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痛点分析与应对之策

陆岷峰 · 零壹财经 2022-04-11 13:05:34 阅读:15394

关键词:乡村供应链金融低碳经济数字技术碳中和金融科技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中当前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扶持,但是传统的金融服务面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痛点,难以真正促进资金精准直达各类乡村融资主体。 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个痛点,...

摘要

乡村振兴战略中当前最重要的国家发展战略之一,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对乡村振兴提出了新的要求,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离不开金融的扶持,但是传统的金融服务面临信息不对称等诸多痛点,难以真正促进资金精准直达各类乡村融资主体。

而数字技术的发展在理论上可以解决这个痛点,数字技术解决商业银行政策性要求和盈利性矛盾,降低金融机构网点延伸的必要,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但是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中也面临着农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足、农村地区思想存在局限、人才短缺问题以及存在信息泄露以及金融欺诈等风险。

在措施上,应该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大力发展乡村供应链金融,积极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的应用,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金融风险防范,加强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建设“碳中和新乡村”,金融机构强化数字技术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一、引言

乡村经济的发展是我国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能直接促进第一产业发展,还可以间接促进我国第二、第三产业。乡村经济具有丰富的发展前景、广阔的发展市场但尚待大规模开发。

2017年党的十九大正式提出乡村振兴战略,这是党中央全面深化解决“三农”问题,推进农业现代化、缩小城乡差距的重要举措,2021年中央一号文对乡村振兴战略做了进一步部署,目前我国已经实现打赢精准脱贫的攻坚战,但是距实现乡村完全振兴,建立现代化农业体系仍然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实现有赖于数字乡村金融的发展,传统金融服务乡村经济存在诸多痛点,在过往的实践中,资金触达乡村融资主体存在重重困难,由于信息不对称以及缺乏足够的抵质押物等原因,广大乡村融资主体的融资需求无法得到有效满足,被迫转向利率较高的民间借贷。一方面金融机构有大量的闲置资金但苦于缺少优质的放贷主体,另一方面广大乡村融资主体有较大的融资需求但又得不到资金满足。乡村融资主体的风险较高,金融机构不会因为乡村融资主体的弱社会地位性而降低不良贷款的容忍度,这就导致了金融机构提供的金融服务存在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现象。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应用范围和应用程度越来越深,大数据、人工智能、区块链、物联网等数字技术不断拓宽金融服务的广度和深度,上至国家,下至地方政府以及金融机构无不重视数字技术的作用,纷纷出台支持数字技术发展的措施,抢占金融科技发展的制高点,数据资源已经成为非常重要的决策资源。利用大数据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做出各类精准判断,物联网技术可以帮助金融机构对抵质押品进行实时跟踪,从而实现动产融资,人工智能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解放复杂繁琐的人力劳动,用智能机器替代,区块链可以解决信用的篡改问题。金融机构利用这些数字技术不断创新出各类线上化产品,逐渐识别被传统金融服务拒之门外的客户,有望解决金融机构普而不惠或惠而不普的缺陷,数字技术成为打通乡村经济“金融服务”最后一公里的重要技术手段。

乡村振兴战略随着形势的变化其内涵也在不断丰富。2020年9月,我国在联合国有关大会上非常明确地提出在2030年前我国的二氧化碳排放量达到历史上的峰值,并努力争取在2060前实现碳中和目标。2020年12月,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明确提出做好碳达峰、碳中和工作是2021年八项重点任务之一,成为中国加快实现碳排放达峰的元年,这也标志着党中央坚持以人民福祉为中心开启绿色低碳无碳时代的决心。2021年3月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的中央财经委员会第九次会议上又再次提出,要将碳达峰与碳中和纳入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的整体布局中,对实现碳达峰与碳中和这一目标提出进一步细化、推进措施。实际上,当前我国正处于新旧动能转换阶段,重工业比例逐渐下降,传统粗放式的增长模式已经不适应时代的需求,必须开展碳减排行动,可以说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不仅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对乡村数字金融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约束。因此,积极研究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乡村金融助力乡村振兴战略,解决“三农”问题,实现碳达峰和碳中和,最终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二、文献综述

(一)碳达峰和碳中和对乡村振兴战略的影响的研究

陆岷峰(2021)认为低碳经济是乡村振兴的必然要求和内在动力,低碳经济就是要求彻底改变传统落后高污染式的经济增长,乡村振兴并只是要求乡村经济发展,而是要更加重视发展的质量,应该建立起通过智能化、智慧化以及创新驱动的乡村经济增长方式。他表示乡村地区可以成为碳减排的巨大场所,乡村振兴战略可以有效促进乡村地区的碳减排。

欧阳文杰(2020)认为改革开放后政府不断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促进经济增长,环境保护和经济增长应该处于平衡的状态,乡村振兴战略包括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建立绿色农业、生态宜居等内容,这实际上也体现了低碳经济的内涵,但是他也指出了乡村地区在推进碳减排过程中遇到的阻点,他表示乡村地区的思想观念比较传统,乡村居民的传统意识比较浓重,难以接受新思想,在认识上难以快速接受新的治理模式,市场机制也无法发挥有效的作用,同时,乡村地区人才缺失严重,推进乡村地区碳减排是一项复合型工作,需要靠多方合力推动,因此存在难度。

