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陆岷峰:用1.9万字符给小微企业穿上新格局下发展的新外衣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2-01-18 09:56:13 阅读:3221

关键词:专精特新信息通信工商企业挤出效应科技型中小企业

作者:陆岷峰 来源:陆岷峰 我国的中小企业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步入新时代,构建新格局,中小企业必须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不断前行,即要从过去相对粗放式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必须以数字技术为抓手, 提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
作者:陆岷峰
来源:陆岷峰

我国的中小企业构成了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微观基础,步入新时代,构建新格局,中小企业必须按照十四五规划和2035年的远景目标不断前行,即要从过去相对粗放式发展步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实现这一伟大的目标,必须以数字技术为抓手, 提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提升扶小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市场杠杆作用的精准度,重点扶持一批“专小特新”的小微企业的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均质量,增强优质中小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

一、引言

2021年“专精特新”在各大媒体出现较高的频率。往前追溯,这一词最早在2012年就被提出。2012年4月26日,国务院下发《国务院关于进一步支持小型微型企业健康发展的意见》(国发〔2012〕14 号),文件中提出走“专精特新”与大企业协作配套发展之路。2013年7月16日,国家工信部下发《工业和信息化部关于促进中小企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发展的指导意见》(工信部企业[2013]264号),这是专门针对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出台的政策,包括总体支持思路以及推进措施。2019年5月22日,经过国家几年的删选评比,全国第一批248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正式对外公示。进入2021年,尤其是7月30日以后,党的政治局会议以及相关文件都提到了支持“专精特新”企业,而且将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与科技强国、解决“卡脖子”技术等科技战略放置同一高度,这足以看出“专精特新”中小企业的地位。

“专精特新”企业主要是指“专业化、精细化、特色化、新颖化”特征的工业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是中小企业尤其是科技型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表现。当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随着国内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对经济高质量发展要求越来越高,而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必然要求中小企业实现高质量发展,这是因为中小企业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十分重要,从促进经济增长角度,在全国工商企业注册数中,中小企业数量占比达到了99%以上,占据很大的优势,中小企业还为社会创造大量的国民财富,中小企业所贡献的国民生产总值依然占有着较大的比重,贡献了60%以上的GDP。对于企业自身来说,任何单个企业都有成立、成长、壮大、衰败以及结束的过程,但是从整体上分析,中小企业具有旺盛的生命力,在成长过程中,一些中小企业可能会退出市场,但是更多的中小企业会兴起、不断涌现,一部分中小企业甚至会成长为各行各业的巨头。从社会稳定角度分析,无论是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的国家,实施国民经济管理的主要一个目的就是实现充分的就业。一定程度上,只要国家具备较高的就业率,较低的失业率,经济秩序以及社会才能稳定。我国是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国家,充分就业的目标有一定的难度,但是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快,大量的农村人口进入城市,此时广大的中小企业提供了足够多的就业岗位,当前中小企业已经提供了75%的就业岗位,极大的解决了我国人口就业问题,促进了社会的稳定。在创新方面,中小企业也具有一定优势,由于中小企业的生存环境决定了中小企业必须不断增强自身核心竞争力,重视技术创新、产品迭代以及市场推广,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形成核心优势,世界上很多高新技术产品都是由中小企业最先创新出来。中小企业的发展在一定意义上能够决定经济发展能否有充足的动力与潜力。

但是中小企业发展面临的难题也比较多,融资难、融资贵的问题得不到解决,内部发展机制不健全,发展的生命周期较短,通常只有2.5年左右的时间,死亡率比较高,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就业的稳定性,其发展模式更多是一种粗放式、低质量的发展模式。当前国家要求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并且提出经济的高质量发展的目标和措施,如“双碳”目标的提出对中小企业发展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传统高污染、高消耗、低产能型的中小企业或将被淘汰出市场,数字化也对中小企业提出了新的挑战,劳动密集型产业将逐渐转移,劳动密集型中小企业难以在国内市场生存。在经济高质量发展背景下,中小企业的作用有了新的价值,也被赋予新的使命,而只有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才能承担更大的社会责任,发挥更大的作用,才能担当起落实党中央三次分配,调动全民投资的积极性,走共同富裕道理,实现可持续发展等决策部署的生力军。因此,积极构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与机制十分必要,研究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寻求科学的解决方案对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关于中小企业发展优势及价值的研究

陆岷峰(2021)认为虽然中小企业面临着管理体制不健全、容易受到市场的冲击、资金短缺等一系列难题,但是中小企业具有体制机制灵活、转型速度快、能够快速的吸收新生事物等优点,任何企业都是源于中小企业,这是中小企业的优点,船小好调头,这使得中小企业在一定程度上能够经受住市场冲击。赵越(2021)认为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强,中小企业贴近市场,机制灵活,应对突发事件能力较强,通过技术的不断创新成为科技巨头的案例屡见不鲜,中小企业的创新比大型企业具有更高的创新效率,无论是欧美国家还是中国,超过60%以上的技术创新都来自于中小企业,在众多行业中,中小企业的科技创新占据很重要的市场,这些企业一般掌握某个产业的核心技术或者创造新的商业模式,或者聚焦某个细分市场,对社会技术创新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曹梦石,徐阳洋,陆岷峰(2021)认为中小企业存在的意义极大,除了促进经济发展,也解决了大量的社会就业,超过75%的城镇居民就业岗位由中小企业提供,除此以外,中小企业也贴近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的对衣帽鞋等日常生活用品需求量大,而这些产品恰恰都是由中小企业提供,大型企业通常都是批量化生产,中小企业可以贴近市场、贴近生活,容易满足人们差异化以及个性化需求。陆岷峰,欧阳文杰(2021)认为中小企业虽然天然存在诸多弱势,但是初始企业表现出极强的生命力,中小企业在走向发展壮大过程中,企业家需要艰苦卓绝、顽强拼搏,攻坚克难的勇气和决心,中小企业发展壮大的过程也是企业家精神的形成过程,党和国家领导人不断呼吁要发扬企业家精神,而中小企业正式是企业家精神的产生基地。

