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观点

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从趋势中看零售金融的发展必然性

观点 子元 零壹财经 2019-08-22 阅读:89320

关键词:零售金融曾刚银行金融社科院

曾刚提出一个不同的视角,思考中国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
8月22日,2019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暨2019零壹财经新金融夏季峰会在贵阳举办。会上,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零售金融学术委员会副主席曾刚发表了《零售金融业务的现状与趋势》的主题演讲。

曾刚提出一个不同的视角,思考中国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聚焦的范围扩大到整个国家或者经济转型的过程,从趋势中看零售金融的发展必然性,以及它未来可能出现的方向。

首先,中国零售银行的发展背后是中国经济变化的内射。三五年前,中国经济增长动力由投资拉动迅速转化为消费主导。从金融的角度来讲,意味着主要服务的对象发生变化,因为金融活动的重心,从投资转向消费,金融对象从投资主体转化到消费主体,从原来的制造业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这种投资主体转向居民(消费者金融服务),还包括信贷等服务。过去几年银行业转型与经济转型是相关的,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其次,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者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兴起,但没有伴随着大规模的消费基础设施投资,因为中国数字化快速发展的带动,提高了消费发展速度。所以,中国消费兴起与之伴随的消费金融的特征,和美国这些国家不太一样。这个特点带来经营格局的变化,消费格局的变化。在消费格局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移动支付的使用,互联网化带来金融底层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支付革命,影响非常深远。对银行家来讲,最底层的信用卡、银行卡都是支付工具,所有金融的入口都从经济开始。在经济崛起的过程中,导致银行乃至金融业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包括非现金支付和电子化支付。

他表示,在金融科技与零售金融的业务模式上,在中国真正有能力做开放平台、能赋能其它机构的屈指可数。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参与这个业务过程,相当于其它机构在给我们全流程赋能。从获客、到风控、到征信、到资金层面,都可以获得其它机构更专业的合作,当然这个专业需要整合,不是大家简单地拼凑、连接。

最后他提到,从总的发展方向看,零售金融是未来必然趋势,包括多层次分工、多层次聚合连接。在这个趋势中怎么阻止新的风险,与现有政策相契合,也是未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

以下为演讲实录:

曾刚(中国社科院金融研究所银行研究室主任、零售金融学术委员会副主席):各位下午好!很高兴来参加这个会并跟大家交流。

听了一上午,学习到非常多,各位专家从不同角度,探讨了过去一段时间银行业零售金融的发展。我从事银行研究很长时间,给银行做规划,也参与银行的经营管理。明显感受到,过去10几年当中,整个银行业内部,从它主导的潮流在不断发生着变化。最开始接触银行,银行内部最强大的是公司业务,贡献了银行2/3以上的利润。2012年以后,开始进入市场,资管成为新的增长点。2012年以后开始探讨零售金融和新金融。所有的变化,未来还会变化下去,内部的变化是内部变化环境在银行内部的内射。

当我们思考银行长远发展方向时,包括今天思考零售银行业务未来发展的空间和方向时,都需要对外部长远的趋势做一点分析。作为一个外部研究者,我给大家提供一个不同的视角,思考中国零售业务发展的现状和趋势。题目相对较大,聚焦的范围更广一些,不是在银行的层面谈零售金融,而是放在整个国家或者经济转型的过程、趋势当中看零售金融的发展必然性,以及它未来可能出现的方向。

一、中国零售银行的发展背后是中国经济变化的内射。银行内部,早年是公司金融占绝对主导,但是今天很多银行内部零售业务占比迅速上升。上午平安的崔行长演讲,平安的转型是壮士断腕,几年前我去的时候他们是各个事业部,三四年之后他们的私人业务是70%左右,超过所有其它业务板块的总和。这个变化,不光是银行自身的变化,更多是来自外部经济环境变化的体现。原因很简单,时间原因,我不展开讲。过去三五年当中,中国的经济结构,在经济增长动力当中,从原来的投资拉动型迅速转化为消费主导。2018年,消费贡献度达到76.2%,已经跟美国差不多了。它代表了趋势,所有国家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消费对经济的贡献都会上升。但是中国的速度变化实在太快,所以现在大家也在讨论应该支持一下制造业,不能消费增长这么快。以前提信贷支持小微民营企业,7月30日政治局会议上第一次提出来支持制造业。某种意义上来说,因为经济结构转化太快,现在制造业持续下行。转化的结果,从金融的角度来讲,意味着主要服务的对象发生变化,因为金融活动的重心,从投资转向消费,金融对象从投资主体转化到消费主体,从原来的制造业企业、地方政府、房地产这种投资主体转向居民,居民我们大的概念是消费者金融服务,还包括信贷等等服务。这个趋势是过去几年银行业除在风口,跟经济转型是相关的,它是一个必然的结果。

