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当下的网贷:惨烈如1928年的美国

郭大刚 · 零壹财经 2018-07-12 08:58:58 阅读:52920

关键词:投资机构期限错配资金错配金融资产

昨夜半四点,洛杉矶地震,虽然持续时间很短,但在木质结构的singlehouse的二楼,震感明显。于是就翻出最近阅读的文章,结合最近业务变换,梳理下思路。// 上周,看了彭博社的一篇文字,大体内容如下: 中国储户救不了中国 居民家庭消费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少。 Chris...

昨夜半四点,洛杉矶地震,虽然持续时间很短,但在木质结构的singlehouse的二楼,震感明显。于是就翻出最近阅读的文章,结合最近业务变换,梳理下思路。//

上周,看了彭博社的一篇文字,大体内容如下:
 

中国储户救不了中国

居民家庭消费比很多人想象的要少。

Christopher BaldingJuly 8, 2018, 2:00 AM EDT

在大众的想象中,以及一些经济统计数据中,中国人一直都是储户。根据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数据,2016年,中国储蓄率达到惊人的46%,而全球平均水平为25%左右。长期以来,中国的规划者们一直试图降低这一比率,以促进消费来缓解经济对投资的过度依赖。如果中国人购买更强的话,那么,中国就不需要依靠烟囱工厂和不必要的基础设施项目来推动增长。

然而,这个理论存在一个问题:中国人可能没有那么多钱可花。

首先,官方储蓄率包括政府规定的社会保障缴款。其他政府调查显示,中国家庭只能节省约29%的实际收入。在考虑到中国家庭收入相当于GDP的44%这一事实的情况下–与其他国家的70%到80%相比- 这表明中国人的储蓄率接近GDP的13%,这将低于其他国家国民储蓄率三分之一。即使情况并非如此可怕,但似乎很明显,家庭的收入比人们想象的要少

其次,这些储蓄大部分不能立即消费。尽管有强制性的法律保障,但中国的保障体系(包括最低失业保险、健康和退休福利等等)相对薄弱,成为了隐忧。许多家庭不得不预留资金来弥补这个缺口。根据2013年《发展经济学》杂志上的一项研究,家庭的优先储蓄占中国总储蓄的三分之二。

这是完全合理的-因为近几十年来中国家庭收入的波动性或风险有所增加。最近的一项研究发现:随着数百万移民从农村迁移到城市,国有企业开始缩减对终身就业的保障,自20世纪90年代后期,中国家庭的永久性收入受到冲击,风险急剧上升。虽然许多城市居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但数以百万计的受教育程度较低和非技术工人遭受了经济结构调整带来的痛苦的收入冲击。

事实上,中国人可消费的钱比世界上一些储蓄少得多的同龄人还要少。根据瑞士信贷(Credit Suisse)的数据,虽然墨西哥2000年后的储蓄率仅为21%- 不到中国的一半,但2016年的人均财富近23,000美元,而中国则为27,000美元。马来西亚人和俄罗斯人的非金融财富水平比中国人稍高一些,而巴西人则稍低一点,同时,而他们这些群体的储蓄率显著低于中国。考虑到这些国家同期的经济增长速度明显低于中国,或者完全停滞,这一点就更加引人注目。

更糟糕的是,80%以上的中国家庭财富都是土地和房地产。金融资产占比只有大约10%,主要是银行产品的储蓄。因此,为了消费,中国人不得不负债。根据官方数据,中国家庭现在的家庭债务与家庭收入比例水平为112%,债务每年增长20%。这比被认为是挥霍的美国和日本更高。

低于预期的储蓄率意味着两个具体问题。首先,只要中国继续依赖投资来推动经济发展,政府将越来越难以找到储蓄资金来促进增长。储蓄下降导致存款增长缓慢,再加上高额贷款增长,已使贷存比率接近75%。这将不可避免地对银行系统形成压力。

其次,与普遍认为的相比,中国家庭经济衰退对于推动国内消费需求的能力显然要低得多。除非政府能够加强社会福利保障制度,并实现过热的房地产市场软着陆,否则,消费者根本无法摆脱对中国经济放缓的预期。这两项任务都很困难:按照当前的中国国家养老金标准,随着人口迅速老龄化,养老金规模每年增长12%。

近期的减税政策有助于刺激消费支出。但是,如果政府想让经济摆脱对储蓄的过度依赖,政府有很多事情要做。



这篇文章分析的不无道理。简而言之,中国新零售大消费有市场空间,但需要制度调整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中国居民的消费被高房价和不确定的社会保障制度过度抑制了。

对于当下急需谋求合规转型的网贷业务而言,更不宜大干快上,而需要循序渐进。一方面是外部环境和需求的内生性和刚性都需要时间,另一方面就是业务支撑的核心能力和基础服务保障水平的建设提高也需要时间。

最近,伴随着香港资本市场对内地各项工作的加强,反映出很多香港资本市场的发展情况。同时,国内上市标的在香港上市过程中的一些现象,也反映了当下中国经济和金融的一些变化。对于网贷等互金业务也是类似的。纽交所和纳市对于中国网贷概念的再认识已经趋于平稳理性。香港汇集四海资本,还鲜有登陆的。某些内地的开展互金网贷业务的民间机构试图抓住资本退潮阶段最后的窗口期凭借中国新零售大消费的概念快速公开化解决内部历史问题。这似乎并没有充分反映出民间机构对于资本市场投资者和内地互金网贷业务投资者的保护。Rebalance全局过程中,不同市场、价值来自于不同区域市场、即使采用相同的业务模式,价值也将被重估。对于未来确定的标的估值相对稳定,比如说美国的将在美上市的独角兽。比如某机构利润注意来源于中国市场,而又在资本流动性过强的市场进行公开化操作,在宏观资本回流美国,外溢效应下降,中国发展预期的不确定等因素综合之下,投资机构必然采用保守策略规避这些不确定性。而在美国上市的可能性由于知识产权等面临更大的不确定性。即有投资机构的退出压力需要释放。结果也许会是这样的吧-上市的半年也许就是估值最理想的阶段吗?这就是为何奉劝各位在这个阶段审慎赴港的原因吧?拿不到该拿的,与战略目标不匹配的任何战术动作都需要付出额外的代价,甚至导致定价的最终崩溃吧?

去年七月就开始反复强调:

结构性通缩之下,作为边际小规模业务,波动性显著,体现在流动性短缺和标的资产破产风险陡增。

自去年七月份以来,伴随着宏观外部环境的变化,网贷业务流动性短缺的趋势持续。部分中小微企业丧失持续经营能力之后,已解决资金可得性而为其提供短期经营性流动性资金支持的网贷平台上出现了债务逾期,导致了风险耐受程度较低杠杆率过高的债权人对于网贷平台刚兑的压力。某些网贷平台自身的违规行为,诸如风控缺失、数据安全能力差、内部管理缺失、道德风险巨大、自融、自担、期限错配、金额错配、甚至借新还旧等等,使得网贷平台自身诸多风险充分暴露。时隔一年,民间融资平台,受到标的资产破产引发逾期,导致个体投资人投资损失,市场上媒体、律所/会计师事务所、评级机构、催收机构、羊毛党、流量机构、第三方支付等机构再次掀起舆情进行套利,进而加剧市场中的投资人悲观预期,同时,引发融资人和民间融资平台逃废债…

共振之下,市场流动性如烈日下的一滴露水…

真真惨烈的如同1928的美国。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