王婷婷(2020)指出乡村振兴本来就包含低碳经济的思想,但是此次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标志着国家更加重视可再生能源的发展。碳达峰和碳中和的实现将倒逼经济体制改革,这是一场非赢不可的硬仗。她表示我国已经实现了脱贫攻坚战,而乡村振兴战略是对脱贫攻坚战胜利果实的巩固,也有利于促进农村地区产业结构的升级。对于经济欠发达地区可以借机搭乘低碳经济带来的顺风车,发挥经济发展的后发优势,将碳减排作为地区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模块来抓,在完成脱贫的同时绿色经济的发展,他指出乡村地区风力发电、光伏等领域将迎来一波新的发展浪潮。

陈捷等(2020)认为乡村地区蕴藏着丰富的能源,其中光伏和风力发电的利用潜能将超过15亿千瓦与1亿千瓦,他指出这些能源分布较广,可就地建立,降低运输成本,如果这些能源充分利用起来将极大的促进碳减排目标的实现,乡村地区甚至可以实现电力的充分自给,乡村居民也能享受到便宜并且环保的绿色能源。

(二)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的研究

汪祖刚(2019)认为中国经济经过四十多年的高速发展,目前已经面临着内生动力不足、供需不匹配等难题,乡村振兴战略的内涵是解决三农问题,这关系着国计民生,支持农业发展,提高农民收入,破除城市与农村的二元悖论,这也是我国经济发展永恒的主题。

高伦(2021)认为乡村振兴战略的实施是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重要步骤,推动乡村振兴战略也是减少城乡发展差距,激发乡村经济活力,缓解社会矛盾的重要举措,但是实现乡村振兴战略还需要制定科学的实施方案,提高乡村的公共服务能力,引导培育愿意支持乡村减少的人才队伍。

张欢(2021)主要从人才的角度进行分析,他指出当前乡村经济发展中,既面临着青壮年劳动力的流失,也面临着人才的缺失。他表示乡村振兴战略实施的关键在于乡村人才的建设,人才建设是乡村振兴的根本,也是核心,他建议要做好人才的定向引进,加强乡村干部队伍建设,注重培训体系的建立。

(三)金融与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

陆岷峰(2021)表示乡村经济大有可为,乡村经济是一块有待深入开发的蓝海,乡村市场存在大量的融资需求主体,这些融资需求主体能否得到足够的金融支持则成为乡村经济振兴的关键,他指出支持乡村经济并不是单一金融机构能够做到的,而是要靠各类金融机构以及各类金融工具的合力推动。

徐阳洋(2020)认为部分地区成立新型农村金融机构支持乡村振兴,但是从结果来看,虽然取得一定的成绩,但是新型农村金融机构资金来源70%以上由财政支持,对财政资金的依赖性较重,农户互助的内生动力不足,导致这类型机构支持乡村振兴的持续性不足。

周军煜(2020)指出乡村振兴战略的意义不言而喻,关系到中国能够实现现代化,但乡村振兴需要政策、资金、人力等资源的有效支撑,乡村经济的振兴并不是一蹴而就,乡村有思想观念、资金短缺、人才缺失、基层服务体系不完善等诸多难点需要破除,但是这是一场必须打赢的持久战。

(四)数字技术与乡村振兴战略

徐博欢(2020)认为传统的金融服务模式很难为乡村振兴提供有效的金融服务,数字技术已经在金融机构支持乡村经济中发挥重要作用,大型商业银行利用数字技术降低服务门槛,下沉金融服务,提高金融服务效率。

曹梦石(2020)乡村振兴战略给我国经济增长提供新的动力,乡村振兴的核心是满足乡村经济的金融需求,但是由于信息不对称等原因,金融机构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常常“有心无力”,这也是乡村振兴战略最大的阻碍,数字技术的出现给金融服务深入乡村带来可能,很多金融机构已经在积极实践。

陆岷峰(2020)认为乡村振兴还有相当长得路要走,尽管数字技术已经开始支持金融,拓宽金融服务深度和广度,但是乡村经济本身存在数字基础设施不足的困境,真正发挥数字技术作用前提是要在乡村大力开展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上述学者都纷纷认识到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性,乡村振兴可以成为经济增长的重要推动力,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而数字技术则可以改善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低碳经济的提出给出了碳减排的具体时间节点,也丰富拓展了乡村振兴的内涵,低碳经济要求乡村振兴注重环境保护,但是分析的深入性不足,未说明低碳经济对乡村振兴提出的具体要求,未分析数字技术如何助力绿色乡村等,在上述学者研究的基础上,文章的创新与核心在于采用定性分析法和描述性分析法,重点描述数字技术在金融助力乡村振兴中的作用,并将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放在低碳经济背景下,契合了当下的背景,双碳目标对乡村振兴提出新的约束,也是重要目标,而数字技术是实现这一目标的手段,按照低碳的约束的要求,运用数字技术加快乡村振兴的速度,实现乡村高质量振兴。

