的升级和转型。

然而,由于资源、技术和监管等因素,中小银行在上云的过程中面临诸多挑战。首先,原有的IT架构和业务系统可能较为陈旧,与云环境的兼容性改造和迁移工作耗时耗力;其次,虽然云服务具有灵活计费的优势,但初期投入较大,在效果难以预估的情况下,要精细规划和控制成本。此外,人才队伍建设需跟上,要培养或引进具有云服务运维、安全管理等专业知识的团队。

(二)保险业迈向以应用为核心的云原生时代

伴随保险机构云化建设进入深水区,头部保险公司正逐步从以资源为中心的云化阶段,迈向以应用为核心的云原生时代。

云原生技术平台,包括基于云原生技术自研的PaaS、IaaS、Devops等,具备较强的水平扩展、敏捷交付、持续运行能力,更加适应保险业在安全合规、交易强一致性、单元化扩展、容灾多活、全链路业务风险管理、运维管理等多方面的要求。

在数年的密集技术攻坚后,2023年金融信创已进入常态化的新阶段,“多云多芯”、核心系统部署上云成为保险行业共识。据艾瑞咨询数据显示,77.42%的保险机构已采用云计算开启新一代核心系统建设,34.62%的保险机构已建立“IaaS+PaaS+SaaS”的多层次云能力。

早在2014年,众安保险就已经自研上线了国内首个基于云端的核心系统——无界山。2016年,众安保险已实现100%云原生化,并通过自研的微服务等技术对无界山进行了升级。2019年,全面升级的“无界山2.0”正式上线,基于云原生技术构建业务中台、技术中台和数据中台。截至2022年底,众安保险已实现了核心技术的全部自主可控,并成为基于公有云底座完成信创验收的首家保险公司。

人保科技实施的项目“面向多云多芯的保险核心系统云原生技术平台”,获得央行“2021年度金融科技发展奖”一等奖。该平台构建了面向保险核心系统分布式微服务改造的全栈解决方案以及支撑平台。

截至2023年底,平台已为人保集团及各子公司业务系统分布式信创改造上云提供从设计、开发、运维到运营各领域全方位的支撑能力,支持完成了健康险商保核心等30余个系统分布式改造及上线工作。

2022年,太平洋保险已上线保险集团云“太保新云”;2023年,太保的金融级云原生转型进程取得新的突破,DevOps作为云原生的重要组成部分,已经成为太保数字化转型的重要任务。DevOps2.0基于云原生底座,覆盖了需求、开发、持续集成、测试、部署等环节,有效提升投产频率,提高项目质量,提升和突破太保的研运能力。

(三)头部券商正在进行基础架构的全面云化改造

近年来,国内各大券商在技术系统的自主研发上持续发力,不断强化对核心系统的自主掌控。头部券商正在进行基础架构的全面云化改造,包括将传统的数据中心和服务器集群迁移到公有云或私有云环境,以获得更好的弹性扩展能力、更低的成本以及更高的运维效率。

广发证券打造了业内首家云原生架构的核心交易系统,多家证券公司已将其行情系统、交易系统、风控系统等关键业务系统部署在阿里云、腾讯云、华为云等国内主流云服务商之上。为了平衡合规与安全、业务连续性、成本控制和技术创新等因素,证券公司普遍选择混合云或多云策略。

据毕马威《2023年中国证券业调查报告》预测,未来证券公司核心系统“上云”将成为行业趋势,分布式、云原生等先进技术将成为信息系统架构转型升级的技术方向。

早在2018年,浙商证券选定VMware vSAN/Nutanix两款不同厂商的超融合产品构建私有云环境,满足基础设施资源弹性扩展的需求。2020年,浙商证券又引入SmartX等国产超融合产品,构建了生产环境、开发环境及灾备资源池。2022年3月,浙商证券与阿里云等厂商构建的新一代分布式信息基础设施完成“一云多芯”适配和扩容工作,大幅提升了IT交付和管理效率,快速响应业务需求。

