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2021年监管将触及“金融价值观”:蚂蚁上线“理性花呗”,持牌消金也在行动

消金界 · 零壹财经 2021-01-28 16:53:11 阅读:6017

关键词:消费金融蚂蚁花呗金融消费者金融监管金融科技

近期,在下调额度之后,蚂蚁花呗又上线了健康消费守护助手,提倡理性花呗。 在“理性花呗”下,用户可以进行支出管理、还款管理、额度管理以及查看花呗周报。 在额度管理功能下,用户根据需要调整通用基础额度,控制整体消费额度。 对于这项新功能,蚂蚁集团回应称,此举便于用户更...

近期,在下调额度之后,蚂蚁花呗又上线了健康消费守护助手,提倡理性花呗。



在“理性花呗”下,用户可以进行支出管理、还款管理、额度管理以及查看花呗周报。

在额度管理功能下,用户根据需要调整通用基础额度,控制整体消费额度。

对于这项新功能,蚂蚁集团回应称,此举便于用户更自主地管理额度和消费,花呗借呗会持续倡导理性消费。


值得关注的是,不仅仅是近来受到重点监管的蚂蚁集团,加紧落实倡导理性消费的措施,越来越多的持牌消费金融公司也在倡导合理借贷、理性消费。

消金界了解到,根据监管要求,持牌消金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已在加强相关的金融消费者教育。比如,尚诚消费金融以 “诚宝”金融课堂等方式,引导消费者树立正确金融观。盛银消金在相关的营销中,也不忘提到理性消费。

多家持牌机构在相关营销广告方面,也已经转向。如中原消金内部正筹划关于引导适度消费广告,预计即将上线。

一位从业者称,目前在监管的指导下,一些平台在内部建议,产品在面向消费者时,加入“理性信贷,健康生活”的提示语。有些类似游戏等行业的做法。

提倡合理借贷成为行业一项重要工作,但怎样做才算合理呢?

消金界注意到,马上消费金融在提醒消费理性消费的时候,给出了两个标准。

1、是否能一次性还清所有债务。当你的钱不能一次性还清所有债务时,就要特别小心。即便你每月的收入能够刚好覆盖债务,但收入难免会有波动,一旦出现问题便无法及时还款。

2、个人信用卡和网贷大额消费是否超过3笔。如果你在每张信用卡上花费超过额度的70%,你就应该注意。如果这种大额消费超过3笔,便不利于还款,也不利于提额了。


蚂蚁花呗此次上线新功能,将合理信贷变得可具体操作。相比之前的争议广告,表现出响应政策,积极调整的态度。这也表明,蚂蚁在顺应监管方面,已开始真正落实。

01 监管风向越发明显

从2020年下半年开始,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屡次提醒消费者理性借贷。

12月29日,中国银保监会消费者权益保护局发布了2020年第六期风险提示,主题是提醒消费者警惕网络平台诱导过度借贷。

在第六期风险提示中,银保监会消保局将近来互联网上过度借贷营销的风险归结为四点。

一是信息披露不当,存在销售误导风险。一些机构或网络平台在宣传时,片面强调日息低、有免息期、可零息分期等优厚条件。然而,所谓“零利息”并不等于零成本,往往还有“服务费”“手续费”“逾期计费”等,此类产品息费的实际综合年化利率水平可能很高。部分营销故意模糊借贷实际成本的行为,侵害了消费者知情权,容易让人产生错误理解或认识。

二是过度包装营销,陷入盲目无节制消费陷阱。一些机构在各种消费场景中过度宣扬借贷消费、超前享受观念。这种对贷款产品过度营销、过度包装的行为容易诱导无节制消费,尤其易对金融知识薄弱人群、没有稳定收入来源的青少年等产生误导。有的未成年人、青少年在网络平台借钱后,给明星打榜、集资、包场、送“粉丝应援礼”,“借贷追星”现象蔓延。盲目借贷、盲目消费终会侵害金融消费者自身权益。

三是过度收集、滥用客户信息,存在个人信息使用不当和泄露风险。一些网络平台的网贷营销罔顾消费者利益,利用“土味”“奇葩”广告吸引流量,套取客户信息。在营销或借贷过程中,通过广告页面过度收集并滥用客户信息,甚至在消费者不知情的情况下,将客户信息在平台方、贷款机构、出资方等之间流转,侵害了消费者信息安全权。

四是无序放贷,导致过度负债。一些网络平台宣称贷款手续简单,诱惑消费者点击办理,有的机构甚至给未成年人、在校学生、低收入人群等过度放贷,进行暴力催收,冒充司法机关恶意催收,针对借款人亲属朋友进行催收,引发一系列家庭和社会问题。


这是2020年下半年来,银保监会消保局第三次发布风险提示,每次都涉及消费金融领域的理性消费问题。

监管提示面向的是消费者,但针对的绝不仅仅是消费者。

嗅觉灵敏的金融机构应该能够意识到这是一种提醒、一种导向:无论是互联网金融平台还是持牌金融机构,最好按照提出的问题对照自查。

02 监管深入到金融价值观

监管对金融科技、互联网金融、消费金融的认知有一个过程,发展到今天,我们看到监管框架已经日趋完善,行业存在哪些问题已经被研究的差不多了,金融监管所能触及的层次也越来越深。

在监管督促下,从互联网金融平台到持牌金融机构,纷纷倡导理性借贷,便是监管走向深入的一个表现,而这一切其实早有端倪。

一位接近监管的学者曾经发文表示,部分金融科技巨头金融价值观扭曲,在监管相对不足、未对客户进行充分评估的情况下,向大量的收入低、还款能力弱,却又偏好通过借贷实现超前消费的群体(尤其是大学生)提供借贷,侵蚀了侵蚀了适度负债、合理消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的金融价值观,可能导致过度负债消费,积聚经济金融风险。

可以看到这些指控还是非常严重的,而行业人士认为,这其实代表的是金融监管部门的声音。

随后我们也看到 ,蚂蚁集团确实针对大学生以及部分年轻用户,下调了花呗额度,甚至关闭了借呗功能。

监管对金融价值观的强调,当然不是仅仅针对某个平台的,只是说大平台影响大,没有带好头被点名批评,但合理消费、适度借贷金融价值观的要求是针对整个消费金融行业的。

2021年,提倡理性消费、合理借贷,将成为消费金融行业的重头戏。

同时,在承担社会责任的同时,行业如何平衡规模与盈利,是值得研究的新课题。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9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