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BAT的“造芯”运动

一点财经 · 零壹财经 2022-08-22 16:37:08 阅读:11196

关键词:AI芯片人工智能百度腾讯阿里云

作者:一点财经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在全球缺芯的当下,任何一家企业进军芯片领域,都不会让人意外。 光是在2020年,国内就有7万多家芯片企业新成立。去年,国内芯片领域共发生约287笔投资,同比增长67.8%。在大量瞄准芯片的企业中,互联网大厂的身影格外匆忙。 今年...

作者:一点财经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在全球缺芯的当下,任何一家企业进军芯片领域,都不会让人意外。

光是在2020年,国内就有7万多家芯片企业新成立。去年,国内芯片领域共发生约287笔投资,同比增长67.8%。在大量瞄准芯片的企业中,互联网大厂的身影格外匆忙。

今年以来,各互联网大厂接连开启“减员增效”节奏,但在芯片上的投入有增无减。8月10日,快手推出首款自研芯片,并正式宣布进军TO B市场。快手的老对手字节跳动,也在芯片领域频频动作。7月,字节披露自研芯片的最新进展,还被曝出用行业3倍薪资挖芯片人才。

后浪跃跃欲试,老将早就建立起稳固地盘。

从2018年百度率先发布昆仑1芯片开始,阿里、腾讯等老牌互联网大厂相继进军芯片领域。此后的时代沉浮中,BAT曾先后撤掉多条业务线,但依然牢牢守住芯片这块战场。

对于互联网大厂而言,做芯片需要有具体场景承接,不能“为了做而做,或是短视频或是云计算或是自动驾驶。当然不管是哪些场景,他们造芯大多出于两个目的——对内满足自身业务量爆发带来的算力需求,对外开拓市场空间寻找新的增长点。

提到芯片,我们往往会想到此前被卡脖子的华为。事实上,在这位科技老大哥之外,互联网战场上早已掀起轰轰烈烈的“造芯”运动。

接下来,《一点财经》将推出系列文章,讲述互联网大厂的“造芯”运动。

本篇为该系列报道第二篇《BAT的“造芯”运动:合纵连横》。

 第一篇 | 快手字节的“造芯”运动:压强原则,后发制人



在造芯这件事上,快手和字节是新秀,百度、阿里和腾讯才是老将。

三家互联网大厂在进军芯片时,使出跟快手和字节不同的打法:

它们的芯片业务,大多服务于企业发展战略。并且不是单纯地锚定某一个领域,而是连接多方元素,朝向更广阔的市场。

2018年,百度正式发布国内首个云端AI芯片——昆仑1,开启了互联网大厂造芯的先河。

相比快手自研芯片专注在视频领域,百度研制的是通用芯片。如果将专用芯片比作某一神经元,那么通用芯片就好比大脑,涉及的领域更广、研制更为复杂。李彦宏还曾忍不住感慨:

“芯片可以说是人工智能技术皇冠上的明珠。”

就在昆仑1发布的第二年,也就是2019年,百度用“夯实移动基础,决胜AI时代”的战略重新梳理打法。AI芯片的推出,其实是服务百度整体AI战略的。

去年,李彦宏提出AI时代决胜未来的关键是八项技术:自动驾驶、数字城市运营、机器翻译、生物计算、深度学习框架、知识管理、AI芯片和个人智能助手。

在这八大技术中,AI芯片是百度AI战略的底层推动力。AI有三大要素:算力、算法和数据,而算力就要靠AI芯片来提升。

芯片是需要场景承接的。只要是需要算力、需要大规模数据处理的场景,百度的AI芯片就能派上用场。场景越多,AI芯片就愈发重要。

眼下,百度全力布局的场景无疑是自动驾驶。去年昆仑2芯片在发布的时候,就已经被确定将用于自动驾驶、智能交通助手等领域。

前不久,在集度首届汽车机器人生态伙伴大会上,李彦宏表示:“就自动驾驶技术而言,集度将领先特斯拉一代。”自动驾驶技术的提升,需要智能驾驶、智能座舱、地图、云端等全方位能力的支撑。这些能力背后,都需要AI芯片。

往后看,百度能否做好自动驾驶乃至决胜AI时代,AI芯片是绕不开的攻坚战。

在百度发布昆仑1的2018年,阿里成立了芯片公司——平头哥。平头哥主要担负有两个任务,对外构建外部生态和对内服务于云计算。

传统通用芯片的模式,愈发难以适应智能时代个性化的场景需求,开源和开放是大势所趋。在此背景下,平头哥于2019年发布 RISC-V 处理器——玄铁910。它可应用于AIoT、5G和自动驾驶等多个领域。更为关键的是,玄铁910面世之初就是开放开源的,并且为全球开发者提供了架构新选择,这是它对外构建生态的基础和前提。

对内,平头哥服务于云计算,借助阿里云的通道实现价值输出,最终帮助阿里构建“端云一体”的芯片生态。这是它最核心的任务。

有人调侃,阿里云在哪里,平台哥就在哪里。平头哥最大的客户,就是阿里云。

2019年,平头哥发布首款自研AI芯片含光800,主要用于云端视觉处理场景。这款芯片已经有了实际落地。阿里云的城市大脑,实时处理杭州主城区交通视频,需要40颗传统GPU,延时为300ms。而使用含光800仅需4颗,延时可以降至150ms,由此提升了城市交通管理效率。

阿里云和平头哥的绑定仍在继续。去年,平头哥发布自研芯片倚天710,这是阿里第一颗为云而生的CPU芯片,如今已经被部署应用到阿里云数据中心。

可以说,阿里芯片业务的天花板在哪,取决于阿里云的天花板在哪。目前,阿里云已经是国内市场份额最大的云服务商。今年二季度,阿里云营收为177亿元,同比增速为10%,保持稳定增长。平头哥的未来,也拥有了更多想象空间。

相比百度和阿里,腾讯的“造芯”动作,更多采用“投资+自研”的形式。

2018年,腾讯战略升级,明确拥抱产业互联网。芯片是硬件中最核心的部分,也是产业互联网最核心的基础设施,腾讯自然不会错过。

同样在2018年,百度推出首款昆仑芯片、阿里成立平头哥,腾讯领投了AI芯片初创公司燧原科技3.4亿元的Pre-A轮融资。其后几年,腾讯连续投资了多家芯片公司。与此同时,国内AI芯片行业股权融资也开始不断快速增长。


这种进入芯片领域的方式,跟腾讯近些年的发展策略保持着同频。当年在电商领域上,腾讯通过入股京东来完善电商板块,通过投资虎牙斗鱼补齐电竞业务......

这是一种圈层式的发展策略,核心是“社交+内容”。越靠近这两块领域,腾讯的控制力就越强。在较远的板块,腾讯则用战略投资的形式进入新领域,不为控股,只寻求用开放心态来与合作伙伴共建生态。它在进军芯片领域时,也是同样的打法。

当然,腾讯并非只是投资芯片,也在自研芯片。因为在某些领域,它也需要专用芯片实现业务上的降本增效。

去年年底,腾讯首次公开自研芯片研发进展——三款芯片“紫霄”、“沧海”和“玄灵”都属于专用芯片,分别用于AI计算、视频处理和高性能智能网络。眼下,腾讯在这三大业务板块都存在大量的场景需求,需要用专用芯片来降本增效。

一条是投资,一条是自研,腾讯用两条腿走的方式跨入芯片领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8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