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现金贷监管落地,“场景式”消费金融模式价值重估

新金融女记 · 零壹财经 2017-12-04 17:22:44 阅读:8595

关键词:场景消费金融现金贷监管

上周五(12月1日)晚间,现金贷监管如约而至。正如女记此前预测的——穿透式限定“现金贷”资金来源、明令禁止高利率、限制多头借贷、强调不得暴利催收…… 女记认为,监管的到来,对于行业而言是规范,也是一场游戏规则的重新确立——可以预见的是:“现金贷”,这个以“消费金融”名...
]

[/align]
上周五(12月1日)晚间,现金贷监管如约而至。正如女记此前预测的——穿透式限定“现金贷”资金来源、明令禁止高利率、限制多头借贷、强调不得暴利催收……

女记认为,监管的到来,对于行业而言是规范,也是一场游戏规则的重新确立——可以预见的是:“现金贷”,这个以“消费金融”名义疯狂激增,并给相关主体带来短期暴利的细分领域,必将因为监管风暴的来临按下刹车键。

此外,今天女记要和大家分享一个新观点——随着现金贷监管政策落地,消费金融模式的不同模式之间,将进行一场“拨乱反正式”的价值重估,其中,以有真实消费场景的消费分期模式,毫无疑问将在行业合规背景下,重新确立地位。

今天女记要和大家聊聊“现金贷”监管时代,消费金融模式重估。我们会聊到以下几个问题:

1、当我们在谈论“现金贷”,到底什么是“现金贷”?

2、“现金贷”的到来,将对消费金融的几种模式带来什么样的变化?

3、依托场景的消费分期为什么将在“现金贷”的后监管时代迎来价值重估?

4、后监管时代,消费分期的行业壁垒由哪些因素决定?


「现金贷」vs「消费分期」

随着监管落地,过去一段时间一直处于风口浪尖上的“现金贷”游戏规则也变得清晰。毫无疑问,充满争议但一直疯狂生长的现金贷也将因为监管的落地而被按下暂停键。

那么此次监管政策落地,涉及面有多广?哪些产品类别和平台将受到影响?

在洋洋洒洒3000多字的《关于规范整顿“现金贷”业务的通知》中,对于“现金贷”,《通知》如此定义——具有无场景依托、无指定用途、无客户群体限定、无抵押等特征的“现金贷”。

在业内看来,有关“现金贷”的定义说明了两个问题:一是这意味着目前小额信贷业务都需要符合此类要求,范围比较大。二是,依托真实消费场景的消费分期、消费信贷业务,被明确排除在此次监管的规范范畴内,说明在消费金融的诸多模式上的合规上,监管思路采取了以“是否依托真实消费场景,是否指明资金用途”为主要判定标准。

事实上,过去两年,消费金融在中国迎来了前所未有的发展。虽然对外都宣传为开展消费金融业务,但在具体的模式选择上,各家公司侧重点不同,其中在是否依托场景的问题上,形成了两类不同的产品——无场景的“现金贷”以及基于消费场景的消费分期、消费信贷业务。

对此,不少用户、甚至媒体都将二者混为一谈,但实际上,这两种业务,不管从获客渠道、产品涉及以及风控、乃至盈利模式上都有着本质的不同。

其中,消费分期强调在一定消费场景前提下,由各种消费金融公司(包含银行)、分期平台、电商平台等提供资金给消费场所,消费者进行分期付款还款,一般情况下要结合比较完善的信贷消费法律体系和大数据分析体系。这个市场的典型玩家有蚂蚁花呗、京东白条,还包括集“电商+消费分期”为一体的乐信。乐信起家的分期乐商城于2013年10月上线,是中国最早的分期电商平台。从时间上看,乐信应该是被看做是中国电商分期的开创者——2014年2月,京东推出京东白条;2015年4月,蚂蚁“花呗”上线;同年5月,苏宁推出“任性付”;12月,唯品会的“唯品花”上线……电商场景匹配信用消费产品方逐渐成为标配。

