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监管

宁波: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

监管 宁波市人民政府 · 宁波市人民政府 2024-04-02 阅读:13671

关键词:AI大模型人工智能元宇宙

宁波市加快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

来源 | 宁波市人民政府
 
近期,宁波市人民政府办公厅印发《加快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行动方案》《方案》指出:到2025年,全市数字技术供给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6%。到2027年,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基础设施等融合生态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5000亿元,打造成为数实融合标杆城市。

其中在新技术融合赋能行动中,对人工智能、元宇宙、区块链等技术提出了不同的要求:支持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到2027年,打造行业专用模型10个,累计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30个以上;创新应用元宇宙新技术,大力发展“元宇宙+智能制造”“元宇宙+商业”“元宇宙+教育”“元宇宙+医疗健康”以及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工厂、数字孪生电网等应用场景;支持区块链核心算法、开源软件及硬件、区块链存储、加密等技术研究,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产业培育链。
 
附上《方案》原文:
 
为深入贯彻落实国家、省关于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的决策部署,加快推进数字经济创新提质“一号发展工程”,奋力打造宁波实体经济高质量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培育壮大新质生产力,特制定本行动方案。
 
一、目标要求
 
全面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和习近平总书记考察浙江重要讲话精神,完整、准确、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深入实施“八八战略”,以高质量发展为引领,以科技创新为动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方向,以制造业、服务业、农业数字化发展为重点,推动人工智能赋能千行百业,做实做强做优实体经济,为宁波“争创市域样板、打造一流城市、跻身第一方阵”注入强劲动能。

到2025年,全市数字技术供给和应用水平明显提升,全社会劳动生产率达到27万元/人,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达到3.6%。到2027年,全市规上工业企业上云、规上企业智能制造和龙头企业数字化转型实现全覆盖,Meta元宇宙头条(微信号:TopMetaNews)行业数字化解决方案成为全国示范,数字技术、数据要素和基础设施等融合生态加快形成,数字经济增加值突破15000亿元,综合实力、融合深度显著增强,在企业数字化、行业数字化、数字化生态等方面形成全国标杆,打造成为数实融合标杆城市。

二、重点领域

(一)先进制造业。重点推进绿色石化与新材料、高端装备和汽车制造、智能家电、时尚纺织服装、关键基础件等一批细分领域数实融合发展。绿色石化与新材料领域,聚力推进操作控制智能化、风险预警精准化、危险作业无人化以及能耗管理精细化,强化“平台(化工产业大脑)+园区”建设。高端装备和汽车制造领域,聚力扩大机器人应用范围,推广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辅助制造,加快研发应用行业专有大模型,强化“整零协同”和产业链交叉融合。智能家电领域,聚力强化产品集成化智能化开发,推广应用智能装备(产线),深化工业互联网应用,促进品牌化、高端化发展。时尚纺织服装领域,聚力加快人工智能、虚拟仿真等新技术推广应用,鼓励开展“小单快反”柔性生产,引导发展个性化定制。关键基础件领域,聚力推动生产设备智能网联,实现产品数字化研发与设计、生产计划智能排产、生产过程智能协同交互,加快推进行业工业知识和经验软件化,提高小批量生产和快速交付能力。

(二)现代服务业。重点推进港航服务、商贸服务、金融服务、文旅服务等一批细分领域数实融合发展。港航服务领域,聚力推动港航物流数字化、港口运营数字化和港航衍生服务数字化,加强各类物流节点智能化改造,提升港口大型设备自动化比例,打造全链路数字化供应链服务。商贸服务领域,聚力推动国际贸易数字化、服务贸易数字化、商品市场数字化转型,加强贸易、通关、物流、仓储、金融等环节大数据整合、交换和应用,加快发展无人零售等数字消费新业态。金融服务领域,聚力推动金融机构数字化转型、金融数据市场化配置、新金融服务业态发展,创新信用评价、智慧银行等业务场景,推进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航运金融等融合发展。文旅服务领域,聚力推动数字技术应用、数字文化设备研发、传统业态数字化转型,强化数字技术在创作生产、传播运营、消费服务等环节的创新应用,支持演艺娱乐、影视制作等“上云、在线”。