2020年,国信证券搭建了基于“云计算”架构的“两地三中心”数据中心。2022年5月,为满足业务系统快速迭代上线的需求,建设一套标准化的容器运行和管理环境,国信证券携手火山引擎打造了“蜂鸟”云原生智能研运一体化平台。其中的行业化云原生金融版管理平台优化了原生K8S在功能和性能上的不足,提供许多定制功能,如异构计算统一管理、网络多元兼容、高性能存储和群集网络多分区等。当前,国信证券纳管的云主机资源超20000台,规模处于行业前列。

2020年,广发证券确定了统一的容器云平台底座为基础、以云原生技术打造技术中台,获得自伸缩、自监控、自修复等自动化能力为主的升级方向。2021年,广发证券启动与华为云的深度合作进行云原生架构升级,目前已经打造了业内首家云原生架构的核心交易系统,其云原生架构的新一代核心业务系统二期顺利上线,三期正在着手试运行。

中信建投借助华为云和阿里云,将部分非核心业务或创新业务部署在云端,实现业务系统的弹性扩展、快速迭代和成本优化。还利用云计算平台的大数据和AI能力,强化了智能投顾、风险控制等业务功能。

招商证券采用混合云架构,将非核心业务率先上公有云,同时保留核心交易系统在私有云环境中,以兼顾业务安全性与创新效率。

二、供给侧:星罗云布,风云激荡

金融云服务提供商数量众多,竞争激烈。在金融信创大背景下,国外厂商逐步退出,阿里、华为、腾讯等大型厂商在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不断有新的厂商崭露头角或原有厂商加大投入。许多专注于金融垂直行业或业务的厂商如宇信科技中科软等也占据一定地位,还有一些新兴的金融科技公司,在特定的金融细分场景颇具竞争力。

随着市场竞争加剧,金融云服务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服务质量,特别是发挥生态和场景优势,提供特色服务。同时,随着金融行业对数据安全和合规性的要求不断提高,金融云服务也特别强调满足监管要求,包括数据隐私保护、安全隔离、灾备能力、审计跟踪等,以确保金融机构在云环境下的业务合规性和安全性。

(一)产品生态越来越丰富

从产品格局来看,金融云服务主要分为基础设施即服务(IaaS)、平台即服务(PaaS)和软件即服务(SaaS)三大类。其中,IaaS和PaaS市场较为集中,SaaS市场则较为分散。

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规模为27.0亿美元,同比增长16.1%。其中,公有云基础设施服务市场规模10.5亿美元,同比增速为4.6%;企业自建专属云(私有云)基础设施市场营收16.5亿美元,同比增速24.9%。

IaaS由高度可扩展和自动化的计算资源组成,用于访问和监控计算、网络,存储和其他服务等内容,允许企业按需需购买资源,而不必购买全部硬件。IaaS标准化程度高,投入大,限制了小型企业的进入,各大厂商为争夺市场份额降低价格,也使其利润空间比较小。

更重要的是,多数大型厂商的IaaS业务发展已趋成熟,要想进一步提升发展空间需要云厂商实现从IaaS到PaaS、SaaS的一条龙服务。

PaaS、SaaS是基于IaaS底层基础设施衍生出的系统级和应用级服务,更凸显定制化商业服务和产品技术等能力,毛利率也远高于IaaS。因此,在云计算后半场,PaaS和SaaS成为追逐热点。

此外,近几年也涌现出许多新的服务类型,如DaaS(数据即服务)、BaaS(区块链即服务)等。其中,DaaS与SaaS相似,但区别在于前者提供数据服务,服务商会通过建立大型数据平台来搜集和清洗数据,并向外提供展示和分析等服务。BaaS是将区块链框架嵌入云计算平台,为开发者提供区块链生态环境和配套服务。
 
图1:金融云服务商类型及代表性厂商

资料来源:公开渠道,零壹智库
 
(二)大厂争夺越来越激烈

从厂商格局来看,阿里云、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京东云等大型云计算厂商,凭借各自的技术积累、业务场景经验、生态资源整合等优势,在金融云市场中占据主导地位。同时,一些中小型云服务提供商也在逐步崛起,加强在金融方向的布局。

阿里云凭借强大的技术研发实力和丰富的生态系统,提供从IaaS到PaaS乃至SaaS的全方位金融云解决方案。据公开资料,目前阿里云已服务6家国有大型商业银行、12家股份制商业银行、90%已上市商业银行以及60%保险企业、60%证券公司等数百家金融机构。

