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资讯

拆解蚂蚁网贷杠杆:高低之辩与未来之选

资讯 温泉,姚崇慧 · 零壹智库 2021-01-13 阅读:66213

关键词:蚂蚁杠杆率蚂蚁集团蚂蚁网贷杠杆联合贷款资产证券化

监管出手“矫正”风险与资本的分配比例之后,金融科技公司的资本故事正在改写。
蚂蚁集团启动上市以来,经历了监管风暴,被暂停上市,被两次约谈。被暂停上市后,蚂蚁集团被各种解读,其中“杠杆率”是个重要的焦点。

中国国际经济交流中心副理事长黄奇帆2019年曾公开演讲,称“花呗、借呗30多亿资本金搞到了3000多亿,放大了100倍”,这一说法被频频引用,甚至被很多人理解为蚂蚁网贷的杠杆率达到100倍。

但这可能并不是蚂蚁网贷的真实杠杆。如果以类似于银行资本充足率的方式来计算蚂蚁网贷的杠杆率,根据蚂蚁集团公布的财报,蚂蚁网贷的杠杆大约只有1.22倍。如果按照《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的要求,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是5倍。

这是一个很低的杠杆。但蚂蚁2019年全年与信贷相关的净利润达到约73亿元,ROE(净资产收益率)达到18%。到了2020年,蚂蚁与信贷相关的净利润上半年就达到 112.24亿元 ,仅用上半年的数据来算的话,ROE达到21.5%(一般来说,ROE是用全年的数据来算),如果用全年的数据来算,不排除超过40%的可能性。

表1:蚂蚁信贷相关净利润与净资产(单位:人民币百万元)

来源:蚂蚁集团A股招股书(截至2020年6月30日)

如此低的杠杆,如此高的收益率,蚂蚁网贷的秘诀是什么?为何引来如此激烈的舆情和严格的监管?

手法很简单:“出表”。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网贷产生的2.1万亿贷款余额中,在蚂蚁表内的只有437.75亿元。19391.25亿元都在银行资产负债表内,占用着银行的资本。

但是这样的出表方式,却未必都符合监管初衷。有银行人士表示,在与蚂蚁开展联合贷款过程中,事实上对蚂蚁的风控能力有较大的依赖。这与监管层对各商业银行在互联网贷款业务中都具备独立风控能力的要求有一定差距。

蚂蚁网贷的杠杆问题,也并非蚂蚁一家的问题,而是目前金融机构与互联网公司合作的“联合贷款”业务中出现的新问题。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国家资产负债表研究中心高级研究员刘磊总结:“联合贷款给监管提出的新问题就是:缺乏穿透式管理,传统金融机构缺乏独立风控。这也是以蚂蚁集团为代表的中国金融科技的迅速发展中出现的一个新问题,这对当前巴塞尔协议的监管框架来说也是一个新的挑战。”

监管出手“矫正”风险与资本的分配比例之后,金融科技公司的资本故事正在改写。它们能否走上“有序扩张”的前途

一、算一算蚂蚁的杠杆
   
到目前为止,蚂蚁的杠杆率究竟是多少,并没有见到准确的计算,甚至没有一致的算法定义。

黄奇帆的算法,是用蚂蚁所撬动的总贷款量(未明确说明是余额还是发生额)除以蚂蚁旗下两家小贷公司的总资本金。

如果简单地以通过蚂蚁发生的贷款余额与净资产计算,蚂蚁网贷的杠杆很高。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集团以旗下两家小贷公司358.25亿元的净资产,撬动了金融体系内2.1万亿元的贷款余额。用后者除以前者,将得到蚂蚁集团的杠杆超过60倍的结论。

但是,从偿付能力的角度计算杠杆,可以参考银行资本充足率的算法(核心资本与风险资产的比例),小贷公司的杠杆约等于,表内资产总额相对于净资产的倍数。就会计原则而言,表内表外的分界线,在于该部分资产的风险由谁承担。谁承担贷款的风险,该笔贷款就是谁的资产,就占用谁的资本金。

蚂蚁促成的总的贷款余额是2.1万亿元,但是这2.1万亿并不都由蚂蚁集团承担风险。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发布的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就我们平台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业务规模,我们不承担金融产品风险。”