(二)关于数字技术对于实体经济发展的功能研究

陆岷峰,徐阳洋(2021)认为数字技术主要是优化业务流程,降低企业经营成本,提高企业风险控制能力和水平,他们表示数字技术是一种工具,是能够提高社会资源配置的工具,从而促进实体经济快速发展,当前社会需要不断提高技术的研发力度,通过科技推动经济发展。陆岷峰(2021)认为数字技术的发展帮助企业提高经营效率,降低经营成本,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企业通过对历史数据的研究,形成趋势化运动图,从而判断出未来的发展走向,这种决策是一种更加科学化的企业经营决策,通过研究规律找到答案。王婷婷(2021)认为数字技术使产业更加细化,众多科技型中小企业掌握细分领域某些核心技术,为无数大型企业提供技术或者产品服务,也使产业更加细分化,只要掌握产业中某个技术要点即可在市场中获得一席之地,并且能够很好的生产下去,因此也有利于更加行业或者产业精细化的管理,从而推动行业或者产业的发展,最终促进实体经济发展。葛和平(2021)认为数字技术并不是新生事物,属于科技创新的范畴,但是这种创新并不仅仅是技术的创新,也是思维的创新,传统思维经常局限在某一个行业,而数字技术给社会各行各业带来新的变化,跨界思维十分重要,某一行业的经营决策需要考虑其他行业,数字技术的发展有利于提升转变传统的思维方式。

(三)关于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路径的研究

陆岷峰,徐阳洋(2021)认为中小企业对实体经济的贡献度非常大,与实体经济的关联度也非常大,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很大程度上影响了中国经济高质量发展,现在全社会已步入高质量发展阶段,给中小企业提供一个良好的外部生态环境,形成的一种无形的约束与督促机制十分重要,也是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徐阳洋(2021)认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需要一套组合拳,而在这套组合拳中最重要的则是如何帮助中小企业建立科学的管理体制与机制,只有建立科学的体制与机制才能保证中小企业在发展过程不会走歪路,才能保证中小企业的经营决策更加科学,可以认为,科学的体制与机制是中小企业航行中的“指南针”。陆岷峰(2021)认为当前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刻不容缓,但是他认为对于全面支持中小企业、因小而支以及大包大揽式的支持模式是一种政策资源的浪费,对于一些高污染、低产能、落后淘汰型产业的中小企业就应该让其在市场竞争中自动退出市场,因此应当实行差异化的支持政策,精准施政,支持有利于社会进步、绿色环保、科技创新型中小企业。赵越(2021)认为必须发展最优质的中小企业,其它交给市场,市场经济的逻辑是优胜劣汰、良币驱逐劣币,现代社会需要的是“高”、“精”、“尖”,而不是“多”、“杂”,政府的作用是制定市场规则并且维护市场规则,规则的原则是保护优质企业,惩罚或淘汰劣质企业。

上述学者已经认识到中小企业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并且已经认识了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关系实体经济的高质量,也从众多角度提出了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同时也认识到数字技术对经济发展的重要性,但是上述学者并没有认识到数字技术是中小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文章的创新点在于基于历史发展的逻辑,作为中小企业进入高质量发展的新阶段,各方面条件都已具备,而在实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上,提出数字技术的发展为实现数字化转型提供的必要的条件,文章具体论述了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物联网等数字技术在中小企业迈向高质量发展的具体路径,即必须以数字技术为抓手提升中小企业的数字化程度,构建以数字技术为核心的中小企业管理体制与机制,不断提升扶持中小企业政策的有效性和针对性,提高市场杠杆作用的精准度,重点扶持一批“专小特新”的中小企业的发展,提升中小企业发展的平均质量,增强优质中小企业的整体核心竞争能力。

三、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与机制路径

(一)中小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阶段的两大制约因素


影响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制约因素很多,发展面临的难题也较多,就目前来看,一是融资难和融资贵的问题,二是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的针对性及有效性问题。

1.融资约束持续束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

我国中小企业数量已经超过了7000多万家,虽然中小企业在促进经济增长、增加就业、贡献税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但是也面临着融资困境,而且长久以来都无法解决,持续束缚中小企业健康发展,这种原因集中表现:

(1)中小企业集约化程度低。中小企业一般都是经营规模比较小的市场主体,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都是家族化,裙带关系比较重,企业的决策层通常就是父母、子女或者兄弟姐们,在这种模式下,企业的内外部控制、公司治理等就比较混乱,也缺乏有效的社会监督以及完善的组织流程和决策体系,拍脑袋现象比较重,尤其是财务制度非常不健全。这些企业向银行进行贷款,银行进行尽调时无法获取有效、完整有价值的信息。因此,在盈利性的要求下,商业银行更愿意将信贷资源投放到信息更加透明的大型企业,中小企业的融资就愈发困难。