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阿里云继续保持金融云整体市场第一,份额为18.5%。阿里云还在金融云基础设施、金融云解决方案、公有云基础设施、平台解决方案、银行解决方案、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等6个领域位居第一。

华为云在金融云基础设施市场上占据重要地位,尤其擅长提供包含公有云与私有云在内的混合云解决方案,以及具有高度稳定性和安全性的分布式架构产品。华为在金融科技领域强调技术驱动与全栈协同,为企业提供端到端的云服务。
 
腾讯云依托于腾讯集团强大的社交网络、数字内容、移动支付等业务背景,形成了独特的金融云服务体系,尤其是在连接用户和场景方面有着天然优势。

百度智能云以其在人工智能和大数据处理方面的领先技术脱颖而出,能够为金融客户提供多元化融合、全栈式协作的云服务,尤其在平台和应用层面上保持高速增长,市场份额迅速攀升。根据2022年上半年的数据,百度智能云在金融云市场中的表现强劲,市场份额跃升至行业第二位。

京东云依靠京东电商、物流、金融等多元业态的实际应用场景,提供贴合实际业务需求的金融云服务,特别在供应链金融和互联网金融解决方案上有独特优势。

字节跳动旗下的火山引擎也加入金融云的战场。2023年4月18日,火山引擎发布金融生态云、金融大模型云与量化交易云三个全新的云上解决方案。字节并称,过去3年间,火山引擎服务了百余家金融客户;火山引擎将通过“云+场景”的方式,助力金融机构在云上创新,实现科技的变现。

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金融云平台解决方案前五企业市场份额总和达到75.0%。其中,阿里巴巴排名第一,市场份额达27.8%。其次分别为华为云、腾讯云、百度智能云、京东云,占比分别为14.8%、13.4%、10.0%、9.0%。
 
图2:中国金融云(平台)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3H1

资料来源:IDC,零壹智库
 
金融云行业是一个快速发展且竞争激烈的领域,不断有新的厂商崭露头角或原有厂商加大投入。比如,字节跳动旗下的云服务平台火山引擎,正加速挺进金融云市场;青云QingCloud服务了相当数量的大型银行,推出了一系列针对金融行业的云计算解决方案和服务,包括金融专属云、分布式数据库、智能运维等。优刻得UCloud也在金融云领域有所布局,提供定制化的金融云解决方案,着力于解决金融行业的高并发、大数据量处理、实时风控等问题。

中国电信天翼云在金融云市场中不断提升影响力,依托电信运营商的网络资源优势,提供安全可靠的金融云服务,包括金融专享云、混合云解决方案、金融大数据平台等。金山云在金融行业持续发力,提供金融数据中心托管、云原生架构、AI智能风控、区块链服务等解决方案。

此外,头部银行在数字化转型的过程中,也开始将基础设施云化服务能力对外输出。比如,建行云基于SaaS模式,为新开金融机构或现有系统无法满足业务发展需求以及监管要求的中小银行提供综合服务解决方案。兴业数金通过打造云计算服务品牌——“兴业云”,累计向200多家农村及中小金融机构输出信息系统,支持超1000家服务网点的运营服务。

(二)垂直应用越来越精细

在垂直竞争方面,各家厂商纷纷推出具有行业特色的解决方案,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加贴合需求的云服务。随着市场的竞争加剧,金融云服务将更加注重产品的差异化和服务的质量。

宇信科技、中电金信和南天信息是中国银行业IT解决方案市场的重要参与者,他们在银行市场中凭借深厚的经验和技术积累,赢得了较高的市场份额。中科软深耕保险行业多年,对业务流程和监管规则有深刻理解和实践经验,其保险云平台集成了多项先进技术,能够提供包括云部署、云迁移、SaaS服务在内的全栈式解决方案。

IDC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金融云应用解决方案前五厂商市场份额总和为29.9%,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市场集中度基本持平。其中,中科软排名第一,市场份额为7.1%,其次分别为宇信科技、中电金信、百度智能云、南天信息,占比分别为6.3%、6.0%、5.5%、5.1%。
 