(三)现代农业。聚力推动农业生产数字化、农业装备现代化、农业销售网络化,全面推进数字技术向农业各领域渗透,持续加快乡村产业转型升级,着力提升数字乡村建设和乡村治理水平,为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动力支撑。

三、重点任务

(一)实施数字科技创新深化行动


1.强化企业联合创新攻关。构建“政府+龙头企业+中小微企业+科研院所+科技中介+应用场景”的创新联合体,加快布局中小试基地、概念验证中心等创新平台。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提升基础软硬件、核心元器件、基础材料和制造装备等领域原创技术供给水平。Meta元宇宙头条(微信号:TopMetaNews)支持甬江实验室、数字孪生研究院等科创平台建设,推动数实融合领域创新中心、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公共服务平台等加快落地。强化数字创新成果转化,设立数字技术创新成果“转化池”,探索建立数字技术成果“先用后转”机制。到2027年,每年新增数实融合领域硬核科技成果20项以上。(责任单位:市科技局、宁波高新区管委会)

2.加快数字人才集聚培育。推动重大人才计划向数字经济复合人才倾斜,每年引进数实融合领域领军型人才和团队项目100个以上。支持企业探索建立首席数据官人才使用机制,引导企业加大数字人才招引储备,鼓励链接工业互联网平台与数字化服务商协同建设实训基地。支持高校院所联合龙头企业、行业协会共建新型产教融合培育基地,加强复合型应用型人才培养力度,壮大“数字工匠”人才队伍。(责任单位:市委人才办、市经信局、市教育局、市人力社保局)

3.构建数实融合标准体系。推动各领域探索开展数字化等级标准制定,系统性构建数实融合标准体系和建设指引,形成一批具有宁波特色的产业标准。探索创新数实融合标准体系推广路径,畅通数字化转型交流渠道,鼓励企业打造符合标准的通用性解决方案和数字化产品。深入推进数据知识产权试点,探索建立数据知识产权价值综合评价体系,促进开展知识产权质押融资和许可交易。(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商务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市场监管局)

(二)实施产品智能化发展提速行动

1.推动传统产品数字赋能。结合“大优强”企业培育,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加大数字化投资,开辟新增长曲线。支持引导传统优势产品领域加强基础件、标准件、配套件模块化发展,集成传感器、软件、芯片、实时控制、语音识别等数字技术开发智能化组件,实现产品系统功能提升和数字化转型。举办高层级智能产品创新大赛,加快数字产品应用推广。(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

2.鼓励软件产品协同创新。构建“软件技术—基础软件—平台体系—应用普及”的产业生态体系,强化高端软件产品研发和推广应用。支持软件企业与工业企业联合开展智能制造基础软件、研发设计软件、数据管理软件、金融服务软件等研发。持续推进金融、医疗等行业核心业务系统信息化,加大软件产品普及力度。加强自主创新,支持新技术新产品研发应用,打造未来产业试验场,成立场景创新促进中心,布局谋划未来产业新赛道。(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委金融办、市卫生健康委)

3.支持解决方案系统集成。支持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参与建设创新合作平台,打造一批软硬件集成、易于复制推广的数字化改造解决方案,开发集成一批小型化、快速化、轻量化、精准化的数字化产品,培育形成一批数实融合典型应用场景。深入开展“1+N+X”工业互联网体系推广应用,大力推动产业大脑在重点领域重点行业的融合建设。加快培育数字化改造服务商,遴选一批市级重点数字化改造总承包商。(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市场监管局)