(2)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风险识别难。商业银行给企业提供贷款时最看重的就是企业的抵质押物是否足值,但是这恰恰是中小企业的短板。中小企业尤其是生产型中小企业通常都有设备,这类设备的价格虽然比较贵,但是却属于动产,风险较大,而商业银行对动产的融资慎之又慎,一般不愿意接纳动产作为抵质押物,并且这些设备虽然价格很高,但是商业银行对其估值却较低,这就导致中小企业主向银行进行贷款时只能用自己的房产作为抵押物,而虽然很多银行有信用融资的产品,但是额度通常较小,而且主要针对的是个人,只能满足企业主个人的基本消费需求,此外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存在,商业银行无法准确的判断出企业真实的信用状况, 在这个过程中就很难控制住可能的出现逆向选择和道德风险,风险识别较难。

(3)商业银行产品丰富度不足。商业银行缺乏针对中小企业的金融产品,丰富度不足。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呈现出额度小、频率高、贷款急。商业银行的信贷风控中,一般采用人工尽调的方式,客户经理需要到现场进行核查,对客户的抵质押物十分关注,判断能否给客户提供贷款时,抵质押物的权重要占据很大一部分,其次才会关注企业的现金流、内控合规以及未来的还款能力等,在信贷的判断中,对企业的发展前景或者项目的前景并不会过多关注。中小企业的贷款期限一般集中在6个月、1年左右,但是商业银行更愿意提供1年以上的贷款,这样利润空间就比较大,商业银行没有足够的动力研发针对中小企业1年以内的信贷产品。同时人工尽调的方式导致贷款成本比较固定,给企业贷款1亿元的成本与给企业贷款10万元的成本相差无几,但是相应的利润却千差万别,相差近10倍,商业银行在贷款周期也比较长,从申请到最后放款中间要经历层层审批,短则一个月,长则数个月,无法满足中小企业的贷款特点。


图1:商业银行小微企业信贷流程

(4)商业银行激励约束机制不完善。商业银行的经理主要分为理财经理和提供贷款客户经理即对公客户经理,理财经理主要卖理财产品以及揽储,其收入的高低跟也出售理财产品以及揽储的多少有关,业务量低通常不会给予处罚,但是对公客户经理则不同,对公客户经理经常需要面对风险较高、利润较低的中小企业贷款,虽然收入高低也与业务量大小有关,但是如果出现逾期或者坏账,对公客户经理的收入会大幅下降,并有罚款,有些对公客户经理的月收入甚至低于1000元,其责任与激励其实并不对等,这种激励约束机制导致商业银行客户经理不愿意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另外,贷款逾期处罚机制也不合理。信贷责任终身制是商业银行应对贷款贪腐的重要手段,早在商业银行起步发展时期,很多贷款企业联合信贷员提供虚假资料进行骗贷,给商业银行造成很大的损失,导致商业银行的不良贷款率大幅上升,为了应对这种风险,商业银行出台信贷责任终身制的约束机制,信贷员开展业务,从企业提出贷款申请到企业最终还款都要负责任,这种机制从主观上也确实约束了很多信贷员的贪腐行为,轻则被降职,重则被告上法庭,但是这种机制越来越不适应当下信贷市场的发展需求,前几年经济处于蓬勃的发展之中,市场主体层出不穷,企业发展欣欣向荣,但是如今经济处于下行周期,经济增长越来越慢,外部环境不明朗,贸易摩擦不断,中小企业比任何时期更加需要支持,但是这种贷款责任终身制的机制容易给对公客户经理带来一定的观念误导,这种错误的观念就是对中小企业贷款,多做多错、少做少错、不做不错。很多客户经理宁愿公关服务一些大型企业,也不愿意选择服务风险比较高的中小企业。

(5)社会信用体系有待进一步提升。当前整个社会的诚信约束意识并不强,市场经济改革中,对经济的追求比较高,社会主体都在重视经济效益,忽视了其他效益,企业经营也过分追求经济效益,这给了一些不法分子可趁机制,并且当前社会处于转型发展时期,旧有的道德观念对人行为的约束力越来越弱,导致社会产生很多道德不规范的行为,而新的道德机制正在逐步形成,比如市场机制、监管机制以及产权等制度正在完善。有些欠发达地区的政府在管理体制上有一定优化空间,地方保护主义盛行,不少地区的地方政府已经成为“老赖”。对个人以及企业等市场主体违约惩罚宽松,很多市场主体故意违约,银行给企业提供贷款,很多企业发生困难第一反应不是思考救活企业,而是转移资产,躲避银行的债务,成为老赖,因为企业主根本不担心成为老赖。同时,中小企业信用体系有待健全。商业银行对企业贷款主要关注的企业的信用情况,能否获取企业真实数据从而判断企业真实信用至关重要,我国目前有7000多万家中小企业,但是普遍缺乏完整的数据,建立如此庞大的数据单靠市场自发很难完成,必须要政府部门牵头。人民银行的数据系统中,只有发生信贷业务,数据才会被收录,而没有信贷业务的中小企业,人民银行则不会收录,因此,相当一部分中小企业仅凭其自身的信用很难从金融机构获取贷款,这就导致中小企业的数据缺失比较严重,如果不与工商、税务等部门进行合作,就无法覆盖7000多万家中小企业的数据。此外,对于一些信用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客户,并没有较好的激励机制,对于信用状况较差的中小企业客户并没有较严厉的约束惩罚机制。