图3:中国金融云(应用)解决方案市场份额,2023H1

资料来源:IDC,零壹智库
 
金蝶、用友等深耕财税领域的传统技术提供商也提供相关的金融云服务。例如,某大型金融机构采用了金蝶的金融云ERP解决方案,通过构建云端统一的财务管理体系,实现了总部与下属分支间的财务管理标准化、集中化。金蝶云ERP帮助该机构优化了财务核算流程,提升了预算控制、资金调度、财务报表编制和披露的效率,同时也强化了风险管控能力。

还有一些新兴的科技公司,在特定的金融细分场景颇具竞争力。较具代表性的为百融云创,公司将决策式AI和生成式AI深度嵌入到金融领域的全流程之中,通过云+本地化部署的方式,为金融行业提供决策层能力提升,以及业务层客户交互的全体系服务。公司基于长期对行业的理解和洞察,沉淀下深厚且独有的行业Know-How,并将行业Know-How与AI技术进行有机结合,重点围绕提升决策分析能力、提升资产运营效率两大主线,助力金融行业数智化发展。

公司为金融机构提供从模型开发到分析决策再到资产运营全体系服务,满足金融机构包括反欺诈、信用评估、风险预警、贷后管理、精准营销、运营管理等多场景的分析和运营,提升金融机构识别、决策、运营、管理等业务流程的效率和精准度。

在与黄河农商行的合作中,百融云创建立了一套风险预警平台,帮助银行构建起了有效的安全防线。这套平台能够实时监测并预警潜在的信贷风险,增强银政、银企、银农数字化生态协作,尤其是在农村金融市场环境较为复杂的背景下,实现了对农村普惠金融的高效管理。

在BaaS平台方面,趣链科技的BlocFace提供基于公有云的开放平台和私有化部署等两种服务形态,支持用户在公有云或Docker、Kubernetes等专属环境内一键部署联盟链,并对其进行可视化监控运维与智能合约研发。

公开信息显示,BlocFace已服务于建设银行、农业银行、中国银行、兴业银行光大银行、招商银行、浙商银行、上交所、深交所等30余家大中型金融机构与大型企业。

三、看前面:风云变幻,云兴雨致
 
(一)混合云和多云战略成为重要选择,更多垂直解决方案将不断涌现

金融云市场覆盖了公有云、私有云和混合云基础设施,以及面向金融行业的云平台、云应用解决方案,为满足不同类型和规模的金融机构各环节工作的使用需求提供保障。

随着金融业务复杂性和规模的增长,金融机构倾向于采用分布式云架构,通过多区域部署和多云策略分散风险,实现资源灵活调配和业务连续性保障。混合云则结合了私有云的安全可控与公有云的弹性扩展,成为金融行业的重要选择。

目前,头部金融机构更倾向于采用私有云,中小金融机构更多采用团体云或者行业云模式,但不同云平台的使用规范和标准不同,单一云平台模式并不能满足金融机构联接产业链上下游企业,与实体经济相互耦合的要求,因此多云战略部署和机构云平台连接成为行业发展趋势。

金融云市场足够广阔,未来将有更多针对金融行业的垂直云解决方案不断涌现,提供专门针对金融业务场景的云服务,如专用的金融云平台、金融行业解决方案等,以满足金融机构在新业务、数据安全、业务连续性、监管合规等方面的特殊需求。

(二)云原生将加速金融应用的迭代和创新

随着技术的快速迭代发展,客户需求日益多样化,对IT架构、交付流程和技术风险保障机制均提出了新的要求,金融机构传统IT架构和应用研发模式急需转型升级。而以高弹性、流量治理、高可用为优势的云原生成为金融云市场架构转型的不二选择。

“加速创新、降低成本、提高效率”的云原生可帮助用户构建健壮的、具有弹性的应用,以面对业务流量突增等变化,充分发挥云平台的弹性和分布式优势。同时,云原生基于标准的构建发布流程,用户可以敏捷地进行产品发布来应对日新月异的市场需求。

伴随容器、Serverless、微服务等技术快速发展,架构、技术和应用的高效组合,形成调用标准化、高度自动化的基础设施和平台服务,云原生正在不断引起金融机构系统架构、生产方式、商业模式等发生变革。