二、中国数字经济的发展。中国消费者的兴起,花了非常长的时间,而且还有大量的消费基础设施、投资才能完成。到美国去看,一个小镇上消费基础设施跟城市里差不多,沃尔玛开到乡下去。尤其是三四线城市、农村地区,要把消费者能力迸发出来,需要大量有形的商业投资,包括基础设施投资,所以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但是在中国,消费者在短短的时间里迅速兴起,可能会有一部分,但没有伴随着大规模的消费基础设施投资,因为中国数字化快速发展带动的。今天三四线的,比如在镇上,不需要去沃尔玛这样大的超市,只要有个手机,哪怕在山顶上,以后有了无人机,只要有信号,峨眉山上我都能送上去,所以不用消费基础设施投资。今天我们讨论拼多多,启发了三四线城市的消费,提高了消费发展速度。所以,中国的特点,在其他国家是没有的,中国消费的兴起,与之伴随的消费金融的特征,和美国这些国家有点不太一样。

所以,像平安这样的银行,那绝对是创新型的。未来要学习消费金融的发展,我都会到你们那学习。原因很简单,因为美国的经验在我们这里用不到,美国的信用卡发展起来了,今天的中国光靠信用卡这个物理载体发展消费金融是不行的,我们要搞生态了。美国和其他国家在消费升级当中,都没有这样的历程,因为这样的特殊性,导致我们今天的消费者创新没有其他东西学,所有东西都要自己学、向竞争对手学,这是中国的特点。

这个特点带来经营格局的变化,消费格局的变化,消费格局变化的过程中,伴随着移动支付的使用,互联网化带来金融底层发生巨大的变化,这就是支付革命,影响非常深远。对银行家来讲,最底层的信用卡、银行卡都是支付工具,所有金融的入口都靠经济开始。在经济崛起过程中,导致银行乃至金融业出现了非常大的变化,非现金支付、电子化支付。

现在的金融,包括消费金融的基础发生了非常大的不同,跟以往不一样,这也是平安这些银行做大数据、智能金融的基础。如果没有拓开这个,什么都谈不上。之所以有这个,是因为过去一段时间我们发展的特点所决定的。

宏观杠杆率变化趋势,我们为什么起来这么快?结构变化过程中,新技术的伴随是最明显的。未来空间有多大?做实物的不一定关注这个事情,规模做得越大越好、给政府贷款越多越好。我们做政策研究,任何一个部门的杠杆率都有风险,以前我们认为高杠杆率是企业部门杠杆率过高,而美国的次贷危机爆发说明是不是企业导致的,而是居民杠杆率过高。在美国干30年,居民负债率上一点点,中国三五年之内就可以把杠杆率推得很高。

中国2017、2018年,在经营监管强化的背景下,整个中国杠杆率趋稳,整个扩张空间放缓,相对于实体经济的增长速度有所下降。要去看居民部门的杠杆率上升速度,过去几年是加速上升,总的杠杆不动,企业部门还在这样,剩下的杠杆都是居民撑住的,是不是让政府部门撑一部分,所以财政非常积极。不管怎么样,中国的居民部门在过去一段时间上升速度非常快,尽管总杠杆率稳住了,但结构上迅速上升。

当然,目前的水平还不到60%,跟西方发达国家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我们反复强调,中国所有的事情都不是决定水平有多高,而在于我们在非常短的时间内积累了这么高的债务,这是最大的问题。30年积累这么多债务没关系,在30年期间还。如果3、5年期间借的,那未来就会有风险产生。