2.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缺乏针对性和有效性

长期以来,鉴于中小企业重要的社会地位,无论是政府部门还是金融机构都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做了很多工作,也出台了很多政策,并对一些优惠政策的时效进一步延长,这些政策主要集中在以下几点:(1)政府部门优化办事手续。在推动企业复工复产方面,国家工信部要求精简不必要的复工复产审批流程、备案手续,分类分批推进中小企业有序复工复产。在简化中小企业类别确认流程方面,有些省份也下发过文件,简化手续。在信贷审批流程方面,不少金融机构也简化了申请流程。此外,在注册、注销等方面,政府部门也有不同程度的简化;(2)给与财政支持,提供税收优惠与补贴。在财政政策上,也给与中小企业很多优惠比如:①对于小规模纳税人的企业,假如其每月的营业额不高于10万元,则可以对其增值税进行减免,同时对于在50%以内幅度中对其减少房产税、印花税等税收;②对于小型微利企业(小型微利企业主要就是从事国家非限制和禁止行业,且同时符合年度应纳税所得额不超过300万元、从业人数不超过300人、资产总额不超过5000万元等三个条件的企业。),假如其每年缴纳的税收超过100万元,则对低于100万元的部分减免25%并计入纳税总额,税率规定为20%;此外,还有很多针对中小企业的其他税收优惠政策;(3)金融机构加大信贷支持力度,提高信贷额度,降低信贷利率。目前人民银行要求各大商业银行加大对中小企业的支持力度,包括提高信贷额度,降低信贷利率等要求。中国银保监会对外公布的统计数据中,也包括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2021年二季度中银行业金融机构合计给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达177501亿元,较2021年一季度增长5.6%,很多大型商业银行给优质的中小企业贷款利率甚至低于4%,一般在6%—8%左右。

表1:2021年银行业金融机构普惠型小微企业贷款情况表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从现行政策来看,政府部门以及金融机构一直以来都非常重视对中小企业的支持,而且支持力度也非常大,很多中小企业在政策支持下走向发展壮大,甚至成为行业巨头,政策的执行效果也比较好,长期以来中小企业一直保持旺盛的活力,即使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增大,中小企业仍然是市场经济的主体和市场体制的微观基础。但是这些政策以及在执行过程中也存在针对性不强,有效性不足等问题,主要表现在:1.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政策存在零散性,不够系统,比如对一些中小、特小企业的认定标准不全,税务部门针对中小企业的税收减免政策和金融机构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难、融资贵的政策并没有契合点,都是互相独立;2.部分政策出台后并没有制定出具体的落实分工方案,仅仅停留在形式上、口头上,很多政策缺乏可以量化的举措,甚至直接照抄中央的政策文件而没有结合本地的实际情况,无法真正给中小企业带来实惠;3.没有从促进企业发展的角度进行支持,忽视了企业本身才是发展的动力和源泉,一味的给中小企业减税让利,提供各种优惠政策,较少从科技支持、市场开拓、人才支撑、企业合作、技术创新、战略发展等角度进行,从而难以帮扶企业积极创新、谋划改革、谋取发展;4.当前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贷款带有强烈的政策性和遵循政府部门的道义号召,但是金融机构尤其商业银行是盈利性机构,商业性远远高于政策性,市场化经济中,商业银行主要以盈利为动机,并且《商业银行法》中对商业银行进行了要求,提供贷款时将风险控制放置首要位置,大型企业的信用水平远远高于中小企业,这也导致中小企业必须提供足值的抵质押物,但是实际上中小企业本身就面临资金短缺问题,也没有足够的抵质押物,大型企业对中小企业的信贷资源形成“挤出效应”。因此,根据《商业银行法》的规定,商业银行根本不应该中小企业提供贷款,但是政府为了经济发展需要强制要求商业银行给中小企业提供贷款,这就产生了矛盾,商业银行的盈利性与政府导向的政策性相冲突。

(三)数字技术是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走向高质量发展问题的“钥匙”

当前宏观经济已经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而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直接影响经济的高质量发展,数字技术是解决制约中小企业走向高质量的重要手段。

1.大数据技术

随着科技的发展,数据资源愈发将成为重要的资源,并且成为科技创新的基础,谁掌握了数据资源,谁就能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环境中占据一席之地。当前大数据技术在众多金融机构得到成功运用。大数据具有规模性、多样性、高速性、精确性、价值性五个特点,帮助金融机构提供中小企业的精准画像。金融机构通过企业消费、生产经营等特定的场景收集中小企业的数据,通过对数据进行挖掘、清洗、处理并借助特定算法进行预测,从而得到用户的基本画像,据此金融机构建立中小企业的风控模型。