在蚂蚁官方的披露里,这2.1万亿分成了三部分(截至2020年6月30日):437.75亿元在蚂蚁集团的资产负债表内(计算过程见下文),1708亿元是表外资产证券化的余额(数据来源: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19391.25亿元在金融机构的表内。

下面,我们对这三个部分进行详细的解构:

(一)蚂蚁表内的杠杆

在官方的披露里,其2.1万亿网贷余额中,由蚂蚁集团承担风险的资产仅为在蚂蚁集团资产负债表内的437.75亿元。这是蚂蚁旗下三家公司的表内贷款余额、以及一些资产管理计划的少量次级档部分。这部分的杠杆仅为大约1.22倍。

表2:蚂蚁集团旗下网络小贷承担信用风险的贷款资产构成

数据来源:蚂蚁集团A股招股书,制图:零壹智库

(1)表内贷款及垫款362.42亿元

据招股书披露,公司的微贷科技平台业务整体采用平台化模式运营,采用与金融机构开放共赢的合作模式,计入资产负债表内发放贷款和垫款科目的余额仅包括各期末公司通过合并范围内的子公司(主要为蚂蚁商诚、蚂蚁小微、商融保理)发放的自营贷款余额。2020 年 6 月末,这个数字为362.42 亿元。

表3:蚂蚁集团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当中的“发放贷款和垫款”详表

来源:蚂蚁集团A股招股书

(2)资产证券化自持部分75.33亿元

在蚂蚁集团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当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部分,招股书显示,其中的“资管计划、信托计划”的投资主要来自公司微贷科技平台业务中以资产证券化模式开展的部分,在该模式下,子公司蚂蚁商诚及蚂蚁小微将部分贷款转让给了由第三方机构设立的资产管理计划,并继续持有计划的少量次级档部分,相关自持的次级档份额以公允价值计量、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及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此外,由于蚂蚁商诚及蚂蚁小微对所转让的贷款保留了部分风险和报酬,公司同时按照其继续涉入程度确认继续涉入资产(计入其他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并相应确认继续涉入负债(计入其他流动负债、其他非流动负债),其确认金额与其持有的次级档金额相当。

截至2020年6月30日,计入交易性金融资产的部分为36.31亿元,计入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的部分为13.58亿元,计入“其他流动资产”当中“继续涉入资产”的部分为25.44亿元。三项合计为75.33亿元。

表4:蚂蚁集团资产负债表中“流动资产”当中的“交易性金融资产”详表,其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资管计划、信托计划”为36.31亿元。


来源:蚂蚁集团A股招股书

表5:蚂蚁集团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当中的“其他非流动金融资产”详表,其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资管计划、信托计划”为13.58亿元。


来源:蚂蚁集团A股招股书

表6:蚂蚁集团资产负债表中“其他流动资产”详表,其中截至2020年6月30日,“继续涉入资产”为25.44亿元。根据招股书解释,继续涉入资产项目主要来自公司微贷科技平台因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自持的次级档部分所反映的继续涉入程度。


来源:蚂蚁集团A股招股书
 

表7: 蚂蚁集团资产负债表中“非流动资产分析”详表。根据招股书前文说明,“由于蚂蚁商诚及蚂蚁小微对所转让的贷款保留了部分风险和报酬,公司同时按照其继续涉入程度确认继续涉入资产(计入其他流动资产、其他非流动资产)”,但是此表中未见“继续涉入资产”部分,并且对“其他非流动资产”没有详细解释。因此,暂不将“其他非流动资产”计入蚂蚁持有的资产证券化的少量次级档部分。



来源:蚂蚁集团A股招股书

(3)蚂蚁网贷的杠杆率为1.22倍

根据招股书,截至2020年6月底,蚂蚁集团旗下两家网络小贷公司的净资产合计为358.25亿元(其中蚂蚁商诚182.39亿元,蚂蚁小贷175.86亿元)。也就是说,两家小贷公司有358.25亿元的净资产。如前文(1)(2)计算,其放出的贷款还在表内的有437.75亿元。杠杆的计算是用后者除以前者,为1.22。

(二)出表通道之一:资产证券化

《安永华明会计师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关于蚂蚁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开发行股票并在科创板上市的财务报表及审计报告》披露,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商诚小贷和蚂蚁小微小贷的资产证券化规模余额为1708亿元。