现金贷则以“无抵押、无担保、无场景、无指定用途”“四无”为主要特点,用户先拿钱后消费,具有方便灵活的借款与还款方式、快速到账。根据目前市场上的现金贷业务种类,可以分为随借随还类贷款、超短期贷款(类似国外发薪日贷款)、短期贷款、中期贷款四大类。

从监管思路上看,并未对“现金贷”业务进行一刀切,而是在肯定现金贷“在满足部分群体正常消费信贷需求方面发挥了一定作用”的前提下,针对过度借贷、重复授信、不当催收、畸高利率、侵犯个人隐私等问题提出监管措施。在业内看来,因为限定利率、强调不得暴利催收,以“高利率覆盖高风险”的为主要盈利模式的超短期贷款,将受到最直接的冲击,模式将直接宣布终结;此外,因为银行资金通过助贷模式进入“现金贷”将受到限制、网络小贷公司的融资杠杆被戴上“紧箍咒”,包括蚂蚁小贷在内的现金贷业务以及不少助贷公司的现金贷在规模上将因“供血”受限有较大影响。

但与此同时,银行信用卡、微众、蚂蚁、乐信等基于场景分期而延伸的大额、长期、低利率的现金分期服务,利率都在18%左右,应该是被视为“现金贷“监管政策落地后的合规受益对象。

“场景为王”的价值判断正在回归

回到消费金融的话题上,过去几年,消费金融与中国迎来黄金发展期,与中国消费金融政策的的红利释放有关系,也与由捷信金融、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乐信等消费金融服务商中国消费金融市场培育逐步完成有关系。

女记仍记得,在消费金融刚起步的头两年,在各类行业峰会上,“场景是消费金融的核心竞争所在”基本成为行业共识。然而在过去一年多的行业发展中,尽管各类主体大举进入宣布进入消费金融行业,但开展的业务非围绕“场景”展开的消费金融分期业务,而大多数是“无抵押、无担保、无场景、无指定用途”的现金贷。

对此一家现金贷平台负责人对女记表示,与现金贷相比,根植于场景的消费分期业务,因为需要开拓或者自建消费,其业务规模的扩张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商户、渠道的拓展,并且不同场景之间壁垒较高,向外拓展新场景时,需要重新投入大量人力和周期成本,同时也需要在风控上形成较大的风控壁垒,进入门槛比较高,投入周期相对较长,盈利回报较慢,对资本和技术支撑要求更高。

在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特别是今年以来,随着一波互金公司登陆美国资本市场,多家公司报表中透露出来的现金贷高利润让行业里开始出现迷思——“消费金融场景并不重要,甚至无用”的论断在行业盛行,现金贷尽管争议颇多,但一直被认为是一盘难得的好生意。

如今,随着现金贷监管正式落地,毫无疑问,消费金融行业的不同模式之间将进行一场“拨乱反正式”的价值重估。其中,以有真实消费场景的消费分期模式更符合监管要求,毫无疑问将在行业合规背景下,重新确立“场景为王”行业主流地位。

合规下半场消费金融再思考

1、场景将重新成为消费金融必争之地

回到商业的逻辑上,女记认为,在消费金融领域,对于场景的价值重新确认,除了基于合规的要求判断外,基于消费金融行业的基本特点看,只有场景才能让消费金融行业具有持续健康发展。

首先,从获客层面看,场景是批量获取客户的基础。从客户营销角度而言,单笔支付金额较高的消费场景本身就有信贷的潜在需求,这些场景自然地成为消费金融机构批量转化客户的入口。加之场景方出于提高自身销售量、增强客户粘性的考虑,可进行适当的补贴,分担消费金融机构获取客户的营销成本。场景的这种优势,乐信的招股书上为我们提供了更为明确的案例支撑——当用户在分期乐进行一次电商交易时,也同步完成了一次消费金融交易,进而大大提升运营效率、降低获客成本。分期乐商城还可以在商品利差和资金利差之间进行杠杆切换,针对高毛利的商品,可以采取免息的方式销售,赚取销售利差;对于低毛利的商品则可以用一部分资金利差来补贴商品价格,使得商品销售更具有竞争力。电商与金融相结合,帮助乐信实现双重收入,这是乐信盈利模式的特殊之处。根据招股书,招股书显示,乐信单个用户的获客成本控制在百元左右,低于互金行业的平均水平。据披露,截至2017年三季度,近一半的乐信授信用户,在分期乐商城里分期购物。

