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上市救不了云从科技?

零点财经专栏 · 零壹财经 2022-05-27 17:44:54 阅读:20639

关键词:AI云从上市云从科技人工智能

作者:零点财经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上市首日一度涨超50%,流血上市的云从科技很幸运。 作为AI“四小龙”,云从科技自2021年7月成功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之后,便一直处于聚光灯之下。 研发投入高,产品与同行相比同质化严重,持续亏损……云从科技软肋众多。然而,就在...

作者:零点财经    来源:零壹作者专栏

上市首日一度涨超50%,流血上市的云从科技很幸运。

作为AI“四小龙”,云从科技自2021年7月成功通过上市委员会审议之后,便一直处于聚光灯之下。

研发投入高,产品与同行相比同质化严重,持续亏损……云从科技软肋众多。然而,就在大家纷纷不看好其上市时,云从科技却一路过关斩将,成功登陆科创板。

那么,上市之后,云从科技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吗?

 01   业务广泛,不赚反亏 

云从科技成立于2015年,是一家提供高效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和行业解决方案的人工智能企业。在智慧金融、智慧治理、智慧出 行、智慧商业四大领域已逐步实现成熟落地应用。

具体而言,截至 2021 年底,在智慧金融领域,云从科技就已为包括中国工商银行、中 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中国银行邮储银行交通银行等超过 100 家银行 为代表的金融机构提供产品和技术服务。

在智慧治理领域,已服务于全国 30 个省级行政区政法、 学校、景区等多类型应用场景。

在智慧出行领域,其产品和解决方案更是覆盖一线和新一线城市机场。

在智慧商业领域, 产品及服务已辐射汽车展厅、购物中心、品牌门店等众多应用场景,为全球数亿人次带来智慧、便捷和人性化的 AI 体验。

业务覆盖范围广,合作企业众多,但这并没有为云从科技带来可观的利润。

在营收层面,2019-2021年度,云从科技营业收入分别为 80,734.72 万元、75,477.10 万元、107,550.01万元,2020年受疫情影响,其收入下降 6.51%,2021年较上年同期增长了 42.49%。

在净利润层面,2019年—2021年分别为-69,209.95 万元,-84,393.43万元,-66,411.26万元,尚未实现盈利。

这意味着,仅近三年,云从科技就亏损了超22亿。

不过,这并不影响云从科技的自信,在招股书中,云从科技称,预计盈利将在2025年实现。
 
02  资金不够,上市来凑 

近年来,中国人工智能产业处于高速建设阶段,核心产业规模呈现爆发式增长,大量人工智能企业更是如雨后春笋般快速生长。

有数据显示,预计到 2022 年,中国人工智能产业规模达到 2,621.5 亿元,增长率为 28.8%。
产规模大,但在这个赛道的玩家们却过得特别难,高投入的研发费用就是导致大多数AI企业迟迟不能实现盈利的痛点之一。

2019—2021年,云从科技研发费用分别为 45,415.38 万元、57,807.33 万元和 53,416.65 万元,占各期营业收入的比例分别高达 56.25%、76.59%和 49.67% 。

相比之下,商汤科技2021年的研发投入亦是高达30.6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为65.1%。

研发投入费用持续增加,但另一边相关人员却出现下滑。

数据显示,近3年,云从科技员工数量分别为1,660 人、1,799 人和1120 人,员工数量呈下滑趋势。其中研发人员分别为824 人、997 人和575 人,占当年员工总数的比例分别为49.63%、55.42%和51.34%。

这意味着, 2021年,云从科技在进行大量裁员,而研发人员也未能幸免。此前,据内部员工透露,云从科技2021年曾掀起两次大型裁员高潮,其比例分别达到20%、30%。

一边是连年的亏损,一边是巨额的投入,资金给予云从科技的压力不容忽视,如何才能在短时间能找到更多的资金,上市是方式之一。

在招股书中,云从科技提到计划融资37.5亿元,主要用于三个用途,分别是向人机协同操作系统升级项目投资8.1亿元;向轻舟系统生态建设项目投资8.3亿元;向人工智能解决方案综合服务生态项目投资14.1亿元、补充流动资金6.9亿元。

 03   业务待创新,盈利需改变 

差异化的业务可在一定程度增加企业盈利的可能性,但在诸多赛道,各家企业的产品往往大同小异。

云从科技的主要业务分为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和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两大板块。

2018-2020年,人工智能解决方案业务收入分别为4.52亿元、5.97亿元和5.15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93.3%、74.0%和68.2%。

同一时间段,人机协同操作系统业务收入分别为0.31亿元、1.83亿元和2.37亿元,占总营收的比例分别为6.4%、22.7%和31.4%。

在具体落地场景上,主要集中于安防、金融、消费等领域,但其实,这些场景的玩家早已比比皆是,云从科技想要在这些领域脱颖而出,并非易事。

在这样的背景下,差异化竞争或可给云从科技提供更多的可能性。

在这方面,格灵深瞳的发展历程具备一定的参考性。根据最新业绩报告显示,格灵深瞳2022年一季度的总营收约为5452-6599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194.25%-256.19%;净亏损约为1312-1968万元,较2021年同期增长53.66%-69.11%。

对此,业内人士认为,格灵深瞳的营收增速远远大于净亏损增速,再加上远超行业平均值的综合毛利率,或将有望成为最先实现业绩逆转的AI企业。

而格灵深瞳之所以能在业绩上取得翻转,其原因之一就是在经历了零售、金融等场景的多次试错后,将业务聚焦在安防场景相关的城市管理领域中才趟出一条路。

另反观“四小龙”中的其他三大玩家,商汤科技将投资重心转向数字科技与芯片;旷视科技侧重于供应链互联网,向细分市场进行下沉发力;依图科技也将目光转向AI芯片。

相比之下,唯有云从科技仍专注于最初的业务,缺乏新的业绩增长点。

 结语 

AI企业为什么执着于上市?原因之一是成本投入高,如果一直无法上市,加上持续亏损带来的资金压力,一旦投资方丧失信心,那么AI企业极有可能直面全局崩塌的风险。

但成功上市也并不能一劳永逸。在资本市场上,利润至上是投资者永恒不变的态度,而投资者也不可能一直为持续亏损的AI企业“买单”。

对于成功上市的AI企业而言,IPO仅仅只是一个起点,而非终点。具体到云从科技,虽上市首日一度涨超50%,但从长远来看,这并不能代表什么。

另外,登陆资本市场虽能给予云从科技一部分资金支持,但若长期无法实现盈利,投资者势必对其失去耐心。因此,如何规划企业发展战略,在预测的时间内实现盈利,让投资者看到希望,是其赢得信任的关键所在。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0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