4.加大优质项目招引力度。聚焦关键领域、重点环节、支撑能力,持续完善数字经济招商合作机制。瞄准重点领域,积极引进国内外头部企业来甬进行生态链布局。大力招引与宁波产业契合度高的数字化服务商来甬设立分支机构,开展项目合作和技术推广。(责任单位:市投资促进局、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三)实施企业数字化全覆盖行动

1.推动重点企业争创数字化标杆。支持龙头骨干企业做大做强做专,持续发展“未来工厂”引领示范带动模式。Meta元宇宙头条(微信号:TopMetaNews)持续推动企业生产经营全环节数字化改造升级。形成“大优强”企业争标杆、骨干企业创试点的发展格局。到2027年,实现“大优强”企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全覆盖,累计建设省级以上制造业数字化标杆试点420个。(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

2.加快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高标准推进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建设,打造“小轻快准”数字化产品和解决方案,培育中小企业数字化改造“样板间”,强化“1+1+N+X”试点样本复制推广。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专家队伍建设,加强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指导服务。到2027年,数字化水平达到二级及以上的中小企业超过1000家。(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委金融办、市发改委、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

3.引导广大企业上云上平台。持续推进制造业“云上企业”培育库建设,培育打造优质云上标杆企业。培育发布云服务产品,推进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企业加速向云服务转型。发挥电信运营商等云服务商主导牵引作用,联动平台商、工程服务公司、行业协会等,加强上云知识普及宣贯,全面提升企业上云主动性和实践能力。到2027年,规上工业企业上云实现全覆盖。(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通信管理局)

4.推进开发园区数字化转型建设。鼓励支持重点开发园区实施数字化改造,进一步提高开发园区数字化运营、监测、管理、服务水平,实现开发园区管理决策全面智能化升级。鼓励数字化服务商提供深度辅导,为开发园区开展数字化改造提供免费诊断,制定个性化解决方案,完善顶层规划和方案设计。推广一批管理方面的创新性应用场景,建设一批数字化园区和数字楼宇。(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商务局)

(四)实施重点行业数字化转型行动

1.推动制造行业智能化改造。聚焦“361”万千亿级产业集群,推进数字技术在重点领域的数字化智能化应用,打造一批可复制推广的数字化解决方案。引导支持传统产业加快应用先进适用技术,鼓励中小企业深度用数赋能提质降本。各地要立足本地产业特点和发展实际,重点推进细分领域数字化改造,按照“一地创新、全市推广”思路,打造一批数字化改造典型模式。(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各区〔县、市〕政府、开发园区管委会)

2.加快服务行业平台化发展。深化数字技术在生产、生活、公共服务业各领域各环节的渗透应用,促进服务业态、模式、管理和场景改造创新。促进服务业平台化发展,支持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链主企业推进数实融合发展,培育一批具有核心竞争力的平台经济企业。到2027年,打造港航、商贸、文旅、金融等服务业重点领域数字化标杆场景1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商务局、市委金融办、市文广旅游局)

3.推动农业数字化转型。以数字农业工厂试点工作为牵引,以“大脑+应用”集成平台搭建为抓手,深化种粮一件事、智慧牧业、智慧渔业和地产农产品保供等智慧农业应用场景建设。创新规模农场产地直销模式,大力发展云上展销、直播电商、共享农业等新业态,形成农产品产供销一体化,带动“互联网+”乡村经济新业态发展,全面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责任单位:市农业农村局)

4.助推产业链数字化转型。聚焦标志性产业链,利用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打通产业链供应链,加快推进商业模式创新,打造跨产业数据枢纽与服务平台,大力推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和产业链间企业协同创新。完善产业大脑能力中心等重大数字化平台,加快产业链全球合理布局与建设,深化产业链供应链开放合作,全面支撑一二三产融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

