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趣店上市暴涨逾40%,这是巅峰的开始还是结束?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7-10-19 10:42:15 阅读:8969

关键词:上市借贷美股趣店

以前,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谁先上市谁就先上岸了。但是现在,未上市公司往往比那些上市公司更滋润。——馨金融 洪偌馨/文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间,又一家新金融公司——趣店集团正式登陆纽交所。 趣店此次在美IPO的每股定价为24美元,略高于早前每股19-22美元的定价区间...

以前,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谁先上市谁就先上岸了。但是现在,未上市公司往往比那些上市公司更滋润。
——馨金融

洪偌馨/文

北京时间10月18日晚间,又一家新金融公司——趣店集团正式登陆纽交所。

趣店此次在美IPO的每股定价为24美元,略高于早前每股19-22美元的定价区间。今日一开盘,趣店便大涨超过40%,股价一度高达35.45美元。

根据招股书,趣店集团总股本为294,238,070,公开发行3750万股。截止到发稿前,其总市值约106.89亿美元,按最新汇价计算,已约704亿人民币。

成立三年多上市,期间经历8轮融资,趣店的发展路径是这些年中国新金融行业的盛世缩影,也是值得关注的典型案例。

按照这个最终定价,趣店的市值不仅远高于先它上市的宜人贷信而富,更一举赶超了中国不少城商行、农商行。

尽管眼下它有着丰厚的利润和凶猛的增势,但在核心的商业模式、业务逻辑、技术能力上,趣店却并没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

随着现有优势的衰减,这家公司或者这类公司还将如何续写神话?

1

自从趣店提交招股书以来,关于它商业模式等方面的争议从未停止。但尽管如此,向来都是“用脚投票”、用白花花的银子来表达态度的资本市场还是给了趣店一个不错的价格。

对比一下7月刚刚在港股上市的中原银行,作为河南省最大的城商行,中原银行在香港公开发售时仅获39%认购,上市首日险遭破发,截止到目前市值为472亿港币左右,折合成人民币还不足400亿。

这个待遇,还真是天差地别。

当然了,被趣店碾压市值的也不只中原银行一家,根据清流Club统计,截止到10月18日早9点,A股、港股两大交易市场上,中国境内上市银行的市值不及趣店的至少有18家。

再进一步说,在趣店的招股书中,最亮眼的数据就是2017年以来的交易规模和利润增长。甚至有一种观点认为,比起他们讲的科技与未来,眼下的盈利才是支撑趣店上市的关键。

可是,如果我们对比一下估值体量大致相同的银行,你就会发现,趣店所受到的“优待”不只一点点。


在上述的18家银行中,杭州银行与趣店的市值最为接近,我们可以选取几个关键的数字来做个比较。(均为截止到2017年上半年数据)


从上面数据来看,趣店在2017年上半年的盈利总额仅为杭州银行的三分之一,员工数量不到杭州银行的六分之一。但这家成立仅三年多的公司,其市值已经超过杭州银行。

当然,银行的业务条线、资产类型更为复杂,尽管许多银行都在转型和押注零售业务,但更主要的营业收入和盈利来源,尤其是这些城商行,还是更倚仗对公业务。

因此,如果想要做更精确的对比,我们不妨用拿性质更相近的业务,比如银行的信用卡业务来做比较,看看趣店的发展现状和潜力如何。

中信银行为例,截止到2017年6月30日,中信银行信用卡累计发卡量为4160.69万张,同比增长23.49%,上半年新增发卡量422万张;同期,趣店集团活跃用户数为702万,上半年新增用户335万。

不难看出,趣店在新增用户方面确实表现出了强劲的爆发力。

第三方机构爱分析测算,按照趣店目前的增势和复借率,趣店的季度活跃用户数天花板在1000-1500万人,对比广发银行活跃信用卡数3600万张,趣店未来就是半个广发信用卡中心。