三、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选择

作为“世界工厂”,过去几十年发展,中国已经建立了门类齐全的工业体系,拥有完善的上下游产业链,制造业水平不断提升,但是与此同时也排放了大量的二氧化碳。乡村振兴战略的核心愿景是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碳达峰和碳中和的提出是我国主动顺应全球绿色低碳发展潮流,积极参与国际社会碳减排的表现,也是更好促进乡村振兴战略体现。

(一)低碳经济对乡村振兴战略提出新要求

1.加快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

我国力争于2030年前二氧化碳排放达到峰值、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这对碳减排给出了具体的时间节点,这实际上要求乡村经济应该加快向绿色低碳发展方式转变。从生产角度,乡村振兴过程中,必须从碳排放以及能源消耗的总量和强度两方面进行控制,从而降低单位产品的能源消耗。从消费角度,乡村振兴过程中,要不断改善乡村居民的生活方式,进行思想概念灌输,鼓励其在日常生活中注意垃圾分类、注重绿色生活、节电、节水、节能等,从而直接减少能源消耗以及碳排放,此外还可以倒逼乡村企业提供绿色产品,进行绿色低碳转型。碳达峰和碳中和涉及社会方方面面,在乡村地区广泛形成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是低碳经济对乡村振兴提出的新要求。

2.加快乡村集约化经济发展。

很长一段时间我国都是小农经济,乡村经济一直处于分散状态,近年来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乡村地区在交通、环境、生活设施等方面已经得到很大改善,新农村建设取得巨大成就,但是这种分散的乡村经济也消耗了大量的公共资源,低碳经济不仅仅是碳减排,实际上还要求社会注意节约资源,低碳经济要求乡村振兴过程中,应该注重将乡村居民集中起来安置,如进行集体农庄建设。乡村居民集中安置后各分散的土地即可集中处置,形成大面积的农场,同时鼓励社会资本进入,而对于气候不适宜的山地等地区,实行高端、精细化农作模式。最后建立完善的线上线下销售体系以及乡村物流体系,解决乡村地区的产品销售以及物流等问题,通过资源的集约化推动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

3.要求乡村振兴量质并举。

2020年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的全球经济环境下,中国作为唯一实现经济正增长的国家,有责任和义务引领世界绿色经济。在此背景下提出碳达峰和碳中和的目标愿景,是为经济发展指明绿色转型的方向,也向其他国家提出明确的信号,中国将为全球绿色经济注入新的旺盛活力,这就要乡村振兴过程中要量质并举,既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速度,也要注重乡村经济发展质量。双碳目标是要求二氧化碳的排放轨迹由快到慢,达到顶点后开始下降直至排放量和清除量相互抵消,达到碳中和,这也是乡村经济的发展与二氧化碳从相对脱钩到绝对脱钩的过程,乡村振兴并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实现乡村经济发展,而是建立在美丽乡村的基础上实现乡村经济快速发展,在乡村中建立健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的经济体系。

(二)数字技术应用是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突破口

近年来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对各行各业产生深远影响,数字技术提高了经济运行的效率,降低资源配置成本,促进了社会进步。

1.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痛点分析

建立现代化的农村金融体系是乡村经济振兴的动力源泉,而双碳目标的提出对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提出新的约束,实际上,商业银行很早就开始重视绿色金融的发展,注重对绿色产业的信贷投入。2015年商业银行的绿色信贷余额达到7万亿,2020年底商业银行绿色信贷余额增加至12万亿,平均年增长超过14%。在绿色信贷中有不少贷款投放到乡村地区的清洁能源企业。2020年绿色债券存量规模达到8132亿,绿债支持项目减排二氧化碳达1亿吨以上。


图1:近几年商业银行绿色信贷规模(单位:万亿元)
数据来源:中国银行业协会。

但是金融在服务乡村经济也面临诸多痛点,这种痛点主要表现在金融机构自身和乡村融资主体两方面:

(1)从金融机构角度。

①政策性与商业性相冲突。在我国现有的金融机构中,商业银行占据主体地位,商业银行的性质决定了其商业性的定位,一切经营活动以追求利润为主。积极响应乡村振兴战略,为乡村振兴提供金融服务是金融机构义不容辞的责任,商业银行在支持乡村振兴中承担着资金供给主力军的角色,但是这种政策号召和本身的定位并不符合,商业银行应该以盈利为主,政策性功能的角色应该由政策性银行承担,二者发生矛盾;

②商业银行面临收缩局面。2020年上半年,有1318家银行网点关闭(包括276家包商银行),其中中农工建交邮储六家大行有487家网点发生关闭,占比37%。2020年下半年,银行网点关闭数量更多,截至2020年11月底,有超过2790家银行网点关闭,全年预计有超过3000家银行网点关闭。乡村地区电子化程度较低,需要大量的银行营业网点提供服务,但是商业银行因为金融科技面临着网点收缩的局面,对于欠发达地区,即使是六大行也会对部分网点进行关闭。这就导致商业银行网点布局下沉度不足,很多股份制银行或者城商行在乡村地区根本没有营业部,进一步限制了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取而代之的乡村金融网格化管理也仅是商业银行不愿意付出较大网点成本,但是这种金融网格员提供的金融服务远不如营业网点的专业化;