(五)实施新技术融合赋能行动

1.创新应用人工智能大模型。着力构建开放安全创新生态,鼓励研发探索通用语言大模型、视觉大模型、多模态大模型等,支持软硬件协同攻关,打造人工智能产业集聚区。大力支持人工智能垂直领域大模型研发,加快推动制造业、服务业、农业等领域人工智能的创新应用,培育一批企业联合体,打造智能座舱、工业底座、智慧港航、智慧金融等行业大模型并实现行业推广应用。到2027年,打造行业专用模型10个,累计建设人工智能应用场景30个以上。(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科技局、市发改委、市农业农村局、市委金融办)

2.创新应用元宇宙新技术。着力突破浮空投影、空间成像、脑机接口、云计算、感知与数字化建模等前沿关键技术,支持交互终端产业发展。推动关键要素加速融合,构建虚实结合的数字孪生体,大力发展“元宇宙+智能制造”“元宇宙+商业”“元宇宙+教育”“元宇宙+医疗健康”以及数字孪生城市、数字孪生工厂、数字孪生电网等应用场景,为传统产业升级和治理优化提供赋能支撑。(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3.深入应用区块链技术。深化区块链技术在各领域的应用,进一步推动企业学链上链用链。支持区块链核心算法、开源软件及硬件、区块链存储、加密等技术研究,加快构建“源头创新—成果转化—产品开发—场景应用”的产业培育链。深入推进“甬链”建设,培育发展具有区域产业特色的骨干链系统,带动引领产业发展。(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

4.创新发展新一代通信技术。加大移动物联网、工业互联网、毫米波、卫星通信、6G、量子通信等新型网络通信技术研发支持力度,加速研制基带芯片、工业网关、卫星终端、AI防火墙等新型网络通信关键部件,鼓励通信运营商联合企业加快新型网络通信试点应用和基础设施建设,培育壮大相关企业和产业。(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发改委、市科技局、市通信管理局)

(六)实施数据创新应用行动

1.加大优质公共数据供给。深入开展公共数据编目,加强公共数据资源统一归集,提高数据治理和专题库建设能力。完善人口、法人、信用、电子证照、自然资源和空间地理等基础数据库,打造特色领域专题数据库,做大公共数据资源底座。推动涉企公共数据全量上链、上云,完善涉企公共数据“一数一源一标准”建设,建立健全问题数据治理工作机制。优化公共数据开放制度,制定动态开放清单,完善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机制。(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

2.提升企业用数创数能力。深入实施企业首席数据官制度,引导具备条件的企业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贯标,推动智能传感器等行业的产品主数据标准试点推广应用,提升企业数据资源化水平。在行业龙头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国有企业等试点开展数据要素登记和质量评估,推动数据资产入表。培育本地化第三方服务机构,打造一批特色数据商。(责任单位:市经信局、市数据局)

3.构建行业数据资源体系。分行业构建具有全国影响力的数据资源体系,推动纺织服装、模具等行业大数据中心落地。创新产业园、产业集群数据供给模式,形成以数据供应链为纽带的产业园数据服务体系。建设数字乡村大脑,赋能数字农业工厂和“未来农场”建设。促进消费侧与生产侧数据相互融合,推动服务透明化、标准化、精细化,支撑形成一批线上线下融合的生产消费场景。(责任单位:市数据局、市发改委、市经信局、市农业农村局、市商务局)

(七)实施融合基础支撑行动

1.布局推进大算力基础设施。加快宁波人工智能超算中心(二期)建设,构建公共算力服务平台,鼓励支持中小企业购买算力服务。推动城市数字孪生基础平台、人工智能融合创新平台、区块链通用技术研发平台等建设。参与全国一体化大数据中心建设,加快推进国家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行业分中心落地。到2027年,物联感知设备统一接入数达到200万个。(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数据局、市经信局、市通信管理局)