所以未来消费领域,从过去简单的蓝海,当然空间还会有,但是从过去的蓝海到未来的分层,它会非常明显,意味着不同市场在零售金融领域当中做进一步的细分,不同对象的客户、不同层次的客户,未来服务的空间客户不同。目前来看,多层次、多样化的趋势已经在出现。

横向比较,中国目前的水平,未来还会有上升空间。但是因为速度增长太快,未来一段时间部分客群的风险可以关注。不是说零售金融没有风险,也有风险,只是发展阶段的问题。这是杠杆率的增速。短期消费贷款,2017年之后的增长速度非常快,平均在40%左右,远远快于其它所有主体的增长速度。

市场格局,在座参会的人,除了银行以外,有很多金融机构的企业。在这个市场当中,有众多参与机构。从资金提供主体来看,它会分成不同类型的客群,包括银行、金融科技公司、消费金融公司、信托公司,我是一个信托公司的股东,研究部老总跟我说信托怎么做消费业务,信托已经做了不小的消费业务,但是资金成本不一样,信托机构的资金成本比较高,所以资金成本不同,汇报要求不同,客群就会有差异,因为风险差异不一样,它需要高回报。别的行业有区分,大概分为几种类型,各自的区间有多少。我们不能光说有多少人没有信用卡,没有信用卡的人里面有多少人值得你服务,这是很重要的。哪些是你的服务对象,不同社群、不同机构支撑的是不一样的,所确定的对象也不一样。

进一步细分,可以把每一个层次上客群服务的供求状况对比一下,寻找服务过度的客群和那些服务不足够的客群,进一步寻求发展空间。做普惠金融也一样,今天讲给小微企业贷款,仔细分层,有些小微企业贷款过度。有些群体,大家都争夺这些群体的人,有可能你给他的信贷资源超过了他的需要,不光是他能力的需要,还是主观的需要。不同类型的金融机构都在参与到市场当中,说明本身经济结构的调整有很大的关系。

金融科技与零售金融的业务流程。结构变化,由于模式的不同,中国消费的兴起和路径不同,目前很多消费新零售等等兴起,奠定了服务的基础,数字化成为中国目前在零售领域、消费金融领域当中非常重要的一个支撑手段。现在做零售必须依靠科技,所以金融科技今天这么被看重,很大程度上是因为零售业务看重,而实现零售业务的发展需要金融科技支撑。银行家非常现实,如果一个东西不能给我带来收益、不能产生回报,光谈科技是没有意义的。今天对金融科技感兴趣,是因为零售业务能带来回报,而必须要用金融科技支持零售业务,才能带来回报。要不然他脱离业务谈技术应用,大家都是不感兴趣的,这就是中国零售业务最大的特点。如果我们去看西方发展的路径,显然不是这样的。所以,在这个领域当中,中国的特点,业务流程和以往的业务流程完全不一样。

业务模式,上午柏亮讲到了,他叫“连接器”。我们给平安普惠做的研究报告叫“聚合模式”,概念是一样的。在这个模式当中,不是一家机构在做这件事情,分层的时候讲的是不同阶层资金结构对应不同的客群,每种机构做应用时,都不是他一个机构把所有的业务做完。这个过程中,有很多是其它机构才有的优势,银行即便是大银行也不见得所有领域都有优势,所以需要一个开放的平台进行合作,这是今天很多银行讲开放银行的意义。不见得银行自己开放,如果能参与到开放平台当中也是很好的事情,真正有开放能力的机构不多,放眼中国,真正有能力做开放平台、能赋能其它机构的屈指可数。如果我们以开放的心态参与这个业务过程,相当于其它机构在给我们全流程赋能。从获客、到风控、到征信、到资金层面,都可以获得其它机构更专业的合作,当然这个专业需要整合,不是大家简单地拼凑、连接就可以了。

在连接的基础上,它会形成一个固化的相对稳定的生态。这个生态不是今天讲的场景,而是金融领域的生态。我们讲场景时,讲的是怎么更好地进入客户交易的过程,生态是今后提供金融服务时只是服务当中的一个环节,而不是服务的全部,因为我自己把所有东西做完,是不经济、不科学、没有效益的,尤其是大数据背景下,对小银行如此,大银行也一样。互联网时代,其它很多行业都被解构了,尤其是传统的商业业务链条发生了改变。