表1:2020年上半年银行网点关闭

数据来源:中国银保监会官网

③风险控制弱。乡村中的融资主体通常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完善的财务报表等,传统的信贷风控则十分注重这些风控信息。此外,由于乡村融资主体通常在互联网上活跃度不足,金融机构现有的线上化金融产品难以抓取客户的线上信息,导致难以为其提供授信,这使得金融机构给乡村融资主体提供金融资源“有心无力”。

(2)从乡村融资主体角度:

①资金需求“短、频、急”的特点导致金融机构服务动力不足。金融机构的资金主要集中在城市地区,集中在大型企业,支持乡村经济更多体现政策性要求,但是乡村经济的融资主体主要是小微企业、农村个体户等普惠群体,这些融资主体的资金需求呈现期限较短、小额化、需求频繁等特点,金融机构的贷款成本过高,贷款1亿和贷款100万的成本差距不大,但是收益差距却十分明显,这导致其服务的动力不足;

②自身意识的局限性。乡村企业家或者个体户的年龄基本都在40岁以上,个人的平均文化层次较低,很多借款客户无论是风险合规意识还是信用意识都存在局限性;

③担保能力较弱。金融机构对客户进行贷款时通常会关注两点:一是客户的抵质押物,二是客户未来的还款能力。乡村地区缺乏大型的企业,基本都是小微企业、农村个体户等普惠群体,因此乡村融资主体通常缺乏足值的抵质押物,采用互保、联保等担保方式居多,而这种担保也需要依靠对方的信用情况,通常担保能力也较弱;

④融资需求主体分散度广。大型企业通常在某个园区或者某个商区并且逐渐成为本地的地标,很容易得到金融机构的主动服务,乡村融资主体不同于大型企业,他们分散在乡村各个地区,包括社区内、乡村工业园区、偏僻村庄等,加之本身业务规模不大,很容易被市场所忽视,银行即使想主动服务,也难以锁定目标客群。

⑤同城镇地区相比,乡村地区由于政策激励不足、人才缺乏,基础设施不足等原因,很难吸引到优质低碳环保企业,转而吸收高污染、高耗能的企业,经济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是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很难实现低碳式发展,同时由于乡村地区基本上都是小微企业,在缺乏资金时,这些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通常都是企业主凭借自身信用到金融机构进行贷款,企业主信用良好时,金融机构通常不会进行断贷,而对于企业的破坏环境式的生产则选择性忽略。

2、数字技术直击传统金融服务的痛点

数字技术突出的特点是数字化和智能化,在乡村振兴过程中,科技要实现赋能。传统的金融服务遵循线下接触式的服务,比如银行给企业贷款,必须到企业实地进行调研,路途遥远,企业也必须到银行网点进行开户,这就排斥了很多地区,但是数字技术却能解决此项痛点,数字技术通过助力金融机构建立线上化的服务方式,无需线下物理接触即可提供金融服务。主要作用表现在:

(1)降低商业银行政策性与盈利性的矛盾。商业银行通过大力发展数字技术,推出并不断完善线上金融服务产品,下沉金融服务,将服务的客户群体扩大到三农、农业个体户等乡村融资主体,通过贷款的线上化、批量化获取“薄利多销”的收益,满足乡村融资主体资金“短、频、及”的特点,也满足了国家政策性与商业银行盈利性的双重要求;

(2)线上化的金融产品降低金融机构网点延伸的必要。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的推动作用主要表现在促进商业银行推出线上化产品,降低与客户物理性接触,金融机构无需线下广设网点,借助线上化的产品降低了乡村融资主体获取金融服务的门槛,降低了金融机构服务成本,提高了金融服务乡村融资主体的质量,也解决了乡村融资主体分散度广的问题;

(3)数字技术对商业银行的另一推动作用表现在提高商业银行的风险控制能力,传统的信贷风控方式是通过线下进行尽调判断客户的信用水平,主观性较大,但是数字技术借助大数据,抓取客户的互联网信息,并通过相关部门的授权获取用户的社保、水电煤气等生活、商业数据,通过精确的算法,进行交叉验证,建立反欺诈甄别模式,据此计算出客户的信用,最后给出授信范围,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自动降低其授信评分卡,自身信用以及合规意识薄弱的乡村融资主体也能得到甄别。

除了贷款服务,金融机构还提供线上化的理财服务,利用人工智能等数字技术帮助客户结合需求提供定制化服务。

从具体的技术角度分析:

(1)大数据技术。大数据在金融机构应用较广,具有数量巨大、数据类型多、价值密度多、处理速度快的特点,金融行业本身就是数据密集型行业,在金融活动中,本身也产生大量的数据,数据资产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核心资产,商业价值巨大,大数据在金融行业中主要有四方面作用:①精准获客与营销。金融机构借助大数据技术,在海量数据中快速提取有价值信息,进行多次挖掘,多次清洗,进而进行数据分析,利用特定的模型进行获客与营销。②进行精细化管理。金融机构通过场景以及外部合作收集贷款主体信息,综合分析其业务范围、经营情况、客户信息、资金需求、未来发展等,帮助贷款主体解决经营分析情况难题,也可以加强风险控制,从而进行精细化管理。③创新金融服务与产品。新型社交网络平台产生大量记录用户行为的日常信息,金融机构利用这些信息可以对用户进行分析,提供贴近客户需求的服务以及产品创新。④提升用户体验。借助大数据技术,金融机构提供很多线上化、人性化服务,为广大用户带来新的体验;