2.大力建设融合型基础设施。推进5G网络城区重点区域优质覆盖、乡镇农村地区延伸覆盖。持续深化“千兆城市”建设,加快建成全国领先的高能级、感知化、泛在化网络支撑体系。推动宁波国家级互联网骨干直联点建设,拓宽宁波国际互联网数据专用通道,持续提升国际互联网访问能力。加快推动宁波舟山港(梅山港区)自动驾驶试验区建设。(责任单位:市发改委、市数据局、市经信局、市通信管理局、市交通局)

3.构建完善安全保障体系。健全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体系,落实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等级保护,深化“网络安全产品超市+网安保”服务模式。建立优化数据安全管理制度,落实数据安全保护责任,健全网络数据监测预警体系。加强工业企业工控安全和数据安全,开展常态化网络安全监测和宣传指导。推进重要行业领域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密码应用防护。到2027年,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委网信办、市公安局、市经信局、市数据局、市通信管理局)

(八)实施治理数字化能力提升行动

1.推动金融治理数字化转型。完善数字普惠金融服务体系,优化涉企金融服务,持续提升金融服务便捷可得性,推动金融数字化赋能提效。加快金融数据市场化配置,鼓励金融机构开发数字金融产品,促进数字普惠金融、供应链金融、保险金融、科创金融等业态发展。迭代升级“甬金通”数智金融应用,探索金融行业大模型,拓展“金融大脑+数字银行”模式,持续深化数字人民币试点。(责任单位:市委金融办、中国人民银行宁波市分行)

2.推动空间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快构建多规合一、精准感知、智慧管控的空间治理体系,持续提升自然资源配置、空间规划实施水平,推动空间治理数字化变革。依托省域空间治理数字化平台,迭代升级宁波节点,加快全域国土空间综合智治集成应用场景建设。探索城市体检更新、数据汇聚管理、人工智能赋能服务等融合实践新路径。(责任单位:市自然资源规划局、市数据局)
3.推动环境治理数字化转型。加强智能监管装备和数字化技术运用,全面提升环境监管水平。建设覆盖水、大气、土壤、辐射、噪声等环境状况的智能感知网络,构建空天地一体、全面协同、智能开放的生态环境数字化监测体系。建设生态环境数字化指挥中心,推进“无废城市”省级试点应用和“甬有碧水精准治水”“甬环通”等应用场景建设,形成上下贯通、横向联通、覆盖基层的“美丽宁波·生态智治”综合集成应用体系。(责任单位:市生态环境局、市能源局、市数据局)

4.推动政府服务数字化转型。优化完善政务公开信息化平台,建设分级分类、共享共用、动态更新、集成智能的政策文件库,探索打造政务新媒体矩阵体系。依托大数据平台,构建政策沙箱,推进政策过程模拟、评价模型、算法模块的研究应用,持续提升政策的精准性和科学性。到2027年,政务服务综合自助终端城市社区覆盖率达到100%。(责任单位:市政府办公厅、市委改革办、市财政局、市发改委、市数据局)

四、保障措施

(一)强化统筹协作。充分发挥市数字经济发展工作领导小组的统筹部署作用,健全完善市级横向协同、市县纵向联动的工作推进机制。按照“一批标准、一批项目、一批产品(服务)、一批场景、一批人才、一批服务商”的原则,推动各重点领域加快构建“六个一”数实融合工作推进机制,实现清单化、项目化、数字化推进。

(二)强化要素保障。统筹安排专项资金支持数实融合发展。统筹土地、能耗等资源要素向数实融合领域集聚,完善算力、网络、区块链等创新要素配置方式。支持产业基金、国有资本投向数实融合重点领域,引导社会资本共同参与支持发展。

(三)强化示范推广。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各部门先试先行,推广一批数实融合应用案例、标杆产品和优秀应用场景,争创国家级、省级试点示范。充分利用各级各类媒体,大力宣传打造数实融合标杆城市的创新举措、典型经验,擦亮宁波数实融合新名片。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国家金融监督管理总局发布《关于做好2024年普惠信贷工作的通知》

下一篇>国务院:推动金融机构转变经营理念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2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