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流量大战白热化:支付宝再出新招,借呗、微粒贷都在狂推这类活动

新流财经 · 零壹财经 2020-10-16 16:18:35 阅读:24732

关键词:借呗备用余额微粒贷支付宝现金贷

备用金之后,支付宝近期又上线了一个“备用余额”产品。 不同的是,“备用金”广告通常出现在支付宝首页,而备用额度则在支付宝余额页面。 备用金的固定额度为500元,固定期限为7天,2.29元一笔手续费。 备用额度根据用户信用情况不同,则在1000-2000元左右,免息期...

备用金之后,支付宝近期又上线了一个“备用余额”产品。

不同的是,“备用金”广告通常出现在支付宝首页,而备用额度则在支付宝余额页面。

备用金的固定额度为500元,固定期限为7天,2.29元一笔手续费。

备用额度根据用户信用情况不同,则在1000-2000元左右,免息期在7-15天不等,无手续费。

支付宝客服告诉新流财经,备用金与备用余额的额度不相冲突和占用,但备用余额实际上占用的是用户的借呗额度。

假如用户有1万元借呗额度,备用余额2000元,那么用户借了2000元的备用余额,借呗额度就剩下8000元。

简言之,“备用额度”是借呗的最新营销策略。

无可避免的流量苦战

无独有偶,今年微粒贷也在猛推类似的免息活动,借助微信朋友圈推广——每位用户都可以生成一个推广二维码,成为微粒贷合伙人,每邀请一位好友查看额度得20元,每邀请一位好友首次借款得30元。

4月末微粒贷该活动“因包含诱导分享、关注等诱导行为”已被微信停止访问后,近期重新上线,除邀请奖励外,还新增了15天免息券限时领取的诱惑。

借呗、微粒贷都在疯狂拉新、促活,反映的是消费贷市场对流量的争夺战已经进入真正的白热化阶段。

2020年,伴随风险攀升、“4倍LPR民间借贷利率上限”等多重因素的影响,消费贷市场的又一场流量苦战已经无可避免。

花呗、白条、微粒贷纷纷跳出生态圈营销,巨头们甚至纷纷不惜放下身段广招募代理,下场到社区门店,亲自地推,京东数科更是单独设立线下业务部门,今年也进行了力度不小的多轮拉新推广。

有分析认为,在对优质用户的争夺战中,零售信贷市场正面临获客方向向线下迁移的趋势,多家头部互金机构今年依然保持了强劲的线下业务团队推广,且格外注重多场景布局探索。

今年以来,房抵贷、白领贷款、公积金贷款等被银行、消费金融公司开发过多年的线下大额贷款市场又再次被点燃,也说明了这一趋势。

此外,要抢优质用户,下调产品利率是最重要的一个措施,毕竟优质用户可以在多家金融机构获得授信,决定其在何家机构借款的关键性因素便是更低的利率和更高的额度。

在这个竞争层面上,体现为比较有价格优势的传统大行和股份制银行都格外活跃。例如今年工商银行招商银行建设银行中国银行民生银行等均对旗下消费贷产品有过一波强势“放水”营销。(宇宙行疯了?旗下这款现金贷年利率统一降至4.35%!)

一些助贷平台虽然没有大肆推广提额免息活动,但新流财经了解到,包括360金融、乐信在内的多家头部助贷机构已经逐渐将新增资产的利率下调到IRR27%以内。亦有一些主打线下大额信贷产品的大型集团旗下的小贷公司直接将产品利率下调到IRR15.4%。

巨头的危机意识

尽管背靠大树好乘凉,微粒贷和借呗在微信和支付宝这两个月活分别超10亿、7亿的超级国民APP中拥有入口,但所有的迹象表明,他们仍然并不满足。

激活用户,或者说,为现有用户做好风控对任何平台而言都并非易事。

公开信息显示,截至2019年末,“微粒贷”已向全国近600座城市超过2800万客户发放超过4.6亿笔贷款,累计放款额超过3.7万亿元。

蚂蚁集团最新招股书虽然没有明确披露借呗的用户规模,但截止今年6月底过去的12个月期间,共有约5亿用户曾通过蚂蚁平台消费信贷服务获得贷款,此处的5亿用户包括花呗和借呗重叠用户。

毫无疑问,微粒贷和借呗的用户规模或者放贷量已经超过不少大型银行的消费贷业务,但在使用微信的用户中,还有9亿多用户没有使用过微粒贷,他们或许不满足微众银行的风控规则,没有额度,也可能是没有需求,或没有发现此产品。在支付宝的用户中,同样有2亿或者更多的用户没有使用过借呗产品。

这些没有被开发的用户,会是蚂蚁集团、微众银行未来的利润增长空间。

蚂蚁集团招股书显示,蚂蚁集团今年上半年营收725.28亿元,微贷科技业务(消费信贷及小微经营者信贷)对贡献达了近4成的收入,截至6月末,2.15万亿余额的微贷科技业务,其中大头是1.732万亿的消费信贷余额,也就是花呗和借呗。

微众银行这边就更厉害了,据了解,微粒贷上线头一年的利润,就足以养活整个微众银行团队。微众银行在2019年净利润39.5亿元,微粒贷一定是核心利润引擎。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近一两年来,监管部门对借呗、微粒贷这种助贷、联合贷业务的态度虽然没有明确“一刀切”,但已有迹象表明,这类新兴业态即将迎来趋严的监管环境。

比如今年7月,多家银行都收到了央行《关于开展线上联合消费贷款调查的紧急通知》,要求银行上报线上联合消费贷款余额,其中和花呗、借呗合作的规模还需要单独列明。

日前,央行副行长范一飞在第九届支付清算论坛上提出建议建立商业银行、互联网联合贷款专项统计制度,将该类业务纳入商业银行宏观审慎评估(MPA)。

多重因素影响下,无论是微粒贷还是借呗,都有压降利率的趋势。虽然二者并未正式发布公告,但事实上,已经有多位从业者向新流财经反馈其借呗日利率出现从万4到万3的变化。

利率降低最直接的便是影响利息收入,因此,要保住贷款余额,要维持利息收入,借呗、微粒贷这样的巨头产品也需要行动起来,不断开发更多用户,投放更多贷款。

巨头的危机意识更加表明当前消费金融市场已经进入全面承压状态。不管是线上现金贷还是线下大额信贷,都已经进入优质客户的全面争夺中。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