图2:用户精准画像流程图

下面主要从信息采集和信息分析两方面分析(1)数据采集。大数据技术给金融机构带来最大的便利就是帮助金融机构降低征信成本,缓解信息不对称。在一定规模下的贷款,金融机构甚至不用去现场实地尽调即可进行放款。数据一般来源于三个渠道:其一,即与合作机构进行合作,由第三方提供结构化和非结构化数据资源,但是这种数据资源必须在合法授权的前提下取得,很多中小企业的信用跟企业主的信用关系较大,通过支付卡、各种法律记录甚至是搬家次数等数据判断;其二是用户提供的数据,具体包括中小企业的水电煤气电话等费用账单、对企业员工的线上调研等;其三是通过互联网渠道获取的数据,上网时一般会在网络留下各种各样的信息,这些信息很容易被智能机器人挖掘,而且数据资源非常丰富,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更深层次的了解中小企业。(2)数据分析。前期金融机构经过对中小企业的数据进行收集,然后进行数据挖掘、清洗,获取特定数据并将这些数据输入特定的模型进行预测分析,整个过程共有五步:第一,首先在数据处理系统中输入收集到的原始数据;第二,数据处理系统对数据进行处理,得到各种互相关联的数据;第三,根据数据的关联性对数据进行整合处理,形成不同维度的数据,每一个维度都代表一个变量,代表中小企业的一方面特点;第四,在模型中输入变量进行预测;第五,对预测的结果根据不同的权重进行加权,从而形成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当数据越来越多时,中小企业的信用状况也就越来越真实,而且随着数据资源越来越丰富,数据造假的可能也就越来越低,避免了人为的影响。

监管部门可以借助大数据技术实现科技监管,利用掌握的数据资源提前掌握行业动态,进行科学引导规划支持中小企业发展,避免出现政策有效性和针对性不足的局面。金融机构利用大数据技术获取有价值的信息,更好的识别中小企业的风险,分析出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进而实现对中小企业贷款的批量化、批发化,既可以解决商业银行激励约束以及处罚机制不合理的问题,也可以解决商业银行针对中小企业贷款产品丰富度不足的问题。中小企业在经营决策时也可以利用大数据技术进行信息整理、判断分析,然后进行科学决策,从而建立依靠数据决策的科学决策体系。


图3:大数据采集的基本原理
 
图4:大数据分析的基本原理

2.区块链

区块链对中小企业的作用主要是缓解供应链金融风险。在供应链经济中,核心企业上下游拥有非常多的中小企业客户,这些中小企业依赖核心企业生存,给核心企业提供原材料,并且购买核心企业生产的产品,商业银行经常会凭借核心企业的信用参与到供应链中,给核心企业的上下游企业提供信贷资源,但是这个过程会产生一些风险,具体包括:(1)信息不对称产生虚假贸易风险。供应链金融能够得到发展的重要原因在于上下游中小企业和核心企业发生真实贸易往来,并且有资金流动,只有真实贸易发生了,融资需求才会产生,真实的债权债务关系才会产生,只要核心企业的信用不出现问题,还款一般都能得到保障。但是这种贸易真实性风险通常是由于双方的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这是因为首先供应链金融的参与主体非常多,一般可以分为核心企业、上游客户、下游客户、中间如物流、咨询、技术服务商以及金融机构等,在业务往来时,不同的业务会在不同主体系统中发生,比如核心企业通常有自己的业务系统,一些中型企业客户也会有业务系统,不同的业务系统之间缺乏交流,信息无法自由流通,就产生了信息伪造的可能;其次每家企业只能确定自身的信息,无法确定其他企业的信息,并且主观上也不愿意关注其他企业信息,这就导致信息搜集者搜集的难度在增加,商业银行必须耗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对信息的真伪进行辨别,信息造假者也知晓这种情况所以更愿意进行信息伪造;最后,上下游客户以及中间参与者容易陷入自身的孤岛,由于关联度不高,一般会产生孤岛现象,很多中小企业客户信息化程度不足,核心企业也缺乏建立针对管理上下游客户系统建设的动力,各自的贸易数据无法进行整合、管理、共享,严重影响了中小企业的融资。在过往的供应链金融风险中,虚假贸易事件要占据相当高的比例,比如钢材等抵押物重复多次抵押,虚构应收账款,甚至虚构物流信息,骗取银行贷款。当前虽然已经有应收账款登记系统,但是这种系统更多建立在企业主动登记的基础上,强制性不足,填报信息即使有误也不会受到惩罚,约束力不足;(2)人为原因造成的操作性风险。供应链金融中,由于人为故意或者无意失误产生的风险也很难避免,供应链金融中,由于链条不仅长而且复杂,尤其是上下游企业客户数量较多,业务流程也比较复杂,在这个过程中很容易产生投机主义,也容易产生人为操作失误的可能,这是因为第一,供应链金融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比较高,既要审核各种资料,也要对抵质押物进行核算,还要考虑贸易真实性问题,对业务之间的往来进行核实,审核流程复杂,在这些较长的供应链条中信息容易发生失真现象,很多中小企业可以对财务报表进行美化。第二,供应链经济中,电子订单、仓储运输、仓单质押融资等需要物流企业参与,物流企业的重要性不言而喻,但是假如物流工作人员出现问题,货物发生丢失或者缺失,如果商业银行已经提供信贷则给商业银行带来资金损失,如果商业银行未提供信贷则给企业带来损失;(3)业务效率较低风险。供应链金融的业务属于闭环,但是很多流程需要凭借工作人员的经验,智能化、智慧化决策度不高,在供应链金融中,有很多产业的链条,从资金流、物流、信息流三个角度可以看出,各主体都能依据自身形成一种垂直的系统,由于主体众多导致垂直系统多且杂,必须依靠成熟的技术才能辨别出风险的大小。供应链金融是通过商业银行和核心企业以及上下游企业签订合约,随后各项业务的往来都必须依据合约进行,合约经过双方约定可以改变,但是流程长,效率慢,通常不会发生变化,这就导致业务在操作方面缺乏灵活性,而实际上,市场无时无刻不在发生变化,比如商业银行给企业提供贷款,由于基准利率比较高,商业银行的贷款利率也就比较高,但是随着利率的降低,给企业的贷款利率理论上是可以降低的,而合同约定的利率各主体都必须执行,这就给中小企业增加了负担,相反,当市场利率上升时,贷款利率也是可以上升的,而合约的限制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商业银行的负担;(4)链条较长导致人力成本过高风险。供应链金融有多种模式,包括应收账款融资模式、预付款融资模式以及存货融资模式,由于供应链的链条比较多,且与业务量的多少有关,当发生业务后需要有大量的人员进行管理,需要大量的中介机构参与,比如评估抵押物、核算抵押物等都需要有人或者中介机构参与,而且随着业务量的增加,需要的人力也在不断增加,成本增加的最终买单者必然落到消费者也就是中小企业身上。

