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你还记得被热捧过的股权众筹吗?现在它就快消失了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6-12-23 10:50:12 阅读:18290

关键词:监管股权众筹风险

绝大部分股权众筹平台现在处于三种状态之中:转型、停摆、假装还活着。—— 馨金融 苏哲/文 雾霾红色预警之前的一个傍晚,在海淀剧院附近的一间咖啡馆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创业沙龙。在那里,我见到了两年不见的朱佳。大家交换名片、寒暄,他有些尴尬地一遍遍解释,“不好意思,我现在没有...

绝大部分股权众筹平台现在处于三种状态之中:转型、停摆、假装还活着。
—— 馨金融

苏哲/文

雾霾红色预警之前的一个傍晚,在海淀剧院附近的一间咖啡馆里举行了一场小型的创业沙龙。在那里,我见到了两年不见的朱佳。大家交换名片、寒暄,他有些尴尬地一遍遍解释,“不好意思,我现在没有名片。”

我的名片夹里倒保留着一张他两年前的名片。蓝底黑字,上面印着一家股权众筹公司的名字,他的职务是CEO。我关心他,这两年创业经历了什么。他跟我讲,众筹行业是怎样销声匿迹的。

在2014年、2015年,从各级政府部门出台的政策指引,再到民间舆论的纷纷热捧,股权众筹一直被认为是互联网金融领域中,接替P2P的下一个风口。

但最终,它还来不及站上风口,行业便已有消沉之意。

一份来自零壹财经的报告显示,在2016年11月,其监测到24家平台共126个成功筹资的股权众筹项目。但仔细来看,成功众筹的项目大多为实体店收益权和影视项目众筹。

更值得注意的是,有着互联网巨头背景的京东东家、蚂蚁达客、百度百众和36Kr在11月仍无成功项目,京东东家已连续两个月未发布新的项目,其余平台只有个别项目处于预热或募集状态。

“一开始,我以为大家只是隐身,躲起来玩儿,但很快就意识到,大家是离线,不玩儿了。”朱佳说,很多股权众筹平台现在处于三种状态之中:转型、停摆、假装还活着。

01、兴起

股权众筹的真正崛起始于2014年11月19日,李克强总理在常务工作会议上提到“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很快,被“金手指”点过的行业瞬间成为资本和舆论关注的热点。

一个月后,中证协发布《私募股权众筹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又一个月,9家股权众筹平台成为中证协会员。那时,互联网金融的监管框架尚未成型,围绕着所有互联网金融业态的合法性质疑层出不穷,而成为中证协会员,无疑是对于这个行业合法性的极大背书。

除了政策层面的推动,2014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所引发的创业热潮也成为股权众筹崛起的重要因素。创业者的数量突然增加,但是传统的VC、PE等资本支持确实有限的,而股权众筹这种模式的出现很好地弥补了这部分空白。

据零壹财经数据显示,截至2014年底,国内已有128家众筹平台,覆盖17个省。其中,股权众筹平台32 家,可获取的数据显示成功项目有261个,筹资总额5.8亿;考虑到第一梯队的天使汇创投圈原始会等平台未公开具体项目数据,预计筹资总额至少在15亿元以上。

创业项目的大量涌现,催生了股权众筹的繁荣,而股权众筹行业的持续升温,又吸引了更多创业者的进入。

到2015年的两会时期,“开展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写进了当年的两会政府工作报道。政策信息强烈,上海、广东等地纷纷表态大力支持股权众筹融资试点,并制定试点工作方案。

随后,6、7、8月份连续出台四大政策,从“大力推进”到“行动指导”,再到“健康发展”,最后落于“规范开展”。在互联网金融的各个业态当中,一出生便受到监管政策如此厚待的,仅此一例而已。

彼时,股权众筹被誉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最后压轴戏”,之前P2P行业的遍地开花给了股权众筹平台们充分的信心和期待。作为和P2P一样低门槛、高需求、发展迅速的行业,股权众筹的发展前景被许多新金融巨头和创业公司所看好。