不过,将传统的金融系统迁移到云原生架构需要大量的技术和业务重构,涉及到兼容性、数据迁移、系统稳定性等方面的挑战。同时,云原生环境下的运维复杂度增加,需要建立完善的监控体系和自动化运维流程,确保在大规模分布式环境下能够及时发现并解决问题。

金融机构需要结合自身业务特点和IT现状,制定清晰的战略路径,从小规模试点项目开始,选取合适的业务场景进行云原生实践,渐进式地将核心业务系统向云原生架构迁移,避免一次性大面积迁移带来的风险。

(三)大模型将改变金融云的格局

从云服务角度来看,大模型有望将金融云从传统的基础设施服务和解决方案推向更高层次的智能化、自动化和定制化服务阶段,为金融机构提供更强大、更精准、更高效的云服务体验。

大模型可以根据金融机构的具体需求,快速生成定制化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比如利用生成式对抗网络(GANs)或生成式预训练Transformer(GPT)系列模型生成定制的合同文本、条款说明等。大模型可用于自动化处理复杂的金融事务,例如信贷审批、反欺诈检测、风险评估、报表生成等,大幅提升处理速度和精确度。

例如,百融云创完成了AI大模型BR-LLM的升级,AI开发、智能交互、分析决策的三种服务能力都有显著提升,特别是在金融资产运营、信贷决策、智能客服等领域有出色的表现,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准确地进行风险管理、提升服务效率和客户体验。

大模型技术还可以用于强化金融云服务的安全性,通过模式识别、异常检测等技术提升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同时也能帮助金融机构更好地遵循不断演变的监管要求,实现合规性自动化检查和报告。

同时,大模型的发展也对云计算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无论是算力还是运行架构方面,都给云计算提供了更大的机遇。“作为基础设施的云计算将会在大模型发展的驱动下,在AI原生应用的引领下发展成为AI原生云,重塑云计算的产业格局。”

金融业是大模型应用落地较快的领域,国内已发布超过20款金融大模型。金融大模型的发展,必将促进金融云的创新,重塑金融云的格局。

(四)客户将对金融云的安全级别提出更高要求

金融行业涉及大量的个人及企业敏感数据和资金交易,一直是黑客攻击的重点目标,其在云上遭受的攻击次数不仅频繁,攻击手段也更加高级和隐蔽。金融云作为承载这类信息的核心平台,其安全性直接影响着金融机构的信誉和生存根基。

作为数字时代的基础设施,云服务的可靠性和容错能力也至关重要,但是近来来,国内外各大云厂商服务中断事件依然屡有发生。2023年2月,甲骨文云基础设施(OCI)发生了一次持续数日的服务中断;4月,谷歌在法国巴黎的一家数据中心发生火灾,导致欧洲地区的谷歌云服务和超过90个云服务受影响;6月,微软Azure云平台门户因DDoS攻击发生重大中断,亚马逊AWS服务也因Lambda函数调用问题经历了数小数中断。

2022年6月,同花顺出现了无法进入页面交易、界面卡顿等情况,原因在于为其提供相关服务的华为云产生了故障。2023年11月,阿里云产品控制台访问及管控API调用出现异常、部分云产品服务访问异常,导致其包括金融云在内的全线产品崩溃。据DevOpSec测算,阿里云“11.12”事件故障时长185.76分钟,故障赔偿近1亿元。

国际和各国政府对金融行业的监管也日趋严格,数据安全和隐私保护是重中之重,相关的法律法规日益完善,比如欧盟的GDPR(一般数据保护条例)、国内的《网络安全法》《个人金融信息保护技术规范》《金融数据安全数据生命周期安全规范》等陆续发布。金融云安全强调严格遵守合规要求,同时追求自主可控的技术和解决方案,减少对外部依赖,加强核心安全保障。

新技术的广泛应用,带来了更高的业务敏捷性和创新能力,同时也增加新的安全风险和管理难题。随着金融云向“公有云+专有云+混合云”的模式演进,安全策略和措施需要覆盖多云环境,形成跨云统一的安全管理体系。

而大模型和人工智能等技术赋能金融业的同时,让业界更加担心日益凸显的AI安全风险。过去几年,微软、谷歌、蚂蚁集团、腾讯等不少科技公司纷纷投入可信AI的研究和应用。在实践应用中,针对大模型的安全风险,业界已有“大模型质检”类安全产品推出。

