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上市公司

“断直连”后,量化派换血,第三次启动IPO

上市公司 姚丽 零壹财经 2023-02-27 阅读:9567

关键词:量化派断直连量化派IPO助贷信用钱包

量化派主营业务是否还是助贷平台需要打个问号。

来源 | 零壹财经   作者 | 姚丽
 
量化派2月22日向港交所递表,再度启动上市。上一次量化派向港交所递表是2022年6月。
 
量化派曾是知名的助贷公司,旗下APP羊小咩的功能之一即助贷服务。在2017年互联网金融平台上市热潮中量化派曾申请美国上市,后因市场环境原因中止。
 
但第三次启动上市的量化派,已经很难用“助贷公司”来定义它了。来自金融机构的业务收入,占比从接近100%骤降到不足12%。
 
量化派的转变,是一种“突变”,这一巨大的转折,发生在2022年,互联网贷款“断直连”监管之后。
 
这一转折是迅速的,也是艰难的,它严重影响了量化派的毛利率、营收与利润增速,经营现金流大减,2022年经营现金流只有76万元,应收账款则增长了1亿多元。
 
不过,量化派的营收和利润增速依然维持了两位数。看样子,电商、旅游、出行等领域虽然没有金融业好“收钱”,但是存在着另一种值得耕耘的生态。
 
当然,量化派并没有放弃助贷业务,预计在2023年一季度恢复“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营销的能力”
 
助贷转型的两条路
 
回顾助贷平台的发展,上市主要集中在2017年和2018年,当时很多平台还是P2P“身份”,少数则是对接金融机构资金的助贷平台。梳理发现上市时间最近的平台是2018年12月上市的奇富科技(QFIN.NADQ/3660.HK),当时其名称是360金融。业务模式是对接金融机构资金。
 
2018年之后,互联网金融行业进入强监管,P2P平台由吸收个人资金向对接金融机构资金转型。转型过程中的合规风险及业绩阵痛阻碍了上市之路。之后尽管行业转型完成,但伴随着平台经济整改的深入及对互联网金融在利率及征信等方面的持续合规整改,行业内企业对于上市的热情陷入沉寂。
 
奇富科技之后,除量化派之外,有上市动作的仅萨摩耶一家,2021年8月港交所公布了其招股书,但后续未有新的进展。
 
普遍存在的对促成贷款承担信用风险,仍然是助贷行业在商业模式上合规“软肋”,因此助贷公司上市之路艰难。2022年11月,纳斯达克上市的奇富科技回港二次上市,给行业增加了信心。
 
但奇富科技有它的独特性。它走在“轻资本”转型方向的前列,据公开信息,从2019年至2022年上半年,奇富科技来自平台服务(主要是不承担信用风险的业务)的收入占比从13.1%提升至31%;2022年三季报其不承担信用险业务模式下促成贷款占比达58.4%。
 
量化派似乎走得更远。
 
如果从收入构成判断一个企业的业务属性,量化派主营业务是否还是助贷平台需要打个问号。招股书显示,量化派2022年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收入为5610万元,收入占比11.8%。
 
金融:从99.3%降至11.8%
 
在报告期,量化派的前五大客户均为金融机构客户,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收入一度是量化派的主要收入来源,“质”的变化发生在2022年。
 
2020年及2021年,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收入分别为1.96亿元及2.7亿元,占比分别为99.3%及76.8%。2022年,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收入降至5610万元,占比降至11.8%。
 
根据招股书,减少来自于应对“断直连”的技术设施更新。
 
2021年9月27日,央行发布《征信业务管理办法》,并于2022年1月1日生效。根据该办法,金融机构不得与未取得合法征信业务资质的市场机构开展商业合作获取征信服务。该办法公布后,量化派着手更新与金融机构客户合作的技术设施,以便金融机构客户负责收集终端用户的个人征信信息并进行征信评估,但这些个人信息不会流经量化派。但是 2022年的疫情管控导致技术设施更新进度放缓,进而导致金融机构客户的数字化营销量减少。
 
量化派预计在2023年一季度恢复“为金融机构提供数字化营销的能力”,但其对于此前来自于金融机构的收入骤降比较“淡定”。原因一是这种减少“与扩大客群招揽更多来自于其他垂直行业的业务伙伴的业务策略一致”;二是由于其他业务收入增长,2022年全年技术设施更新没有给整体财报表现带来重大不利影响;三是以往的合作金融机构能够满足羊小咩用户对贷款申请的需求。
 
