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民营银行的“七年之痒”

董云峰 · 零壹财经 2021-10-25 13:54:22 阅读:22693

关键词:华瑞银行富民银行新网银行民营银行

民营银行进入多事之秋。 从2014年破冰至今,新兴民营银行群体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 随着监管红利与机制红利逐渐消散,民营银行普遍遭遇瓶颈,其在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放大。 01 今年三季度,共有三家民营银行受到监管部门重罚。 9月30日,重庆银保监局公布...

民营银行进入多事之秋。

从2014年破冰至今,新兴民营银行群体已经走过了7个年头。

随着监管红利与机制红利逐渐消散,民营银行普遍遭遇瓶颈,其在成长过程中的诸多问题开始暴露、放大。

01

今年三季度,共有三家民营银行受到监管部门重罚。

9月30日,重庆银保监局公布,重庆富民银行存在关联交易定价不公允、向关联方输送利益、信贷资金被股东占用等17项问题,遭监管罚款850万元,该行董事长、行长、副行长等相关责任人一同被罚。

9月7日,银保监会网站披露,2016年至2020年,上海华瑞银行因存在未按规定进行信息披露、未经任职资格许可任命高级管理人员、重大关联交易未经董事会批准、违规向关系人发放信用贷款等11项违法违规事实,被罚金额超过520万元。

此前在今年7月,据央行成都分行披露的罚单,新网银行因未按照规定履行客户身份识别义务、未按规定保存客户身份资料和交易记录等违规行为被处以罚款630万元。

目前民营银行的总数也就19家,且开业时间都不长。但民营银行因违法违规而接到罚单,一直屡见不鲜。

今年3月,因贷前调查不尽职、催收管理不到位、与互联网平台合作业务推高消费者融资成本等行为,新网银行被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公开通报。

几乎同一时间,温州民商银行收到了开业以来的首张罚单,该行因贷前调查严重不审慎、向存在重大不良信用记录的公司发放贷款等问题被罚225万元。

有些银行并非“初犯”。诸如富民银行去年曾因涉虚报、瞒报金融统计资料等7项违法行为被罚;华瑞银行在2019年因在同业投资、客户授信集中度、发放贷款等方面违法违规而被罚。

02

一系列乱象背后,是部分民营银行在经营上陷入了瓶颈。

从整体上来看,根据银保监会发布的数据,截至二季度末,民营银行净利润为67亿元,同比增长55.81%;不良贷款率为1.24%,同比减少0.07个百分点

然而,靓丽的整体业绩,掩盖了民营银行分化加剧的事实:以微众、网商为代表的头部民营银行,表现出了碾压式的优势,同时相当一部分民营银行业绩不稳定乃至负增长。

以华瑞银行为例,作为首批开业的民营银行,2019年、2020年,其归母净利润分别为2.68亿元、2.03亿元,较上年末分别下滑17.95%、24.21%。今年上半年,华瑞银行净利润1.24亿元同比下降3.13%。

还有富民银行,上半年,该行实现净利润1.62亿元,同比下滑4.14%;2020年,该行净利润2.16亿元,同比下降1.37%。

同样在上半年,吉林亿联银行净利润0.83亿元,同比下降41.55%;梅州客商银行净利润0.13亿元,同比下降62.86%。

福建华通银行的业绩略显诡异:截至6月末,该行资产总额167.97亿元,同比下降25.68%;营业收入1.73亿元,同比下降11.28%;不过净利润0.5亿元,同比增长194.12%。

此外,天津金城银行2020年分别实现营业收入和净利润5.78亿元、0.43亿元,同比减少21.57%、74.71%;辽宁振兴银行在去年净亏损1.65亿元。

03

这些民营银行何以至此?

除了疫情对社会经济的冲击,也与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监管环境的变化有关。不只是民营银行,从国有大行到中小银行,业绩压力都在与日俱增。

而民营银行的业绩波动之所以更为显著,或许与它们的业务模式有关。虽然一开始的定位各有差异,为了在数千家银行机构的夹缝中生存,民营银行大多要靠线上化、数字化,将互联网存款与互联网贷款作为扩张重点。

通过与互联网平台和金融科技公司合作,民营银行一度踏上发展的快车道,业绩一度呈现出爆发式增长,资产负债表迅速膨胀,推动盈利井喷。

在此过程中,业务模式单一且同质化、对外部合作方依赖程度偏高等问题逐渐显现,也引起了监管部门的关注。

去年以来,随着监管组合拳的落地,助贷业务不断收紧,第三方互联网存款也被叫停,民营银行在资产和负债两端遭遇“双杀”。那些过度依赖外部合作方的民营银行,受到的冲击更为剧烈。

这在客观上导致具备互联网基因/背靠互联网平台的民营银行,具有了更为强大的竞争优势,它们之间的差距也因此被不断拉开。

频繁的高管人事变动,也是民营银行的普遍情况,从而导致战略不够稳定、执行不够坚决,必然影响发展步伐。

近日,吉林亿联银行发布公告称,经监管部门核准,自2021年10月19日起,王玉海正式就任该行行长。这是亿联银行4年内迎来的第三任行长。

同样成立不到4年的辽宁振兴银行,更是经历了三任行长和两任董事长。

04

如此种种,又被戏称为民营银行的“七年之痒”。

《经济日报》最近发表了一篇题为《警惕部分民营银行野蛮生长》的评论:

多家民营银行收到监管部门罚单,违法违规事实均涉及向关联方输送利益。笔者认为,务必警惕部分民营银行野蛮生长,切实防范金融风险,引导其回归服务实体经济薄弱环节的初心。

在新金融琅琊榜看来,野蛮生长是存在的,也是值得警惕的,但是无需过虑。因为民营银行群体在金融体系的分量,依然很微小。

截至2020年末,银行业金融机构总资产超过300万亿元,而同期19家民营银行总资产不过1万亿出头,占比离1%都还很遥远;加起来抵不过一家头部的城商行或者农商行。如果刨除业绩优异的微众和网商,其余17家民营银行加起来,更是微乎其微。

当前部分民营银行所面临的困境,与其说是跌落神坛,不如说是回归人间——在中小银行的世界里,哪有容易二字。不是所有银行生下来就含着“金汤匙”。

从监管来说,民营本身不是问题的根源,民营银行首先是中小银行,其次是新兴金融机构。发展中的问题,大抵还要在发展中解决。

对从业者而言,不管民营还是非民营,互联网还是非互联网,银行业都是一个需要敬畏、需要耐心的行业。

就像工商银行原董事长姜建清说过的那样:银行家俱乐部不欣赏百米短跑选手,尊重的是马拉松冠军。

眼下,最年长的民营银行,也不过7岁而已。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