蚂蚁金服上线蚂蚁达客,京东上线京东私募股权众筹平台(后更名为京东东家),平安布局前海众筹,小米上线米筹金服,百度上线百度百众,360上线360淘金。

再加上一些在股权众筹领域的草根创业平台,如36氪、天使汇、天使街大家投人人投等平台,当时的股权众筹大有风口来临之势。“国家队”、巨头系和草根平台摩拳擦掌正准备大干一场。

各界畅想,股权众筹的崛起将完善中国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很大程度上降低创业企业的融资成本,提高融资效率。

由私募股权众筹、公募股权众筹、新五板和二级市场之间会形成一个完整的融资链条,未来股权众筹可能会是早期初创企业融资的主要渠道。甚至有消息传出,将会在修改后的《证券法》中,放开公募股权众筹突破200人限制。

02、转折

从某种意义上说,股权众筹兴于政策的支持,但也败于监管的态度。不过究其根本,还是来自于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和法律边界的模糊。

2015年7月,央行等十部委颁布《互金指导意见》后,证监会很快在全国开展了一次“对股权众筹平台的专项检查”。在这次检查中,监管层发现了不少问题。

当时在检查期间,监管层最为关注的几个问题是:合格投资人、欺诈风险、非法集资等。“他们最最担心的是,股权众筹的模式是否涉嫌变相公开发行股票,如果认定是,那无异就是非法集资。”朱佳回忆,当时就这个问题他和检查人员沟通过数次。

据传,此次专项检查结果堪忧,导致后续政策风向迅速转变。在2015年8月,中证协将《场外证券业务备案管理办法》中的“私募股权众筹”修改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这意味着,监管导向从大力支持变成了谨慎试点。

这一转变,导致市场上大部分股权众筹平台纷纷改名,将自己定位为“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面向小微企业,有了资金小额、不得公开宣传、不能向非特定人群募资等业务红线。朱佳说,“这就是很多平台销声匿迹的直接原因。”

在几位从业人士看来,这项政策举动重新定义了股权众筹的含义,“搞得我们自己现在都很难告诉你,股权众筹究竟是什么,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大家都还在等监管方面的明确说法。”

除了有非法集资和非法公开发行股票的嫌疑之外,由于行业发展时间尚短,许多众筹的商业模式本身就值得商榷。

即便是对于专业的天使投资机构来说,天使投资项目的成功率也极低。许多项目是见过了大量机构投资人后,得不到机构天使或知名个人天使的投资后,迫不得已才选择股权众筹平台融资。因此,失败率则更高。

“我当时跟天使汇、36氪、京东等平台的人沟通过,在我们看来,获得优质项目的难度其实非常大,甚至在某种意义上是在求投资机构施舍他们项目。”朱佳说。

另一位股权众筹平台的创始人张悦(化名)也告诉笔者,在如今FA这么发达的市场,好的项目不缺投资人,很快就能线下搞定融资,不需要到众筹平台。因此,股权众筹平台是往往是项目融不到资的最后选择。

对于投资人而言,大多数人对于天使投资的概念并不清楚,甚至有人要求“刚兑”,大部分投资人实质上缺乏对项目的判断能力,是冲着对平台的信任背书而来的。所以在项目投资失败后,有时会遭遇投资人的“闹事”。

另外一个股权众筹模式的硬伤在于投后管理。

许多项目寻找投资并不仅仅是需要钱,还需要更多的资源对接和增值服务,这让创业平台显得毫无吸引。“更重要的是,当一个项目有几十、上百个股东存在时,创业者会被这么多股东烦死。”张悦说到。

“有的平台为了规避众筹来的股东太多,投后不好管理的问题,设置了一项规则,平台筛选只选择一个领投人来参与投后管理。但这样的规则一定下来,监管就紧张,涉嫌违规,相当于领投人通过平台来非法募资。”

