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从郭树清新任命看中国金融监管改革

新金融女记 · 零壹财经 2018-03-27 08:33:17 阅读:17199

关键词:监管制度郭树清金融改革风险

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这是郭树清的最新身份。当然在几天之前,他刚刚被任命了一个新身份——银监会及保监会合并后,首任银保会主席。 这意味着,郭树清同时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和银保会党委书记、主席。这一任命让目前的监管架构变得颇具探索性。在今天的媒体报道中,有将此称之为中国...


央行党委书记、副行长!

这是郭树清的最新身份。当然在几天之前,他刚刚被任命了一个新身份——银监会及保监会合并后,首任银保会主席。

这意味着,郭树清同时担任央行党委书记和银保会党委书记、主席。这一任命让目前的监管架构变得颇具探索性。在今天的媒体报道中,有将此称之为中国式金融监管。

今天,新金融女记梳理有关郭树清的过往,试图解答这三个问题:

为什么是郭树清?
郭树清意味着什么?
何为中国式金融监管?


为什么是郭树清

一年前的2月,郭树清从山东省委书记的岗位,再度回到金融系统。接替已年满65周岁的尚福林,担任银监会主席一职。彼时,郭树清进京成为一则热闻,我的同行们守在银监会门口,将那历史性的时刻记录下来。

在郭树清赴任银监会主席一职同时,女记接触到的金融监管系统内人士中流传着一种说法,郭树清赴京时间实际比原来提早了3个月,按原计划,尚福林应该在4月份才退休,进行交接。而让时间提早了3个月的原因是,已经暴露出来的多个金融、资本大事件,让一场金融监管风暴刻不容缓。

这种传闻,女记虽然无法证实,但我们观察到,郭树清上任银监会主席后的一系列严监管措施在这一年的银行业中刮起一场飓风。

——履新银监会主席3天后,他言辞犀利,严批:这种现象(金融乱象)的产生,很大程度上是源于监管制度缺失,"牛栏里关猫"。

他说,"(要)尽快填补法规空白,及时更新已经滞后于业务和风险发展的监管规制,废除不合时宜的规章制度。制度固然重要,但人的因素更加重要。即使筑好了"篱笆",守护人员的巡逻和值班仍然是必不可少的。"

——随后我们看到,从银监会系统内部,到银行业,一场金融反腐掀开,银行业反腐进入深水区:5月银监会主席助理杨家才落马、中国农业银行原副行长、民生银行原首席信息官林晓轩,中国建设银行山东省分行原行长薛峰,恒丰银行原董事长蔡国华,中国进出口银行北京分行原党行长李昌军,江苏银行原党委书记王建华、民生银行原副行长赵品璋等被查。

——与此同时相伴随的是金融业务的“强监管”整顿:2017年,银监会出台各种文件数十件,不少银行连续召开专门会议研究学习新政,同时加班整理档案,随时准备迎接检查。3月起,银监会启动"三三四十"(即三违反、三套利、四不当、十乱象)专项治理行动。

其中,"三三四十"共查出问题5.97万个,涉及金额17.65万亿元。2017年,银监会系统共开出罚单3452张,1877家机构被罚,罚没金额近30亿元,创历史之最。2018年以来,银监系统至少开出836张罚单,总计罚没8.09亿元,并查办多起大案。

这在中国银行系统,前所未有。但熟悉郭树清就不会感到意外,这就是郭氏风格——2011年10月至2013年3月出任证监会主席期间,郭树清主导提出制度调整政策达70项,相当于"7天一新政",人称"郭旋风"。

哦!加上刚刚成为银保会主席,郭树清,是唯一一位同时成为“三会”主席的人。

回到为什么是郭树清的问题上,除了上述雷厉风行的风格外, 从郭树清的履历看,他不仅在中央和地方都有过重要和丰富的履历,任职证监会、银监会主席也为新式的监管奠定了基础。

中国人民大学重阳金融研究院高级研究员董希淼评价道,即使未任央行党委书记,在银保监会成立之后,郭树清已经是横跨中央银行以及银行、保险、证券业监管的第一人了;同时,他还有商业银行及地方政府的丰富经验,包括郭树清担任山东省省长时,推动地方政府官员与中央金融部门官员双向交流挂职,对于提高地方政府官员素质、促进地方金融发展起到了促进作用。

郭树清意味着什么

从具体分工上看,央行全面工作由行长负责。央行党委书记按照相关规定履行党委在组织、人事等方面的领导职责。此次由银保监会党委书记兼任央行党委书记,被外界视为是中国金融混业监管进一步协调的特殊安排。

这种人事任命有利于宏观审慎和微观监管相互结合。对于微观监管来说,最重要是打破顺周期特征,所谓金融监管顺周期就是经济较好时,监管会相对较松,从而会导致一定风险。

权威人士认为,对于郭树清的任命蕴含着对于中国未开金融、财政、发改委等大格局改革的长远考虑。亦有业界人士认为,对于郭树清的新任命,是对此前各界预期中的英国双峰监管模式中的大央行角色的变通体现。

中国式金融监管

以郭树清的人事安排为标志,中国式金融监管框架正式启动。

事实上,在此之前,舆论和业内普遍认为,中国在此轮金融监管改革中,将偏向于采用英国的“双峰”监管机制下——中央银行既直接承担“双峰”中的微观审慎,又以宏观审慎统筹“双峰”;在坚持“双峰”理念的同时也兼顾监管资源、监管成本的现实约束,对中小金融机构实施事实上的统一监管;通过立法、签订监管备忘录、主要领导交叉任职等方式加强“双峰”之间的协调。

从目前看,"一委一行两会"的新监管体系正式形成,这一改革顺应了金融业综合经营的发展趋势,也体现了从机构监管向功能监管、行为监管转变的监管理念,更加注重从行为、从源头加强监管,有助于弥补监管空白、监管职责不清的短板。同时,监管职能部门整合能有效缓解分业监管导致的政策协同不够、沟通效率不高的问题。

在专业人士看来,金融机构改革贯彻了习总书记在全国金融工作会议上提出的“分离发展和监管职能”的要求,由人民银行负责金融发展职能,监管部门专司监管职能,有利于中央金融监管部门之间的相互制约。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1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