区块链技术直逼这些风险的源头。区块链技术来源于比特币的底层技术,区块链是一种分布式账本,主要按照时间顺序,加上密码学的应用保障,数据信息既不能被篡改也不能被伪造,在区块链中,数据区块主要是按照一定顺序连接起来,从而形成链接式数据结构,区块链具有可追溯性、不可篡改性、去中心化、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等特点,在缓解控制供应链金融风险中,区块链的作用主要体现在: (1)区块链可追溯和不可篡改解决了信息不对称导致的虚假贸易。区块链上的区块类似一个存储器,中小企业与其他企业交易的数据都会按照时间顺序被存储在区块上,而且这些交易数据都能够被准确的追溯,区块链的不可篡改主要是数据信息无法被篡改,企业的交易数据一旦被储存在区块上就是永久储存,随着交易活动的开展,数据量会越来越大,甚至达到海量级,如果某个交易主体想篡改数据则该主体需要将50%以上的节点全部篡改,但是海量级规模也意味着基本不可能篡改50%以上的数据,因为篡改的成本会远高于收益。发生供应链交易时,核心企业与上下游中小企业的交易数据都会被记录登记在区块上,只要获取授权,商业银行即可查阅这些数据,从而获得真实的交易数据,缓解了信息不对称;(2)区块链去中心化的分布式存储结构以及不可篡改解决了中小企业供应链信息造假风险。当前的数据技术架构一般都是中心化的模式,即有一个中心节点,管理其他所有的链条,在这个过程中,信任机制则由这个中心节点负责,但是区块链技术采用的是去中心化分布,没有中心节点,各参与节点均是权利义务对等关系,任何节点都可以负责信任机制,也都有管理其他链条的权利,当某一数据变化时,所有的节点数据都会保持一致,即使某个节点产生问题,区块链的整体运作机制不会受到影响,除非超过50%以上的节点出现问题,但是这种情况几乎不可能,这也得益于密码学在区块链中的应用,因此,供应链中,企业的数据储存在区块上具有非常高的安全性,也是无法被篡改,避免了人为原因的失误;(3)区块链技术可追溯性以及智能合约解决供应链业务中的低效率风险。目前供应链金融模式下,核心企业愿意担保的中小企业融资业务稍好,但是假如核心企业不愿意担保则业务非常复杂,一般需要银行多个部门参与,尤其是风险以及资金审批环节,业务流程复杂并且业务处理效率低,区块链的可追溯性可以帮助商业银行获取有价值的信息,决策更加科学。智能合约可以帮助供应链金融业务中,人工操作的部分进行智能合约化处理,通过设定特定的参数,将人工操作部分智能化,数据审核方面,将人工审核的数据直接链接到区块上,进行自动审核,既不用担心数据不真实,也不用担心效率过低。(4)区块链共识机制以及智能合约缓解供应链业务成本过高风险。传统模式下,商业银行开展业务时需要和不同的主体进行交流沟通,业务开展的成本非常大,但是区块链的共识机制帮助商业银行无需和各个主体进行沟通,共识机制主要是基于数学算法,构建一种信任机制,各主体形成共识,由于区块链拥有较多的节点,这些节点可以进行广播,只要某个节点的信息发生变动,就会在短时间内迅速传播到其他所有的节点,信息达到共享,在这个过程中无需人工参与,降低了成本。(见图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参与关系)智能合约通过结合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并且以数字形式定义的合约,这种合约的内容只要触发一定的机制是可以发生变动的,不会产生任何阻碍,也无需人工参与,在一定程度上也降低了成本。


图5:基于区块链技术的供应链金融参与关系

3.物联网

物联网技术最大的作用就是帮助中小企业解决动产融资问题。物联网基本模式主要是利用GPS定位器、射频识别技术、生物识别技术等各种感知传感器对目标标的物进行定位、识别、跟踪,在这个过程形成一些动态数据,然后通过设定相应的模型得知风险结果,并进行下一步行动,这样中小企业的动产即可以被充分的利用起来。商业银行一般愿意接受不动产进行融资,不动产的风险比较好控制,难以被转移,但是中小企业有很多动产,物联网主要分为应用层、感知层和传感层,首先在前端利用相应的支撑平台对市场信息进行应用,然后通过各类有线、无线设备进行感知,并将感知结果通过设定的设备进行传导,然后借助有价值的信息进行授信、放款等。在应用领域方面,目前物联网技术应用比较好的是汽车抵押贷款,在金融机构中,目前平安银行江苏银行的动产融资在业内处于领先位置,在城市方面,无锡是物联网发展比较好的城市。