尽管张悦的公司一度冲到了行业的前五,但最终依然难逃关门的命运。在公司清盘后,他自己复盘过很多次,反思创业过程中的失误和众筹模式存在的硬伤。

“行业乱象就更多了,比如说利用虚假项目、虚假财务数据来做高估值,众筹融资后平台和项目所有人进行利益分成等灰色操作手段。由于众筹项目大多在线上完成,可操作的空间太大”。他回忆到。

众筹本身就是一种高风险的投资,之前关于众筹项目失败、跳票、产品质量缺陷等问题的讨论一直存在,如果项目中各方权责的不明确,众筹行业要再进一步也十分困难。

在此前引发大众热议的“大可乐”事件中,关于项目失败后参与方的责任划分引起了巨大争议。大可乐项目方承诺参与众筹的"梦想合伙人"将获得每年一次免费更换大可乐新款手机的特权。

但最终到期兑现之时却出现推迟发货、参数错误、蓝宝石屏幕易损等变数,之后便爆出代工厂倒闭的消息,消费者维权无果,项目负责人无奈发出公告承认项目失败。

在商业模式的不成熟和监管的压力下,行业走到了由盛转衰的转折点。

03、没落

2015年上半年,监管机构低调给予了三家股权众筹平台试点资质,分别是京东东家、蚂蚁达客、前海众筹。和其他平台相比,这三家平台拥有类似“公募”的特权,如果他们试点成功,也将为整个股权众筹行业正名。

但从事后的结果来看,这次小范围试水并没有扭转股权众筹行业的命运。

前海众筹从始至今都默默无闻;蚂蚁达客在获得试点资质后选择了投资36氪从而开展合作,但整整一年多时间里,最引人注目的却是“宏力能源”的股权众筹项目深陷“涉嫌欺诈”的漩涡之中。

而一度占据众筹行业头把交椅的京东众筹业务也难逃衰落的命运。尽管今年京东东家陆续有所动作,但仍显业绩平平离预期甚远,曾经的众筹业务的掌门人金麟也已调去负责理财业务线。

另外,不少早期众筹行业的明星平台也大都选择了转型或退出。例如,天使汇基本抛弃了线上众筹这一模式,而转为线下的闪投,更像FA机构;天使客基本转型做上市公司的定增众筹,鲜有天使类股权项目众筹;智金汇则和大多数转型的股权众筹平台一样,上线了不少影视类项目的众筹。而巨头系平台除了米筹金服、360淘金等时常有业务消息发布之外,很多平台处于停滞状态。

几年前风光无限的众筹行业之所以会走到今天,背后有着复杂的原因。

几位接受采访的股权众筹平台创始人认为,在去年7月监管政策出台的关键时期,中国资本市场遭遇股灾重创。负责监管股权众筹的证监会处于焦头烂额的状态下,对于股权众筹的创新模式自然显得十分警惕。提出开展股权众筹试点已经两年有余,但几乎没有进展。

另一原因是,监管从一开始就以高门槛来规范行业,导致市场变得小众,有些偏离互联网金融的本质精神。例如,对于互联网非公开股权融资平台规定,合格投资者的基本门槛是,参与股权众筹的个人需满足金融资产不低于300万元,或最近3年个人年均收入不低于50万。

接受采访的从业人士,大多将行业的消沉归咎于监管的苛刻,对于股权众筹商业模式本身是否存在问题,则缄口不提。已经告别股权众筹行业的朱佳表示,股权众筹模式在国内走不通的本质原因有两个:“一是监管担忧这是变相的公开发行股票,涉嫌违法。二是将高风险的资产卖给了低风险承受能力的人。”

行业和监管的集体反思并不能改变这个行业衰落的曲线。

一项数据显示,在股权众筹两年发展时间内,获得融资的平台仅有31家。截至2016年11月30日,我国互联网众筹平台(不含港台澳地区,下同)至少有593家,其中问题平台和已转型平台(22家)至少有254家,约占42.8%的比重,首次超过40%。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23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