这个数字是这两家小贷公司净资产358.25亿元的4.76倍,虽然稍高于今年9月出台的《中国银保监会办公厅关于加强小额贷款公司监督管理的通知》中规定的4倍上限,但是根据其他媒体此前统计,蚂蚁旗下小贷公司的资产证券化余额已经在逐年减少。


通过资产证券化,小贷公司发放贷款和垫款余额减少,如果资产证券化的投资者承担相应资产的风险,则该部分资产将不再计入小贷公司资产负债表。资产出表后,表内贷款可以转换为现金,小贷公司可以继续放贷并形成新的基础资产以发行ABS实现再次出表。通过贷款形成——ABS融资+出表——贷款再形成的循环,小贷公司可以在短时间内实现放贷规模和实际经营杠杆的高速增长。

阿里巴巴最初尝试资产证券化是在2013年。2013年9月,阿里小贷(蚂蚁微贷前身)与东方证券资产管理公司曾合作推出“东方资管-阿里巴巴专项资产管理计划”,成为业内首个小额贷款资产证券化产品。

中国首单个人消费贷 ABS 为 2014 年上海证券交易所发行的平安银行1 号小额消费贷款证券化信托资产支持证券。

蚂蚁花呗、借呗都是于2015年4月正式上线。根据媒体公开报道,零壹财经目前能够追溯到的蚂蚁微贷发行的最早的资产证券化产品,是2015年1月29日成立的“中金-蚂蚁微贷资产支持专项计划”。该专项计划在2015年4月3日在深交所挂牌上市,第一期总认购金额10亿元。

此后,蚂蚁微贷的资产证券化规模飞速增加。据媒体统计,截至2017年6月,蚂蚁旗下两家小贷公司总贷款余额合计 2651 亿元,扣去表内贷款,表外ABS 的融资金额超过 2500 亿元。

但是这样的飞速增长被按下了暂停键。2017年12月,《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下发,其中要求“以资产证券化等名义融入的资金应与表内融资合并计算”。如果将ABS入表,蚂蚁旗下两家小贷公司的杠杆将远超地方监管要求。

2018年1月初,路透社报道,央行多位官员已与当时的蚂蚁金服会面,讨论蚂蚁金服消费金融业务高杠杆问题;在蚂蚁金服降低杠杆水平之前,央行可能会阻止蚂蚁金服发行新的消费贷款证券。

此后,2018年3月21日,在“2018消费金融行业新趋势”沙龙上,蚂蚁微贷业务负责人透露,蚂蚁金服已经在积极探索与银行等金融机构的合作。

2018年到2019年上半年,是蚂蚁花呗借呗大规模上量的时候,更多的资金来源从资产证券化切换成了商业银行,方式就是我们下文要讲到的“联合贷款”。

相应的,资产证券化的规模有所缩减。如前文所述,截至2020年6月30日,蚂蚁商诚小贷和蚂蚁小微小贷的资产证券化规模余额为1708亿元。这其中,大多数都在蚂蚁的资产负债表之外。因据招股书披露,蚂蚁持有计划的少量次级档部分,根据招股说明书计算,这部分规模为75.33亿元。

(三)出表通道之二:联合贷款

联合贷款,就是继资产证券化之后,蚂蚁找到的解决资金问题的方式。

联合贷款,是指持牌金融机构共同出资发放的贷款。在互联网贷款领域,特指金融机构与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合作发放的贷款,双方共同出资。之后,双方分享利润。

在这种合作方式中,金融科技公司把流量和数据给银行,由银行决定是否放款。决定放款之后,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按比例出资,回款之后按比例分润。在接受财新采访时,时任蚂蚁金服集团副总裁黄浩反复强调,蚂蚁绝不会承诺兜底,“不管是明面的还是私下的承诺兑付,都不会有。”

这样,蚂蚁与金融机构合作的联合贷款的绝大部分都由金融机构出资,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

在调研中,业内人士称,实际上在联合贷款当中,持有金融牌照的金融科技公司主要是持有或者控股网络小贷牌照的公司。因为金融科技公司持牌是从2017年的“141号文”之后开始的,当时网络小贷牌照的门槛是最低的。

在金融科技公司与银行的合作中,联合贷款是主流形态。据零壹财经调研了解,这其中有两方面的原因:

从金融机构方面来看,在不兜底的合作模式中,联合贷款对银行风控能力的要求相对是最低的,所以投入少且上量快,是绝大部分银行做互联网贷款业务早期所选择的业务模式。据业内人士粗略估算,80%的网络小贷公司在与金融机构的助贷业务合作中都是兜底的,其余20%的公司不兜底。但是,这20%的公司都是一些比较大的平台或者与大平台相关的公司,这其中就包括蚂蚁旗下的两家小贷公司,它们在公司数量上虽然不占大头,但是在业务量上是占大头的。这其中一个原因是,兜底的助贷模式受资金杠杆率的限制,一般都做不大。

从金融科技公司方面来看,在联合贷款业务中,金融科技公司有主导权,可以将流量的价值最大化。因为联合贷款业务是用“轮询”的方式来做的——金融科技公司做完第一道风控之后,将流量导给金融机构,如果A金融机构不要,可以导给B金融机构,由于各个金融机构的风险偏好不同,金融科技公司的流量可以得到充分利用。

二、联合贷款背后:风险分担是否合理

通过联合贷款途径,蚂蚁完成了网贷的出表。但是,出表的资产却对蚂蚁的风控能力有相当的依赖。联合贷款在目前的互联网贷款业务中占有相当比例,这也是此次《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重点规范的业务形态。

蚂蚁集团在港交所发布的招股书中明确披露,“就我们平台促成金融机构合作伙伴的业务规模,我们不承担金融产品风险。

可是,根据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的调研,蚂蚁实质上的风控责任并不像看上去那么小。

关键问题出在传统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贷款业务的独立风控能力上。刘磊告诉零壹财经,目前大型银行这方面工作进行的普遍较好,对于联合贷款会全面掌握客户信息,进行穿透式管理。虽然,不如互联网银行那样掌握客户全面的行为信息,但其独立风控会起作用,联合贷款的风险收益表现也好于传统信用卡业务。但对于部分中小金融机构,尤其是信托公司,则面临较大问题。部分信托公司在个人消费贷款方面缺乏风控能力,甚至不能掌握贷款对象的身份信息,从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形式上看更类似于传统的资金通道业务,获得非常低的收益比例,同时也不承担风险。监管层应加强对这类传统金融机构的监管,限制这部分缺乏独立风控能力、且不适宜开展助贷或联合贷款的金融机构的相关业务开展,倒逼传统金融机构的金融供给侧改革,增强机构对其表内资产的风险管理能力。

零壹财经调研发现,在联合贷款业务中,像蚂蚁集团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在风险控制上承担了非常显著的风控责任。

以银行为例。在联合贷款业务中,一共有两道风控。通常金融科技公司作为客户推荐方,而银行主要作为资金提供方,由金融科技公司提供获客渠道、第一道风控、贷后管理等产品支持体系服务,银行则根据其与金融科技公司的合作协议,基于可以获得的客户数据进行第二道风控。

在此过程中,两道风控各有分工。第一道风控,流量合作方主要做的工作是身份核验和反欺诈,对银行而言,与蚂蚁合作主要是获得蚂蚁输送的客群,因为能够进入蚂蚁体系的客群是消费金融市场上最为优质的客群,这是由蚂蚁花呗借呗的对客利率和蚂蚁的技术实力保障的;第二道风控,是银行自己来做,主要是决定是否发放贷款以及贷款额度。这两道风控有“对抗”在其中,这主要是由金融机构与科技公司的“买卖”关系造成的。在联合贷款中,科技公司是流量的“卖方”,倾向于先把差的流量卖出去;而金融机构是流量的买方,要在流量中挑出好的。

在联合贷款中,即使是有独立风控的银行等金融机构,对合作的金融科技公司的风控能力也是存在依赖的。因为银行只有客户的姓名、手机、身份证号、社保、公积金等数据,以及客户借还贷款的数据,没有客户在互联网上的各种行为数据,比如购物、社交、运动轨迹等,无法对客户的风险进行实时的分析。如果不与蚂蚁等科技公司合作,金融机构在互联网贷款方面的获客效率将有所下降,这将影响到业务规模。

有业内人士表示,不少城商行和农商行在联合贷款业务中并没有独立风控能力,实际上风控就是像蚂蚁这样的金融科技公司做的。

此外,以蚂蚁为代表的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在消费金融业务中对所推荐客户从金融机构获得贷款的“通过率”有要求,这也强化了金融科技公司在实际风险控制上的影响力。