金融行业面临同样的问题,未来同样会面临业务流程重新拆解、组合的过程,会对监管造成巨大的讨论。金融科技时代,很多人没有牌照一样可以干金融的事情,从技术上讲没有问题,从监管角度是不允许的。但技术效益上,比持牌机构做得更加有效益。

这是新的时代,互联网解构原来传统行业的业务链条和它的发生模式,金融行业的模式同样会重组。原来一个完整的金融服务流程会拆成不同的部分,由不同的机构完成,然后组装,触达客户手里,这是更长远的。

这个趋势,在互联网这样一个专业化的分工下面,趋势越来越明显。今天看到这种服务模式越来越多,银行和银行之间都在搞联合贷款,比如微众银行、亿联这种互联网银行都会大量地参与其中,传统银行也会在里面,这本身就是未来发展的方向,意味着零售业的模式跟以往完全不同。

监管问题,从发展角度讲无可厚非,符合经济效益。从现有监管体系来讲,能不能接受是一个很大的问题,也是一个很大的冲击。银行领域,一个业务有多个机构参与,以前由银行独自完成的业务,现在由多个机构参与,银行必须是持牌的。

这种情况下,对现有机构监管有大的挑战。机构监管,很多做债的不见得有金融牌照。前两天发的一个文件,专门讲到金融,必须持牌。怎么确定这个问题,未来存在不确定性。尤其中小银行,属地监管增强,村镇银行、农商行都是贷款不出县,一旦上网就出国了,所以面临很大的挑战。我前几天在江苏农商行调研,处罚意见,一个是微众银行的微粒贷,他们认为上网了,脱离了,给他们的意见是压减规模。这是极大的挑战,监管总局认识这个问题,也是很大的问题。

当然,还有现在由于各方合作很多,有很多法律责任的不清晰。

最后,因为合作对象很多、主体很多,对消费者的保护也会存在。所以,现在的消费者金融发展很快,但是消费者金融和零售金融领域也是被投诉得最多的领域,尤其是零售信贷,互联网贷款投诉比P2P多得多,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说明很多地方还没做到消费者保护的问题,也是监管者要管控的问题。

未来是平衡,从总的发展方向来看没问题,这是必然趋势,包括刚才讲到的多层次分工、多层次聚合连接,这是未来必然的发展趋势。在这个趋势中怎么阻止新的风险,与现有政策相契合,这是未来必须要考虑的问题。作为从业者来讲,这个领域当中要多一些考虑,未来多几个特点。持牌要求,未来会有需要,需要怎么样,有待观察。信贷政策的限制是必然的,中小银行从事互联网业务的发展是有制约的,鼓励你用互联网技术做本地客户的拓展,也是可以的。我走线上,但服务的主要客户是本地辖区内的。其实,这也是一种新的发展模式。现有的法律关系,因为大量的合作,过程当中的风险要明确,不然有很多关系说不清楚。消费者保护,这恐怕是未来需要关注的方向。过去一段时间,强调规模发展快,规模做得越大越好,但是有个适当性问题,不是所有的客户,你给他贷款都是越多越好,客户本身有合理性问题,如果借的钱超过自身发展需要,借的钱给网上主播打赏,这样不是越多越好。一旦这种事情成为一种舆论,给机构带来的压力会很大。所以,未来在这方面还要多关注,而不是把它作为短期过快发展而忽略了。从监管角度讲,消费金融涉及到的一些发展趋势、想法。

时间有限,我从研究者的角度,从一个比较大的角度,给大家简单分享了一下,整个消费金融行业兴起的背景、特点以及未来的趋势和重要的几个问题,供大家参考,谢谢!
加关注 消息
文章:301 粉丝:6 总阅读数:8187.7k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融360|简普科技副总裁王明成:面对机遇与挑战,开放银行的生态下的营销与风控

下一篇>京东数科金融数字化应用业务总经理程雁宾:零售银行创新有5个关键点


所属专题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点击阅读更多内容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7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