(2)区块链技术。区块链技术具有去中心化、透明性、记录不可逆转性等特点,各方共同参与节点安全管理,记录的数据按照时间顺序,永久记录,所有的用户都可以访问到网络节点,并且记录的数据是不可逆转,内外部都无法做到对数据的篡改。在融资领域尤其是贸易融资,其链条涉及企业的债权债务关系、贸易以及合同记录、库存信息、售货信息等“上链”,金融机构利用区块链技术可以真实的还原贸易场景,对链条的交易信息进行评估,从而给出授信额度;

(3)人工智能。随着前沿技术算法不断突破和业务场景日渐成熟,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金融科技在整个金融业得以广泛应用,供给和需求不断融合共促。从供给侧来看,人工智能产业各生态层不断丰富成熟,陆续在智慧医疗、智慧工厂、智慧教育、智慧城市等多领域场景落地;从需求侧看,在长期的经济转型压力和近期的疫情恢复形成双重牵引;从全球人工智能发展来看,机器人领域的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资本参与度不断提升,近十年机器人风投复合增长率高达55%,远高于其他行业的风投增长水平(如图2所示)。针对金融机构一些比如记账、核账等重复性劳动,金融机构利用人工智能特定的算法可以代替人工自动进行操作,如目前市场比较火的RPA、数字员工,都是人工智能技术在金融机构的具体应用;


数据来源:PitchBook
图2:全球机器人和相关硬件行业风投趋势图

(4)物联网技术。物联网技术的架构主要由感知层、网络层、应用层组成,通过射频识别技术以及红外线感应器等传感器对设备进行信息感知,进而网络层进行信息通信与处理,最后由应用层对设备进行跟踪、识别、定位、监控和管理等。物联网技术在金融机构主要有动产融资、车险变革以及供应链金融。通过无线网络技术、RFID技术、传感技术以及嵌入设备系统等技术的应用,可以对动产进行实时监控,解决动产质押问题。车联网技术通过对驾驶员、路线环境、车辆状况、周围环境信息的采集分析,即可降低骗保也可提高财险公司承保收益,改变车险“静态”的定价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解决供应链金融中信息不对称的模式,降低金融机构信贷成本,提高风险控制效率。

(三)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绿色乡村振兴战略

数字技术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提高金融服务效率,真正推动绿色金融。数字技术可以直接让金融为低碳经济服务,数字技术第一个作用是直接推动金融绿化。在支付方面,乡村地区大规模普及移动支付,通过在线上购物采用线上化移动支付方式,直接降低了物理的耗能。云计算具备的高弹性特点,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分配计算资源,非支付峰值的电力分配至峰值时,从而对电力进行减负。乡村地区居民可以在线上购买保险、要求理赔,获取服务,降低金融服务成本。数字技术帮助金融逐渐步入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绿色金融领域;数字技术第二作用是让绿色金融更普惠化。自绿色金融提出后,金融机构对低碳、环保、节能等行业的信贷成为了政治性任务,在应用数字技术时,更加关注对乡村地区低碳、环保、节能等行业企业的服务,同时也积极引导广大企业向绿色转型,对于高污染、高耗能、低效率的企业减少贷款,使其被市场自然淘汰;数字技术的第三个作用是帮助绿色经济金融化,通过数字技术触达每个绿色生产要素和每次绿色行为,并将其精准量化,使其具有金融属性,形成“衡量→交易→配置”的市场机制。目前我国已经在很多省份开始了碳排放权交易试点工作,覆盖数万家以上的碳排放量较大的企业。这个碳市场将采用统一的标准来衡量企业的碳排放量,企业可以从交易所购得一定时期内“合法”排放温室气体的配额,用以抵消实际中的超额排放量,也可以将节约出来的碳配额进行出售。通过交易可衡量的碳排放额度,让低碳企业获得更多市场价值,同时增加污染型企业的运营成本,最终达到用市场机制配置绿色资源的目的,真正对控制温室气体排放发挥核心作用。

在服务乡村振兴具体的金融主体方面,通过数字技术服务乡村振兴战略的主体呈现多元化趋势,在实践上也不断完善,各类新型产品与创新服务日益完善。其中服务主体主要包括银行类金融机构和非银行类机构。银行类金融机构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主力军,基本上所有的银行类金融机构都有针对为乡村融资主体提供服务的金融产品,而且很多大型商业银行推出多种产品,其产品的核心算法是依据授信主体的纳税数据、经营数据、水电煤气费数据或者特定场景形成的数据,据此建立评分卡给出授信额度。

表2:部分银行针对小微企业、三农的线上化产品

数据来源:网络资料整理

在非银行金融机构,主要是保险公司。保险公司主要在保险保障上为农户、小微企业主提供服务以及传统的保单融资。有些保险公司已经开始采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农业保险决策管理模式。通过物联网技术可以便捷的传递信息,借助可视化技术使得数据发挥出的价值更大化。基于保险、损失补偿等原则,在现代信息技术的加持下,农产品保险价格将被制定和实施,同时还可以计算出风险以及损失补偿,从而更好对投入要素进行优化配置。自古以来,农产品都是靠天时较多,市场经济下农产品还靠市场,导致农业遭受自然风险与市场风险。而对传统的农产品定损不仅难,而且成本高,不仅不利于保险公司尤其是财险公司的发展,也不利于农业和农民。对农产品的定损需要关注到农业保险标的物的面积、地块、类别、历史价格、天气等多种因素,提高对农业保险标的保险就需要精准的掌握这些数据资源。