当然,考虑到用户质量和粘性,趣店距离一家银行的信用卡中心还有很大差距,但是其注册和活跃用户数的迅速增长、以及超过80%的复贷率确实也非常惊人。

2

简述趣店的商业模式,与银行业务做对比,就业务本身来说基本就是银行的零售条线,中的一两种产品。

趣店的业务条线和商业模式并不复杂,主要提供现金贷款和消费分期两个产品。其中,前者“来分期”主要通过支付宝导流获客;后者“趣分期”主要供给趣店自建的线上商城。

根据招股书,趣店把自己描述为“中国最大的在线小额借款平台”,其中83.3%的利润来源于向客户收取的金融服务费。另外,趣店商城销售商品也会带来一部分的佣金收入。

三言两语就能说清楚的商业模式和较为单一的业务条线为什么能拿到那么高的估值?这可能是包括趣店在内的这一批赴美上市的,以在线借贷业务为主的新金融机构都会面临的质疑。

之前写过很多次,就在线借贷业务来说,获客(成本)、风控(成本)、资金(成本)这三块是决定这个业务(或平台)行业竞争力的关键。

具体落在趣店上,其获客得益于支付宝的导流,成本自然远低于同业。从招股书中的信息来看,2016年和2017年上半年,趣店的获客成本在50元以下(同业现在获客成本应该都在数百,甚至上千元不等,复贷率高的平台这块成本更低)。

即便支付宝的用户数量庞大,但按照这个速度导给趣店的转化率必然会逐步降低。后面,趣店要靠什么渠道接续这个增势,并还要保持获客的低成本和高质量?眼下,鲜有外部渠道和场景能与支付宝匹敌。

资金那一头同样挑战重重。目前从招股书来看,趣店主要以机构资金为主,银行、信托、消费金融公司等持牌机构为其业务提供了主要的资金。本来,对接机构资金的好处显而易见,量大、稳定且成本低。

但是,自从今年年中,监管部门以摸底的形式调查“联合贷款”业务之后,持牌机构对于这种“助贷”的模式都有明显收缩的趋势。即便趣店跟不少机构有良好的合作,但趣店要保持高如此高的增长,资金供给也是个极大的挑战。

在说到中间的风控环节,本来也应该是最体现“金融科技”能力的部分,但因为有了支付宝的导流和芝麻信用的过滤,让趣店在这部分的能力变得难以评估。至少,目前并不能证明它有远超同业的水平。


所以,尽管眼下趣店(包括接下来要登陆美国市场的几家以在线借贷业务为主的平台)利润丰厚,但在核心的商业模式、业务逻辑、技术能力上却并没没有建立起自己的“护城河”,而现有的财务优势也将随着时间的推移而逐渐衰减。

它们的招股书中都浓墨重彩地描述了中国巨大的市场潜力,和消费金融、在线借贷崛起的势头,但却并没有呈现出有足够说服力的、竞争力的商业模式和业务优势。

而我们所看到的现实是,包括商业银行、消费金融公司,以及绝大多数自带流量的互联网巨头都在大举介入这个市场,分食这块“蛋糕”(传送门)。作为一个吃瓜群众,我很期待看看,它们的未来表现。

前天文章的最后一句引起了很多朋友的共鸣(传送门:新金融的魔幻IPO:都在讲科技,但最终还是靠现金贷上岸)。

“上市很近、上岸很远”。之所以想到这句话还是源于跟一个VC朋友的交流。他曾感慨地说,以前,对于互联网公司来说,谁先上市谁就先上岸了。但是现在,未上市公司往往比那些上市公司更滋润。

他说这话的背景是,惨淡收场的聚美优品,不上不下的陌陌等一批已经上市的,曾经也是风光无限的互联网明星公司。如今来看,虽然它们每个财年都在盈利,但估值却远不如那些靠着烧钱续命、还未盈利的互联网公司。

据说,这在资本市场的眼里叫做,“有钱赚、没未来”。

回到新金融行业,它们的招股书都给出了亮眼了的成绩单。一年之间从亏损到净利数亿,这种“奇迹”恐怕在其它行业也是罕见了。只是,希望这些上市的“先遣队”们能够真正走出一个未来。

毕竟,后面还有那么多公司等着。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