图6  基于物联网技术下的融资模式

4.人工智能

人工智能主要是解放自然人的重复或难以承受的复杂计算等劳动,比如在一些企业中,会有大量的重复的工作,耗时耗力,而且容易出现问题,但是人工智能可以利用特定的算法,帮助中小企业解决这些重复、繁琐的工作,比如财务可以实现自动对账。对于商业银行支持中小企业方面,人工智能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在前端自动搜索中小企业的数据,在中端进行数据的挖掘、清洗、分类,在后端利用一些先进模型进行管理,在对中小企业的贷后管理中,人工智能的深度学习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建立动态的风险监控体系。人工智能也可以帮助商业银行建立智能语音客服系统,帮助解决一些常见的针对中小企服务问题。

(四)构建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体制与机制路径选择

数字技术的发展给与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带来了可能,在推动中小企业建立高质量发展体制与机制方面,各主体应该积极作为,拥抱数字技术。

1.加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建设

我国经济发展速度非常快,经济总量已跃居世界第二,长三角、珠三角、京津冀等地区已经成为世界著名的城市群,但是地区之间发展不一,不平衡现象比较明显,即使经济发达的江苏地区,也有不平衡现象,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经济体量不一。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需要数字技术的应用,而数字技术得到应用首先应该拥有比较完善的数字技术设施建设,当前经济发达地区的数字技术基础设施通常比较完善,但是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比较薄弱,无论是网络系统、以及各种通讯设备等都比较欠缺,这给数字技术在中小企业应用带来一定的难度,必须积极完善数字技术设施建设:(1)加大对一些经济欠发达地区的数字技术设施建设投入力度,加快部署 5G、物联网、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云计算、数据中心等新一代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提高互联网普及率以及各种通讯设备的铺设,甚至可以借鉴“家电下乡”活动,综合政策性与商业性双重需求,降低商业银行以及中小企业的数字技术使用成本,提高中小企业发展效率;(2)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及时出台数据的商业化使用规则,防止不法分子故意盗取个人信息。加大对虚假伪劣设备的打击力度,由于在线新经济的发展,线上化的生活方式越来越被接受,但是在线上进行消费时由于无法事先辨别商品真假,导致虚假伪劣商品盛行,这些虚假的设备一旦被运用到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上,会产生很严重的后果,必须加强对消费者权益保护的力度,打击这些违法违规行为;(3)制定数字技术的相关标准,对数字技术企业的合作也给予系列标准和规则,同时出台数字技术的应用的配套法律法规,发挥各类行业协会以及科研机构的作用;(4)完善数据要素市场,实现信息公开,打破信息孤岛。应在政府主导下,尽快建立连接政府与企业、企业与企业、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跨区域跨部门综合信息共享平台,推动数据资开放共享,为各方合作创造条件。

2.着力加大数字技术研发投入力度

数字技术具有非常良好的发展前景,并且已经在很多行业得到成功应用,但是仍然有很多数字技术的并不完善,很多技术应用的成果尚处于试验阶段,比如区块链技术,区块的储存容量并不大,区块链虽然可以实现数据的不可篡改,但是假若数据的源头出现错误,区块链则无法解决,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很多动产实现融资,但是现实社会中出现很多用来屏蔽信号的机器,让射频识别技术无法正常运行,因此必须提高产品的迭代:(1)制定技术白名单,将数字技术中一些紧缺、前景较好、应用广泛的技术纳入白名单中,并写明技术研发难点,将这些作为科研机构以及高校的课题,给与资金投入,发挥各方智慧解决;(2)加强数字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在高校中广泛设置数字技术相关专业,科技企业与高校进行合作,成立研究生工作站和博士工作站,让高校学生到企业进行实践,真正发挥高校理论知识与企业实践知识结合的作用;(3)积极吸引优秀的留学生回国就业,通过物资与精神双重鼓励,吸引世界顶尖名校留学生回国就业,并且可以设立白名单,进行定向邀请。

3.中小企业主动提高数字化程度

数字化是未来的发展趋势,数字化的发展浪潮势不可挡,中小企业的高质量发展必须借助数字技术这一手段,进行数字化转型升级,这关系到中小企业能否高质量发展:(1)中小企业应该制定清晰可行的数字化战略。企业经营发展规划先行,企业没有清晰可行的数字化战略就像没有方向的发展,结果必然会绕很多弯路,而制定清晰可行的数字化战略,让企业知晓数字化转型的方向以及手段,避免了走弯路;(2)强化中小企业非财务数据的数字化。金融机构给中小企业提供信贷时需要准确的掌握中小企业的信息,财务信息是比较重要的信息,这是因为财务信息具有数字化的特征,能够一目了然,而非财务信息则比较难以获取,中小企业要想高质量发展,必须强化自身非财务数据的数字化工作,通过数字技术将企业的非财务信息进行计量化,形成不同的变量,从而产生一些直观数字,将非财务信息进行数字化可以主动弥补信息的不对称,也有利于提高金融机构服务效率;(3)主动进行数字化转型。目前很多中小企业的经营方式比较传统,尤其是企业主一言堂现象比较严重,科学决策程序较低,部分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活动也依靠密集的劳动力,而随着劳动力成本的上升,中小企业产品利润也会越来越低,中小企业应该主动加强数字化转型,积极开展数字化技术的在企业管理、生产经营等方面的应用,不盲目扩张,引进外部数字技术资源,通过信息化平台进行经营管理,建立集约化经营模式。