实际上很多地区已经和保险公司开展合作进行试点,比如四川有些地区,利用遥感卫星和其他现代化信息技术初步构建了农业的数据资源,农民打开特定的APP绕田一圈,卫星自动掌握该块土地,随后通过大数据、物联网、卫星监测等技术为农民的农产品提供风险保障,降低自然风险和市场风险带来的损失。这种模式既可以初步建立全面的农业信用评价体系,也可以实实在在的为乡村农户提供实质上保障同时还能提高理赔的精准度与时效性,解锁保险公司人力资源,真正实现“一箭多雕”。

此外,不少保险公司结合期货、信贷、地域特色创造出创新模式,比如农业主在保险公司处购入农产品的期货价格,确保农产品的未来价格在合理水平,保险公司则购买期货公司的场外期权,也是为确保农产品的未来价格变动在合理水平,进行风险对冲。该模式在黑龙江等地区已经进行了广泛的试点,而且取得较好的成效,有望在全国得到复制和推广。

还有部分金融科技公司在服务乡村振兴战略也发挥着重要作用。金融科技公司主要借助自己特定的场景,为场景内的涉农用户提供金融服务,比如蚂蚁金服的花呗、借呗、腾讯的微粒贷以及各类电商的消费贷等。以蚂蚁金服为例,主要依据自身的生态圈。由于蚂蚁金服具有大量的用户,而这些用户在互联网上留有海量的信息,如社交信息和淘宝信息等,蚂蚁金服利用自身较强的风控系统对用户数据进行分析,给其提供运营服务、贷款支持等,帮助涉农用户提高交易量,据此形成良好的闭环生态圈,但是这些在本质上属于利用银行以及其他外部资金提供放贷,存在违规并已引起监管重视,后续放贷资金将以自有资金为主。此外,还有些金融科技公司单纯为服务乡村经济的金融机构提供技术支持。

(四)数字技术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的劣势环境分析

尽管数字技术在支持乡村振兴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但是仍然面临很多不足,乡村地区的天性劣势决定了数字技术支持乡村振兴占不可能一蹴而就,还有很长的路要走,其中主要面临以下不足:

1.农村数字技术设施建设不足。

目前,我国乡村地区数字基础设施存在不足,主要表现在数字化硬件设施存在短板。近年来农村地区的互联网普及率虽然同比有所上升,但是整体仍然有较大提升空间,根据CNNIC公布的数据显示,截止2020年末,我国网民数量为9.89亿人,其中农村地区的网民数量仅为3.09亿人,占网民数量的比重为31.3%,较2020年一季度末增长5471万人,而城镇地区的网民数量达到6.8亿人,占比达到68.7%,城乡互联网普及率差距仍然较大。虽然农村的互联网普及率在逐年上升,互联网在农村的生产生活消费娱乐中也越来越重要,但是农村地区的对互联网的依赖性远不如城市,互联网技术尚未成为农村地区的主要应用平台。

2.农村地区思想存在局限。

这种思想表现在一方面虽然数字技术在各行各业应用程度加深,推动金融不断下沉服务,但是由于乡村地区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较低,对互联网等新事物接受度不足,相当一部分农村居民在没有专人指导的情况下,很难有兴趣对数字技术进行研究或很难掌握相应的技能。此外,农业互联网程度较低,很多数据资源利用率不足,利用效率偏低,金融机构难以有效的根据数据资源提供相应的金融服务,这就导致农村地区的信息孤岛现象比较严重。另外一方面乡村地区环保意识较差,对金融机构提供的绿色金融产品认知度不足。

3.人才短缺比较明显。

乡村振兴战略最终需要靠人来实施,缺乏专业的人才支撑,很难有效推进乡村经济的发展,当前农村地区人才匮乏严重,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既需要懂技术,又需要掌握农业,也需要懂金融行业的人才,这已经不是高校或专业机构所能培养,需要长时间的从业经历,虽然已经有不少金融机构投入较多的资金用于技术研发专门服务乡村经济,但是这种投入后续维护成本较高,投入的持续性有待改善,盈利空间也较窄。

4.存在信息泄露以及金融欺诈等风险。

乡村市场中,由于居民金融文化层次较低,对信息的理解程度不足,缺乏信息安全自我保护意识,而数字技术不断应用在乡村经济过程中,其引擎主要在于不断挖掘客户的数据信息,通过对客户数据信息的掌握形成一定的画像,从而提供有针对性的服务,在此过程中,客户的信息数据容易遭到泄露,被不法分子利用。同时数字经济中,各类新兴互联网产业如雨后春笋般出现,这些产业在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容易产生一定的金融风险,不法分子容易抓住行业热点,打着“金融创新”、“股权投资”等为幌子,以高利率进行诱惑,通过网络平台引诱乡村居民进行投资,利用乡村居民金融知识匮乏等漏洞,进行非法集资,P2P网络借贷、互联网传销等就是典型的案例,既对人们的财产安全造成一定的损失,也影响了社会秩序的稳定。

