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银证保三会将被降级?传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最早6月宣布!

互联网+ 苟云川 · 零壹财经 2016-04-06 阅读:4186

关键词:三会金融监管改革

据香港信报报道,中国监管机构改革计划最早或6月宣布,目前暂定仿照英国超级央行模式。

 

据香港信报报道,中国监管机构改革计划最早或6月宣布,目前暂定仿照英国超级央行模式。

 

信报援引知情人士称,央行行长将作为副国级官员,央行下设金融管理局,负责在三会、外管局政策协调及三会监管;下设综合监管委员会,委员会将独立于央行其他部门,成为部级单位,直接对下面三会进行监管,三会则降为副部级单位。

 

上周,彭博社也引知情人士称,中国金融监管机构改革提速,最快或今年夏天推出。央行将寻求掌握宏观审慎监管主导权,更倾向于参照英国央行的金融监管架构。

 

同时,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期间,据中国社科院原副院长、国家金融与发展实验室理事长李扬透露,目前政府决策层正在研究讨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方案几个月内应当见分晓。

 

据了解,我国现行的“一行三会”分业监管模式开始于1997年金融危机后。但随着中国金融业的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一行三会”模式、“铁路警察、各管一段”和“谁的孩子谁抱”的做法显然不符合现代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

 

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屡被提及

 

去年11月初公布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三个五年规划的建议》指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的金融监管框架。此后,习近平在对《建议》说明中指出,“改革并完善适应现代金融市场发展的金融监管框架,实现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这被解读为中国金融监管体系改革已经提上议事日程。

 

在2013年银行间资金面紧张事件后,央行在货币政策执行报告中提出宏观审慎的表述;在2015年夏季的股市震荡后,越来越多的观点认为,目前中国建立在分业监管基础之上的金融监管体系已经不适应宏观审慎监管的要求,不太能够应对重大突发金融事件的冲击。

 

有业内人士称,这也客观上提出了对监管体系进行改革的要求,应当并立足中国金融市场的实际,探索不同的金融监管改革路径。同时,央行从2016年开始推行的“宏观审慎评估体系”被业内认为可能是中国金融监管改革方向的“探路石”。

 

今年两会,李克强总理在《政府工作报告》中指明了2016年金融体制改革的方向,并在报告中首次提出“金融风险监管全覆盖,加快改革完善现代金融监管体制”。

 

在今年2月份的一次记者会上,央行行长周小川的发言被外界解读为央行目前正在着手研究金融监管体制。周小川表示,“我国的金融监管体制在危机中也有一些不令人满意的表现,特别是2015年中国金融市场出现的一些动荡也促使我们反思金融监管体制需要做出调整。目前此问题还处在研究阶段。”

 

“一行三会”合并遭反对

 

随着金融监管体制改革不断地被提及,具体怎么改,也被业界所讨论。其中,合并“一行三会”被讨论得最多。

 

事实上,将“一行三会”合并成立“大金融”等部门改革早在2008年就已经被提出。去年以来,关于“一行三会”合并的言论甚嚣尘上。央行副行长潘功胜曾表示,外界热议的合并“一行三会”的“超级金融监管机构”只是众多讨论方案中的一个,相关部门正在抓紧研究。

 

但是,“一行三会”合并的观点后来被越来越多的学者反对。中国人民银行原副行长、人大财经委副主任吴晓灵在今年博鳌亚洲论坛上就表示,合并“一行三会”的做法不可行,并且不能解决现实问题。她认为,“目前,银监会、保监会、证监会分割监管,把‘三会’合在一起来加强信息沟通是不管用的,照样打架”。

 

耶鲁大学金融教授、著名经济学家陈志武也表示,千万不要去通过成立一个统一的大部委,把一行三会都合并进去,然后由此使得将来的中国金融市场的竞争局面变得一潭死水,那对中国社会,对中国经济来说,是一个非常坏的消息,不会是好消息。

 

他指出,如果把一行三会合并成一个大的部委,如果他们在金融创新这方面完全采取不作为,或者是强力扼杀,不让金融创新有任何空间进行的话,对中国经济,对中国社会来说,是更大的一个潜在风险。

 

此外,中央汇金投资有限责任公司副董事长、清华大学国家金融研究院联席院长李剑阁在博鳌论坛上接受媒体采访时否认了“一行三会”合并的传闻。据他透露,政府决策层正在研究讨论金融监管体制改革方案,他个人是参与方案讨论的一员,目前方案还没有定,没有讲合并,只是要改革。

 

中国将模仿英国超级央行模式?

 

英国的金融监管体系由英国央行为核心,下设金融政策委员会(FPC)和审慎监管局(PRA),分别负责宏观审慎监管和微观审慎监管;同时,单独设立金融行为局(FCA),负责监管金融服务行为,同时与PRA协同进行微观审慎监管。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李波此前撰文指出,国际上“三个统筹”的趋势,即统筹监管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和金融控股公司、统筹监管重要金融基础设施、统筹负责金融业综合统计,应主要由中央银行来承担,这既符合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也符合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以来金融监管体制改革的最佳实践,应以此为基础构建与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相适应的金融监管体制。

 

基于此,李波在文中对比了“委员会+一行三会”、“央行+金融监管委员会”、“央行+行为监管局”、“央行+审慎监管局+行为监管局”四种方案后得出,方案一和方案二不符合完善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和国际金融改革的大潮流,建议不予考虑。方案三和方案四符合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的要求,并兼顾了综合监管和“双峰监管”,也符合国际上“三个统筹”的趋势。方案三更加强调了中央银行的优势和功能,方案四则相对折中,既强化了央行的宏观审慎政策制定、执行和系统重要性金融机构监管职能,又适当减小了改革的阻力,并通过机构间合理和明确的分工降低协调成本。

 

但同时,李波也表示,并不存在所谓最优的金融监管体制,各国国情存在差异,各方案都可能有利有弊。关键是新的金融监管体制要有利于强化宏观审慎政策框架,提升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的能力,促进经济和金融体系的稳健运行。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线下理财 上不了天的猪

下一篇>京东金融战略投资美利金融,发力二手车消费金融业务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6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