一些银行业人士称,蚂蚁要求一些银行对蚂蚁输送的客户的通过率达到90%以上。一般来说蚂蚁与金融机构合作时会提前与对方进行联合建模,并对数据进行监控和调试,以确保在满足90%通过率的情况下,金融机构不会亏损,有合理的利润。

之所以蚂蚁等金融科技公司会对“通过率”有要求,一方面,因为中小银行和大型金融科技公司之间,后者在流量上有更大的话语权,另一方面,两者风控理念有较大的差异。

截至发稿之前,蚂蚁集团未就相关问题接受零壹财经调研。但据零壹财经了解,蚂蚁在消费金融方面的风控理念与传统金融机构不同。通俗地来解释,传统金融机构是给确定的“好人”发放贷款,而蚂蚁则不同——除了确定的“坏人”之外,给其余所有人发放贷款,从而使所有人都有机会从很小的额度开始积累自己的信用。这样的创新带来了两方面的效应:其一,在推进普惠金融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其二,由于风控理念的差异,在与传统金融机构合作中,难免在局部发生理念的“冲突”,但是蚂蚁在这其中起着主导作用,这使得蚂蚁在风控过程中对传统金融机构有着较大影响。

因此,现在的局面就是,蚂蚁促成的2.1万亿元当中相当大比例的贷款,对蚂蚁的风控能力有依赖,但是却在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内。

三、监管出手之后

2020年12月26日,人民银行、银保监会、证监会、外汇局等金融管理部门联合约谈了蚂蚁集团。此后,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潘功胜代表四部门就约谈情况回答了记者的提问。

潘功胜表示,金融管理部门根据金融法律法规及监管要求,指出了蚂蚁集团目前经营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公司治理机制不健全;法律意识淡漠,藐视监管合规要求,存在违规监管套利行为;利用市场优势地位排斥同业经营者;损害消费者合法权益,引发消费者投诉等。

他同时对媒体表示,金融管理部门对蚂蚁集团提出了重点业务领域的整改要求:一是回归支付本源,提升交易透明度,严禁不正当竞争。二是依法持牌、合法合规经营个人征信业务,保护个人数据隐私。三是依法设立金融控股公司,严格落实监管要求,确保资本充足、关联交易合规。四是完善公司治理,按审慎监管要求严格整改违规信贷、保险、理财等金融活动。五是依法合规开展证券基金业务,强化证券类机构治理,合规开展资产证券化业务。

其实,2020年10月24日,马云在外滩金融峰会发言之后,监管层已出台了一系列措施。其中,对杠杆问题影响最直接的是《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管理暂行办法(征求意见稿)》。

该意见稿中有三点非常重要:其一,在单笔联合贷款中,经营网络小额贷款业务的小额贷款公司,出资比例不得低于30%;其二,小额贷款公司通过银行借款、股东借款等非标准化融资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1倍;其三,通过发行债券、资产证券化产品等标准化债权类资产形式融入资金的余额不得超过其净资产的4倍。

这三条,直接限定了小贷公司的杠杆率。按照方正证券的计算,新规下的杠杆倍数应该是 10.7倍。

   
这意味着,出表的方式,未来不能让小贷公司的杠杆无限放大了。

资金来源的问题,再一次摆在了以蚂蚁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公司面前。

对网络小贷公司进行增资是可考虑的途径,但是增资问题重重。蚂蚁集团促成的信贷余额2.1万亿元,即使仅仅用来满足目前的贷款余额的资本金需求,蚂蚁大概就需要1963亿元,更别说随着业务规模的扩大可能需要不断增资。

将近2000亿元,对蚂蚁来说不是个小数字,蚂蚁集团从2017年到2020年6月末的净利润之和仅为503.56亿元,只是2000亿元的四分之一。这即使对蚂蚁的的股东阿里巴巴来说,也不是个小数字。阿里在港股和美股的市值都大约为4.5万亿人民币,但是这不是阿里账户里的真金白银。2000亿元,相当于阿里巴巴2017年到2019年三年的净利润之和。

表8:蚂蚁集团2017年到2020年6月末的净利润

来源:蚂蚁集团招股书

表9:阿里巴巴2017年到2019年的净利润

来源:媒体公开报道

相比于目前的网络小贷牌照,消费金融牌照成为蚂蚁的更优选择。今年9月,蚂蚁集团筹建的重庆蚂蚁消费金融公司获批。根据《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消费金融公司对注册资本的要求大大降低,为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同时杠杆率是差不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资本充足率不低于10%”,也就是说杠杆最高可达10倍。