(五)推进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着力点

数字技术可以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已经成为共识,在市场上也有很多实践,但是仍然面临很多不足,为更好的促进乡村振兴战略,引领乡村经济高质量发展,真正实现绿色经济,为此:

1.加快乡村数字基础设施建设。

数字技术是促进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量,也为乡村振兴带来新的机遇。乡村地区一个很大的困境在于数字化程度过低,这也导致金融机构投入资源服务乡村经济会出现事倍功半的效果,投入产出不成正比,建立发达的乡村数字化基础设施、形成地区间信息互联,对于促进乡村振兴有着重要意义。当前首先应该积极提升欠发达地区的互联网化程度,提高网络基.站建设,推动手机、数字电视、电脑等数字网络进乡村,打破地理局限,实现网络全覆盖,全面提高乡村居民的互联网化普及率,打破乡村信息孤岛的难题;其次,积极加强数字技术在农业中的应用,实施农业大数据工程,将技术嵌入到农业的生产中,有助于金融机构通过技术手段进行农业信息采集,而金融机构对农业数据的掌握可以有针对性的提供金融服务;最后,构建乡村地区完善的支付体系、征信体系、担保体系,建立发达的农户信用风险数据库以及担保系统,充分的整合现有碎片化的网络信息平台建设,实现网络全覆盖;

2.大力发展乡村供应链金融。

供应链金融模式通过借助核心企业的优势为广大农户创收的同时提供稳定的销售渠道,这也是数字经济发展的结果,当前无论是商业银行还是核心企业都在积极发展供应链金融模式。下图是某金融科技企业供应链金融方案,供应商和采购商中有大量的乡村市场经济主体,这些乡村市场经济主体向核心企业提供供货,得到应收账款,采购商采购核心企业的货物,向核心企业提供预付账款。二者都可以向商业银行申请融资,金融科技企业提供系统建设方案,交易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数据,借助这些数据,进行融资行为,整个环节都在线上进行操作。单个企业融资金额可达2000万元,交易环节非常方便,核心企业甚至无需为融资方提供担保,建议乡村经济主体积极开拓销售市场,由县域领导人带头与核心企业联系,建立与核心企业稳定货源购销关系,成为其稳定的上下游企业,核心企业、金融机构也应该主动作为,帮助乡村市场主体积极融入供应链金融中。

图2:某企业供应链金融方案

3.积极强化数字技术在农业的应用。

传统农业生产方式不仅产出低效,在缺乏足值抵押物的情况下,金融机构即使愿意提供金融服务也有心无力,而随着数字技术在实体经济的不断应用,农业应该逐步建立智能化的生产方式,针对各地区的农业特色推动实施“农业+互联网”战略,在特色农产品生产区域、示范区域以及核心企业生产基地等开展互联网技术的应用,向社会提供有代表性的互联网+农业示范基地,实现农业信息化升级,科技类企业应该建立农业生产、流转平台,鼓励农户在互联网上进行交易。在产品质量方面,建立健全产品的检测体系,借助物联网技术建立农业物流的跟踪体系以及产品的可追溯模式,提高产品的质量。在信息传播方面,针对农户多样化的需求,借助各地电视台或省市政府推动自建网络平台等方式建立综合化信息传播平台,针对不同农业领域、不同乡村经营主体提供个性化服务,一方面向外界传播乡村相关信息,另外一方面提高乡村居民科学文化知识。此外积极引导乡村创业青年、大学生村官、乡村致富带头人成为互联网技术使用带头人和传播者,通过他们带动农场主、合作社成员以及其他乡村市场主体掌握互联网技术,并应用到生产中,最终提高乡村经济的信息化程度。

4.加强个人信息保护以及金融风险防范

由于互联网技术在乡村经济的应用,乡村居民在使用时需要进行信息的注册、登记等,在此过程中个人信息被平台方掌握,虽然法律规定平台不得滥用个人信息,但是滥用个人信息的违法成本较低,同时互联网技术打破了金融和非金融的边界,提升了监管的难度,很多市场主体打着“金融创新”等旗号进行非法集资,这种现象在广大乡村屡禁不止。当前还需要严格规范个人信息的使用,在法律上进行界定个人信息的使用范围,加大对吸收乡村居民资金的各类理财类行为的关注,坚决取缔一切吸收乡村居民资金行为的非持牌企业,建立金融创新以及保护金融消费者合法权益的安全边界。同时,加强对乡村居民金融理财知识的传播,引导互联网平台的合规运营,促进乡村居民远离非法集资行为。

5.加强人才队伍建设

乡村由于经济欠发达,无论是生活设施、还是薪资待遇远落后于城市,因而很难吸引到真正的人才,同时乡村居民的知识文化程度较低,对新事物接受程度不足,而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实施过程中,需要大量的人才队伍,包括金融知识、数字技术知识、农业知识、营销知识等,这远非一人或一家企业完成,需要广大社会主体共同参与。