不论是金融云服务商还是需求商,都应将安全合规摆在与业务发展同等甚至更加重要的位置上,积极探索新技术、新体系、新理念,预判安全态势的变化并做好技术储备等相关布局。

云安全事故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除了主动防御,金融云市场也要重视网络安全保险的需求,这也符合监管部门对于金融机构建立健全风险管理体系的要求。对于使用云服务的金融机构来说,购买网络安全保险更是保障业务连续性、增强抗风险能力的重要手段之一。

(五)绿色金融云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

在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推动下,绿色金融云将成为一个新的发展方向,通过节能减排技术、绿色数据中心建设等手段,降低云计算对环境的影响,实现金融业务与环境保护的协同发展。

绿色金融云将依托云计算技术的弹性拓展和资源动态调配能力,提高IT资源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从而降低金融机构的运营成本和环境影响。同时,通过大数据处理能力和人工智能算法,支持更多的绿色产品和服务创新,并为金融机构提供精准的绿色资产评估、环境影响评价、气候风险模拟等服务,助力绿色投资决策。

绿色金融云还将促进金融机构、科技公司、政府部门、能源和环保等行业的跨界合作,共同构建绿色金融生态,推动绿色项目的落地实施和社会资源的高效配置。不过,现实中各方的利益协调、资源整合等方面可能存在诸多困难。

目前,绿色金融云的标准体系尚未完善,如何衡量和验证云服务的“绿色”属性,需要制定清晰的行业标准和认证体系。此外,绿色技术的前期投入往往较高,绿色金融云的建设和运营成本较传统模式可能有所上升,如何在环保投资和经济效益之间找到平衡,找到一条可持续的商业之路,也是一个挑战。

剩余 50% 未读,点击登录,阅读全文

零壹智库研究报告

2013年至今,零壹智库累计发布超过40部新金融专业书籍、200份专题报告500份数据报告,并为数十家机构和政府部门提供了专业的新金融咨询服务;举办了超过30场行业峰会、20000多业内人士到现场交流,超过40场高端闭门会、1500余位业内高管 和专家参与探讨。零壹智库会员体系将在原有机构会员服务的基础上,推出个人VIP会员服务,旨在为新金融行业决策者、从业者和投资者提供专业化的知识、业务交流水平和资源开拓的能力。

报告需求或合作请联系: 132-6199-0570 marketing@01caijing.com 报告购买与咨询请微信扫码:


热门报告

TOP1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多地清理整顿关停金交所; 六大行拟大手笔分红4134亿元; Kimi大模型爆火,每天获客成本或超20万元

金融•科技周报:多地清理整顿关停金交所; 六大行拟大手笔分红4134亿元; Kimi大模型爆火,每天获客成本或超20万元

TOP2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金融监管总局全国所有监管支局统一挂牌; 马云内网发声肯定阿里变革一年成效; 我国117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AI服务备案

金融•科技周报:金融监管总局全国所有监管支局统一挂牌; 马云内网发声肯定阿里变革一年成效; 我国117个大模型完成生成式AI服务备案

TOP3
免 费
金融•科技周报: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抖音收购支付牌照; 阿里云内部全面推行AI编程

金融•科技周报:央行设立科技创新和技术改造再贷款; 抖音收购支付牌照; 阿里云内部全面推行AI编程

TOP4
免 费
零壹元宇宙周报:贵州省新增4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 马上消费AI研究院院长当选工信部元宇宙标准化工作组委员; 3月加密或区块链公司的总资金超14亿美元

零壹元宇宙周报:贵州省新增4个区块链信息服务备案; 马上消费AI研究院院长当选工信部元宇宙标准化工作组委员; 3月加密或区块链公司的总资金超14亿美元


相关推荐

六大国有银行数据治理进阶: 合规、赋能与金融产品创新
付 费

六大国有银行数据治理进阶: 合规、赋能与金融产品创新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付 费

上市农商行首份年报来了,常熟银行 数字化转型行至何处?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免 费

金融消保的牙与刺——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调研报告(2024)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免 费

手机银行数字竞争力排行榜TOP 100(2024年第1期 总第9期)


耗时 72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