但是,消费金融公司的资金来源也受到限制,其资金仅可来源于股东及股东子公司的存款、境内金融机构借款、发行金融债券、同业拆借,不能吸收公众存款。

在这一点上,民营银行未来可能是个更优选择,蚂蚁旗下目前也有网商银行。但是民营银行的股东增资又是面临较大困难和阻碍的。

刘磊认为,一方面监管目前对民营银行股东增资存在较多限制。网商银行在2019年进行过40亿增资,但相关过程较为复杂,需要多个部门的批准。同时中国对民营银行大股东还存在30%股本比例的限制,使得大股东很难平衡投入与回报,大股东即使有强烈的增资意愿也必须首先获得其他股东的配合。另一方面,民间资本在发起投资民营银行时要遵循承担剩余风险的责任,这进一步妨碍了民营银行股东增资的积极性,民间资本因担心入股民营银行后“身家不保”的顾虑望而却步,不利于民营银行根据业务发展需要增资扩股。此外,互联网银行还面临着一定的监管政策风险。如果监管趋严,难以再通过助贷或者联合贷款的形式获得高回报率的话,其估值就会向传统银行靠拢。目前中国上市银行的市净率普遍低于1,这意味着银行更难获得民间资本的增资投入。

未来,将遭遇该问题的机构不止蚂蚁一家。随着规模的不断扩大,互联网巨头旗下与金融相关的业务,恐怕都将遇到同样的问题。

以往,在更大范围内,对这个问题的解决还没有先例。此前,金融科技公司要与金融机构合作解决资金问题,要么兜底违规、要么杠杆有风险,要么规模受限,并没有找到令各方都感到合意的解决方案。

回顾蚂蚁与杠杆问题遭遇的历程:

2017年12月1日发布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的原文表达是:“助贷”业务应当回归本源,银行业金融机构不得接受无担保资质的第三方机构提供增信服务以及兜底承诺等变相增信服务。

2018年1月初,路透社报道,央行多位官员已与蚂蚁金服会面,讨论蚂蚁金服消费金融业务高杠杆问题;在蚂蚁金服降低杠杆水平之前,央行可能会阻止蚂蚁金服发行新的消费贷款证券。

当时的蚂蚁金服采取的应对措施有两个方面:其一,积极寻求拿更多的金融牌照;其二,寻求与银行等金融机构合作。

随后,这两条措施起到了巨大的作用。2018年、2019年两年,蚂蚁花呗、借呗的业务量快速扩张。可是,随后杠杆问题就接踵而至。

蚂蚁是金融科技公司中首屈一指的头部,在蚂蚁之外,更多的金融科技公司面临的是“兜底违规”的问题。这些公司就在中国目前持有网络小贷牌照的200多家公司当中。仔细看这些公司的名单,他们大多为中国实体经济中的知名企业所设立的网络小贷公司,其名称中多有母公司的痕迹。

按照前述业内人士的说法,80%的网络小贷公司在做着“兜底违规”的业务。站在监管的角度,“兜底”并不能保证资产安全,而且会使金融机构放弃风控责任,这一道底线不可放松。但是站在实际业务角度,如果不兜底,就没有业务可做。除蚂蚁、腾讯这样巨大体量的机构之外,金融机构无法信任这些网络小贷公司的资产质量。

现在最为合规的业务模式是“轻资本模式”(请参考零壹财经2020年7月6日报道《助贷切换“轻资本模式”:互联网贷款新博弈开局》 ),但是这种模式的问题在于:一方面,它要求金融机构完全独立风控、自主承担风险,很少有金融机构有实力开展这种业务;另一方面,只有金融科技公司的实力达到金融机构的相关要求,金融机构才愿意开展这种模式的合作。因此,这种模式的业务量暂时还没法做大。

中国金融科技如何“有序扩张”,是个新命题。
加关注 消息
文章:123 粉丝:17 总阅读数:1570.7k
加关注 消息
文章:404 粉丝:11 总阅读数:7866.7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零壹日报:银保监开年以来已披露超200张罚单!PayPal已收购国付宝100%股权

下一篇>纽交所直接上市新规获批,SEC内部发出反对声音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364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