4.切实加强数字技术在政策治理的效能

数字技术不仅仅局限在中小企业以及金融机构中,数字技术可以应用到社会的各行各业,也对社会各行各业产生深刻的变化,在政策治理中,数字技术可以发挥较大的作用。政策通常具有滞后性,政策从制定到出台再到实施以及最后产生作用通常要经历一段时间,而这段时间内,经济形势的变化可能导致原本的政策效果出现相反的效果,但是数字技术却可以解决这个难题,数字技术让监管机构及时掌握市场动向,提前预判市场信息,在出现之前即可以制定出有针对性的措施,确保支持中小企业的政策更有针对性和有效性。因此当前应该大力发展治理科技,加强数字技术在监管中的应用,提前对中小企业做出预判,从而制定科学的监管政策。

5.重点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

“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解决我国当前的“卡脖子”技术,目前欧美等国家对我国技术封锁尤其是芯片等关键核心技术封锁短时间内不会停止,也导致我国在一些重要领域发展停滞不前,严重影响了我国高新技术的发展。“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主要是指在某个领域发展良好,经济效益高,技术水平先进,具有较高成长力和发展潜力中小型企业,这类企业主要集中信息技术、新能源、生物医药、高端制造等行业。当前应该积极培育一批“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解决卡脖子技术的封锁:(1)制定阶梯式培养方案。政府部门可以牵头,重点提升中小企业的创新能力以及创新产品应用,利用各种孵化平台孵化出相应的技术,然后解决产品的市场应用,积极帮助“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向资本市场发展,建立“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潜在白名单,明确不同阶段的帮扶措施和实现目标;(2)强化政策支持力度。建立完善的“专精特新”企业政策支持力度,从公司治理、技术创新、产品应用、人才引进以及奖励政策等一揽子支持政策,积极促进资源向这些企业集中,本地区政府部门优先使用“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产品和服务,鼓励其发展壮大;(3)创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继续开展“放管服”改革,简化企业业务办理门槛,打造公平的市场竞争环境,积极促进中小企业加强创新、通过产学研发展推动中小企业走向纵深,及时总结归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经验,进行推广,通过市场机制建立企业与企业的帮扶机制,以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以“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带动中小型科技企业发展,重点形成创新的发展环境;(4)实行动态化管理,“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一般都有一定期限,在一定期限内授予优秀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以“专精特新”称号,经过一定期限内就要进行重新审定,对于停滞不前的“专精特新”企业要取消其称号,实行动态化管理。

6.借助数字技术提高政策支持的精准度

很多地区在政策支持上同质化现象比较严重,有些中小科技型企业不缺技术创新,缺市场推广,但是政策支持并没有突出重点,为此应该进一步发挥数字技术的作用,提升政策的精准支持力度。(1)在政策支持上,要确保精准点滴施策,政策直接触达最底层,不同地区的政策要差异化;(2)对科技型中小企业进行分类管理,划分层级,建立名单制,不同类型的中小企业要给与匹配的政策支持;(3)利用数字技术进一步充分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作用,减少社会资源的浪费,让中小企业具有更加科技的决策,延长中小企业的生命周期。

7.夯实对中小企业激励约束机制建设

在经济结构转型中,追求经济效益忽视社会效益容易导致一些中小企业走向极端,出现经营困难的第一反应就是转移财产然后跑路,目前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公布失信被执行人名单信息的若干规定》和《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限制被执行人高消费的若干规定》,中小企业主进入失信人员名单,会被限制一些高消费行为(不得有下列消费行为:(1)乘坐交通工具时,选择飞机、列车软卧、轮船二等以上舱位;(2)在星级以上宾馆、酒店、夜总会、高尔夫球场等场所进行高消费;(3)购买不动产或者新建、扩建、高档装修房屋;(4)租赁高档写字楼、宾馆、公寓等场所办公;(5)购买非经营必需车辆;(6)旅游、度假;(7)子女就读高收费私立学校;(8)支付高额保费购买保险理财产品;(9)其他非生活和工作必需的高消费行为。


但是这种力度太小,仅是针对中小企业主本身,中小企业主可以以他人名义进行高消费,因此必须采取其他限制措施,冻结支付宝、微信等支付工具,在一些消费场所推行人脸识别技术,不允许其进行消费,将个人信息对社会进行脱敏公布,要真正达到“一处失信、处处受限”的程度。但是对于一些守信的中小企业主,要给与适当奖励措施,在贷款方面,商业银行应该给予贷款便利,降低贷款利率,简化业务手续,政府部门可以优先采购信用较高的中小企业产品。

四、结论与建议

当前经济发展已经步入中高速阶段,经济转型迫在眉睫,高端产业将逐步代替低端产业,经济发展也更加强调高质量,而经济能否高质量发展在一定程度也取决于中小企业能否高质量发展,随着以大数据、区块链、物联网、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的发展与应用,给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提供一定的技术基础。创新的作用进一步被放大,当前应该积极加快政产学研企的协调配合,积极促进科技成果转化,加强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帮扶力度,尤其是资金支持力度,企业要主动学习运用数字技术,提升智能化、协同化水平,加快实现数字化转型。进一步解放思想,创新社会投资机制,进一步提高社会整体竞争力,加强社会诚信体系建设,加大对失信人员的惩戒力度,严厉打击逃废债等行为,真正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

(原文约二万字,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构建我国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体制与机制研究——基于数字技术应用的角度》)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25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