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商家拒收现金,无现金社会该不该背锅?

薛洪言 · 零壹财经 2017-08-04 08:11:05 阅读:11656

关键词:无现金清算现金移动支付

作者:薛洪言 近日,针对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的行为,央行工作人员明确表态,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商家拒收现金的现象其实早已有之,相关新闻也曾见诸报端,只是作为极个别案例,并未引起关注。这次的事件正好赶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无现金城市周,难免容易让人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

作者:薛洪言

近日,针对部分商家拒收现金的行为,央行工作人员明确表态,商家拒收人民币现金属于违法行为。商家拒收现金的现象其实早已有之,相关新闻也曾见诸报端,只是作为极个别案例,并未引起关注。这次的事件正好赶上第三方支付企业的无现金城市周,难免容易让人把两件事情联系在一起。那么,商家拒收现金,无现金社会该不该背锅呢?

其实,一直以来,国家都鼓励在经济活动中减少现金的使用。1988年出台的《现金管理暂行条例》明确提出“国家鼓励开户单位和个人在经济活动中,采取转账方式进行结算,减少使用现金”,对于企业单位,则明确规定只能在限定条件下使用现金且不能超过一定金额,否则便涉嫌违法。无他,现金支付难以追踪资金流向,大额现金交易往往是灰色交易、非法交易的重灾区。站在企业的角度,大额现金支付还会带来防伪识别和现金存放等问题,通常也更倾向接受电子化交易。

对于小额零星交易,现金则具有不可替代的优点,最大的优点便是高度灵活性和场景普适性,不需要依赖第三方设备和网络,可随时随地用于交易,适用于一切群体和几乎一切小额场景。所以,今年初无现金社会的提法刚刚出来时,曾有记者朋友问,随着移动支付越来越便捷,现金会不会消失?我的答案是不会,但比例会越来越低。

现金支付占比的下降的确是大势所趋。回顾支付工具的演变历程,从现金支付、刷卡支付再到近些年的快捷支付、NFC支付、扫码支付,支付手段的电子化程度一直在层层深入,与技术也有了越来越深的结合。基于国内外的最新探索,很快还会出现基于生物识别技术的无人结算模式。随着物联网技术的进步和智能家居理念的普及,支付介质也有望进一步扩大化,从智能手机、智能手环发展到汽车、空调、电视、冰箱及其他智能家居,届时,支付清算将在更广泛范围内实现数字化和虚拟化。

不过,天平有两侧,一侧是现金,一侧是电子化支付手段,天平可以从一侧偏向另一侧,但要循序渐进,也不能走极端。一方面,不存在完美的支付工具,再高明的技术支撑也难免存在Bug,这个时候,现金便是确保支付顺利进行的最后一道安全垫;另一方面,要充分考虑场景的复杂性和客群的复杂性,一二线城市可畅行无阻的做法不见得适合县域,一部分人(比如年轻人)追捧的支付方式也并不能代表所有人的选择。

所以,技术进步并不能用来为拒收现金的行为辩护,相反,技术越是进步,越要尊重人们的选择权。归根结底,技术要服务于人的需求,要适应人们工具转换的自然节奏,而不能反过来推着大家快步向前走。

这两年,人工智能这个词很是火爆,对于人工智能的发展,人们表达了两种迥然不同的观点,一种认为人工智能会大大解放人们的双手和大脑,给人类更大的空间和自由做更有价值的事情;一种则认为人工智能会带来失业问题,某一天也许会取代人类。其实,归根结底,还是一个选择权和发展节奏的问题,节奏太快,难免问题多多、麻烦多多。

回到开头的问题,既便单单从情理角度来看,在现金依旧是人们线下小额交易主流支付选择的当下,商家拒收现金的行为于情于理也都是错的,既无视客观现状,更剥夺了人们的选择权。但鼓励无现金支付并没有错,毕竟,鼓励并非强制。

当然,有鼓励就难免带来歧视,拒收现金便是例子,针对这种衍生性做法,则需要舆论引导甚至法律介入进行纠偏。只是,这个锅,无现金社会是不需要背的。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金市竹官

金市竹官

时代在进步

0 回复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5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