更为重要的是从风控角度看,场景源于风险管理的需求。场景中的客户资质、消费需求、交易行为、资金流向等信息,可用来对贷款用途的真实性进行判断,防止欺诈、骗贷;对客户资质水平进行评估,预测客户还款能力;同时,控制交易和资金流向,形成了资金、信息、商品的闭环。一些信贷场景具备在一定期限内较强的客户粘性,金融机构能够及时获取到借款客户的贷中、贷后信息。以乐信为例,根据其招股书披露,自2015年1月至2017年9月期间,乐信180天坏账核销率基本保持在2%以下,低于中国主要消费金融机构的平均水平。

2,头部公司的场景构建壁垒已经形成

可以预见,随着合规的到来,消费金融市场将进入更加有序竞争阶段,场景毕竟重新成为消费金融必争之地。然而,基于场景的消费金融模式构建已经进入了更高级的进阶阶段,此前全力以现金贷作为发展公司要重新入场,并非易事。

这种行业壁垒将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

一,场景竞争已成为红海,早期进入者已经开始享有先发优势。由于业务模式比较清晰的个人信贷场景类型较为有限,消费金融平台对于优质场景的争夺非常激烈,很多特定行业早已不再是一片蓝海。其中,以蚂蚁金服、京东金融、苏宁易购、乐信等一方面自带场景的平台,直接在“自家”场景加入金融产品,并且此类场景往往具备排他性,大大降低了流量成本;另一方面,通过其他合作方,直接进入其他的线上线下场景,外部渠道已经基本打通。对于监管形成后才介入平台,还无疑问将要为“入场“掏出更多的成本,挤压金融分期业务利润空间。

二,场景不是风控的全部,头部公司已经完成场景消费分期的风控模型打造。比如蚂蚁金服、京东金融、乐信等头部分别基于各自的场景摸索出一套独特的消费金融风控模式,并已经实现对外向其他金融机构赋能的能力。但这样的风控系统打造绝非一朝一夕,在于经验和数据的累积,以及技术上的不断探索。

三,初期的场景开拓优势成为当前的成本优势,并成为资金上的议价优势。与现金贷平台的“简单粗暴“盈利模式不同,基于场景的消费分期业务,需要进行场景的开拓、技术的搭建,运营成本、风控成本、资金成本构成平台的主要开销,目前能够保持盈利的平台,如果还能降利率压至合规要求乃至更低,毫无疑问将形成巨大的竞争壁垒。此外,场景的开拓成为消费金融服务机构与资金提供方之间最为有效的谈判筹码。

四,头部公司因低利率优势已经而形成了贷款人群的正向选择。熟悉金融风险定价的人都知道, 越是优质的人群,对自己信用越珍惜,对利率越敏感;而风险级别更高的人群往往对于利率更加不敏感,这也是短期现金贷“高利率覆盖高风险“商业逻辑。因此,从这个角度看,好的用户永远都流向利率低的平台,而信用级别低的用户,甚至是羊毛党会不在乎利率,选择现金贷(高息短贷)平台贷款,因此拉高平台的坏账。

女记:

毫无疑问,现金贷监管的迅速落地,对于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来说是一场“及时雨”——不仅通过规则的建立让中国的消费金融行业及时在黄金发展阶段迎来更加有序的发展,而且及时终结了”以消费金融之名”行“高利贷”之实的不健康“现金贷”模式,把中国消费金融的发展重新拉回到依托场景的良性发展道路上。这一次,我们应该为中国监管动作之快点赞,也应该相信,消费金融行业的场景坚守者会迎来他们的合规红利发展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