第一,提高投入强化对乡村地区金融知识的普及,建立乡村居民教育培训体系。仅仅依靠专业化人才队伍还无法实现,金融支持乡村振兴更多是为乡村市场主体提供金融服务,数字技术则是将这种金融服务进行延伸和下沉。建议政府部门联合地方院校将农业信息化人才纳入新型职业农业的培训中,以远程培训与现场教学等方式,积极推进对乡村居民金融、农业、互联网技术等知识的远程视频教育,组织乡村市场主体开展各类互联网知识、信息化服务、以及农业实用技术知识等培训,形成一批高素质、懂专业新型农业生产者,从而提高乡村市场主体的信息化接受能力以及信息化水平。

第二,政府部门制定出具体的数字乡村建设方案,从制度以及政策上营造支持乡村振兴的氛围,鼓励青年劳动力群体回流乡村进行建设。同时,提高愿意扎根乡村、支持乡村建设人才的物质待遇,鼓励高校科研机构和乡村建立合作机制,加快培育一批懂农业又了解数字经济相关技术的实用型应用型人才。

第三,探索“政产学研”合作培养模式。形成政府部门推动,高校、科研机构产品技术研发,乡村产业试点实践推广的模式,在重点地区布局一些省级乃至国家级实验室,转化科研成果形成生产力。重视乡村基层队伍建设,金融机构派驻网格员取代营业网点在乡村进行专业指导,形成口碑效应,最终乡村建设在科技发展的浪潮中享受时代红利。

6.积极建设“碳中和新乡村”

“碳中和新乡村”建设是乡村振兴战略的具体落实,也是促进乡村绿色低碳发展,全面提升乡村精神风貌的重要探索。“碳中和新乡村”坚持可持续发展理念,以低碳生态的乡村地区为主要载体,借助低碳经济的技术、模式、应用、理念创新,促进乡村地区的产业、资源、空间等低碳生态体系建设,形成真正的全要素振兴乡村。第一,在生态方面,由于乡村地区的绿化率较高,可利用的清洁能源非常丰富,建议大力发展乡村地区清洁能源,提高乡村居民收入的同时,充分实现碳减排,也有利的保护乡村环境;第二,在产业方面,乡村振兴战略使得乡村地区能源消耗量逐渐上升,此次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也要求传统的乡村能源供给方式进行改变,搭建绿色能源体系已经迫在眉睫,建议国家各大能源企业加大绿色能源装机力度,大规模在乡村地区进行装机布局,如在乡村地区居民房屋楼顶安装光伏,就地取材大力发展风力发电等。第三,从形态角度,建议乡村地区新房尤其是集体农庄建设时大规模采用实用性强、功能性广、现代感浓的新型环保材料,提升乡村地区的整体风貌。

7.金融机构强化数字技术在低碳转型中的作用

金融机构积极发展数字技术不仅有利于增强其核心竞争力,也可以更好为乡村低碳经济服务,近年来提升数字化程度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普遍共识,也是金融机构转型的方向,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实现有赖于数字技术在金融机构深度应用。第一,金融机构积极探索碳经济的数据管理。低碳经济背景下,金融机构服务乡村振兴战略必须进行有侧重点支持,金融机构的对乡村的服务主要以信贷为主,建立金融机构支持乡村低碳经济与支持乡村振兴战略相结合,在指标设计上,加大对乡村地区低碳、绿色产业的支持,将数字技术嵌入到支持碳经济的目标中。不断拓展碳经济的数据资源,发挥数据的支持作用,提高金融服务的精准度。第二,开展约定智能合约管理。大力强化区块链技术在低碳经济的应用。低碳经济的实现需要依靠各社会主体的共同参与,并且需要形成共同监督以及对碳排放的可追溯管理,而区块链的技术特点刚好适应,既能对碳排放进行追溯也可以防止在过程中对数据进行更改。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发展智能合约,提高其在产品中的应用,解决碳经济中信息在交易、流转、利用等失真问题。第三,探索碳排放物联网金融研究。碳排放的经济活动需要被全面管理,而物联网技术则可以做好全面覆盖管理工作。金融机构应该强化物联网技术在产品中的应用,对重点支持的碳排放企业进行全面监测、跟踪管理,同时借助物联网技术的实时监测功能进行风险防范,降低信用风险。

四、结语

乡村振兴战略是我国新时代一项伟大的战略,关系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也是我国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能否实现的关键,对社会主义全局至关重要。此次碳达峰和碳中和目标的提出更是对乡村振兴提出新的要求,需要加快向绿色低碳生活方式转变,加快乡村集约化经济建设,乡村振兴必须量质并举,而这些新要求考验着乡村治理能力和治理体系的构建,而金融在支持乡村振兴战略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但是传统金融服务的不足又制约着乡村振兴对资金的需求。

随着数字技术的发展,数字技术打破了传统金融服务模式的诸多缺陷,通过对数据资源的利用,使得金融机构资金精准灌溉乡村振兴,助力绿色金融的发展。国家在十四五期间也大力提倡发展数字技术,当前需要加强对数字技术在金融领域的应用,提高乡村居民的信息化接受能力,各级政府部门应该制定明确的规划,为数字技术助力金融服务乡村振兴战略提供基础。

(原文发表在《西南金融》2021年第7期,阅读原文请到《中国知网》下载《低碳经济背景下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的研究》一稿)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