与其他上市助贷机构披露详尽的促成贷款相关信息不同,量化派在招股书中未提及促成贷款规模、是否承担风险、促成贷款的不良率、平均期限、贷款利率水平等,但披露了对金融机构按交易金额的0.3%至8.6%收费。
 
从助贷到零售赋能
 
与金融机构收入骤降同步演进的是业务的多元化及营收构成的多元化。这些变化显示量化派从助贷向零售赋能转型。
 
从媒体报道来看,量化派在2019年就已经切入电商、旅游及出行等领域,利用人工智能、机器学习等技术为合作伙伴提供技术解决方案。但直至2021年,非金融相关业务才开始实现规模收入,可以说是“厚积薄发”。
 
量化派分两个业务板块披露营收。一是数字化营销,包括为金融机构“营销”消费贷款,以及为本地商家“营销”商品及服务,并收取费用;二是商品交易赋能,就其应用程序上的交易向商家收取加成费。
 
数字化营销的收入占比从2020年的99.4%降至2022年的56.5%,其来自于中金融机构客户收入占比从99.3%降至11.8%,而商品交易赋能收入占比从0.6%增至43.5%。
 
 
 收入构成的变化以业务多元化为线索,量化派在拓展商家服务及消费服务。2020年,非金融机构客户贡献收入占比仅0.7%。 2020年11月量化派将旗下贷款APP“信用钱包”升级为“羊小咩”,羊小咩的功能拓展至为场景方和消费者提供零售与消费的数字化交易赋能,并开始贡献收入。
 
2021年,量化派实现商品交易赋能收入8146万元,占比23.2%。2022年二季度,在此前业务积累的基础上,量化派开始运营服务于本地商家的微信小程序消费地图并赚取增量收入,当年实现商品交易赋能收入2.07亿元,占比43.5%,推算数字化营销收入中本地商家贡献约2.13亿元,占比约44.7%,从而商家取代金融机构成为主要收入来源。
 
同时业务伙伴数量从2020年的51名增至2022年的2457名,其中金融机构客户数从2020年和2021年的28个及30个降至2022年的6个。
 
 
为应对“断直连”的监管要求而改造技术设施带来贷款服务收入的下降,同时随着业务向为商家提供销售服务转向,量化派已经呈现出“转型”的特征,无论这种转型是主动还是被动。
 
量化派在招股中披露了三大策略,一是联系传统产业中不同的业务伙伴群,二是提升在本地生态圈中的业务伙伴的赋能能力,三是增加技术基础设施投资。未明确“重振”助贷业务的倾向。
 
“转型”中的财务表现:应收账款威胁现金流
 
上线新业务给量化派的毛利率带来负面影响。2020年、2021年及2022年,量化派的毛利率分别为76.9%、75.9%及65.8%,2021年相对稳定,但2022年明显下降了10个百分点。对此,招股书中解释为“2022年二季度开始运营消费地图产生大量初期启动成本,提高了总销售成本,导致毛利率减少”。
 
表 量化派业绩情况
图片资料来源:量化派招股书
 
此外,2022年量化派的营收增速大幅下滑,由2021年的同比增长78.1%降至35.4%,同时经调整净利润同比增速由2021年的173.5%下降至19%,尽管增速下滑,营收及经调整净利润仍然保持两位数增长,业绩表现仍然不俗。
 
但量化派的经营现金流与净利润差异较大。2020年、2021年及2022年,其经营净现金流分别为4562万元、2457万元及76万元,其中2021年及2022年低于经调整净利润,尤其是2022年,76万元的经营净现金流与1.26亿元的经调整净利润相差悬殊。招股书显示,差异的原因之一是应收账款的大幅增加。
 
截至2022年底,量化派的应收账款达2.58亿元,超过了当年营业收入的一半,较2021年底的1.5亿元增加了1.07亿元。如何减少对现金流的“威胁”给量化派的应收账款管理带来了挑战。
 
End.

加关注 消息
文章:404 粉丝:11 总阅读数:7893.8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小米想造车,苦等“入场券”

下一篇>城商行、农商行冲刺IPO:9家排队 5家备案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