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消费金融

捷信集团:二季度业绩止颓,中国市场净利润4600万欧元|财报解读04

消费金融 丁丹 零壹财经 2018-09-11 阅读:24109

关键词:捷信消费金融中报消费金融二季度财报消费金融科技

纵观捷信2018年中报,净利润的数据亮眼,逆转了一季度末的净亏损。
二季度复苏势头强劲

1、资产提质,杠杆下降


作为捷信的主营业务,其净贷款存量在数量上较一季度末有显著增加,且占总资产的比亦有显著增加。捷信中报显示,截至报告期末,其净贷款余额为164.39亿欧元,较2018年一季度末和2017年年末分别增长7.95%和6.39%;净贷款余额占总资产的比升至75.54%,较2018年一季度和2017年年末分别增加6.45和3.75个百分点


就贷款增量来说,报告期内捷信实现贷款增加额100.31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同比增长3.71%;就季度数据而言,捷信二季度实现贷款增加额56.33亿欧元,较一季度43.98亿欧元增长28.08%,增幅显著。




在贷款存量和增量加速成长的同时,上半年在贷款资产的质量控制方面较一季度有显著好转。截至报告期末,捷信风险成本比率(注:风险成本比率=贷款减值损失/期初期末贷给消费者贷款的平均金额)为12.60%,较一季度下降2.3个百分点。不良贷款率有0.8%的小幅上升,但小于贷款的增长幅度。


捷信二季度净资产转增,杠杆率较一季度有所下降。截至报告期末,捷信净资产存量为18.43亿欧元,较一季度末增长4.12%;净资产占总资产的比升至8.5%,较一季度末增加50个BP。


2、损益发力,扭负为正

捷信在二季度实现净利润7100万欧元,弥补了一季度3100万欧元的净亏损,并在上半年末实现4000万欧元的净利累积。


作为一家消费信贷公司,生息资产(贷款)收益率的高低对分析捷信利润的增减具有指标性意义。报告期内捷信实现净利息收入15.42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45.20%;捷信二季度实现净利息收入7.82亿欧元,较一季度增长2.89%。



生息资产生息率持续攀登高位。报告期内生息资产生息率为15.80%,较去年同期增加2.9个百分点。


捷信本期适用了新的会计准则,根据新准则的要求,捷信本期提高了资产减值损失的计提比例,也因此其拨备覆盖率较去年同期和2017年年末分别增加了3个和10个百分点。倘若仍适用于旧准则,那么报告期内捷信的净利润水平将更高。


“中国熟,捷信足”

作为银监会批准设立的首批四家试点消费金融公司之一,捷信消费金融有限公司于2010年11月10日成立,截至目前是中国首家且唯一一家外商独资的消费金融公司。自捷信中国成立以来,中国市场便一直是对整个捷信集团各方面贡献最大的业务单元。

截至本报告期期末,中国分部实现总收入、净利息收入、资产总额、净资产额分别为16.92亿欧元、9.79亿欧元、114.94亿欧元和13.11亿欧元,分别占集团相关数据总额的64.24%、63.49%、52.82%和71.13%。


就净利润而言,中国分部亦对集团总部利润贡献最大,且两者变化相关性极高。


2018年一季度,由于受到2017年年末国内现金贷政策和国内宏观经济环境渐近萧条等因素影响,捷信中国分部业绩呈“过山车”式下滑,出现了8800万欧元的净损失,也因此导致了捷信集团一季度净利的“滑铁卢”。

进入二季度以来,随着对外部环境的进一步调整与适应及加强对风险成本比率的控制,中国市场经营状况显著好转,实现净利润4600万欧元,这亦使整个捷信集团在二季度实现了7100欧元的净利润,并在半年末扭亏为盈。


中国分部和整个捷信集团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中国熟,捷信足”。

业绩转暖分析

1、金融科技显红利


2018年上半年捷信集团持续加大对金融科技领域的投入,并为此专门调整了管理团队的分工,由专人负责该领域相关的研究与开发工作。捷信中报披露,报告期内捷信手机App月均使用人数接近1200万人,是去年同期月均使用人数的3倍。

作为业务最重要组成部分,捷信本期斥巨资在中国市场引入了先进的人工智能技术,以进一步提升人机交互能力,提高业务运行效率。如报告期内捷信将“声音机器人”(voicebots)和“聊天机器人”(chatbots)大范围地运用于中国市场,平均每天能借助其接听约50000通消费者的来电。随着智能机器人持续的运用和相关大数据的积累,相应的“学习曲线”效应将帮助捷信在未来进一步削减相关成本支出。

除在中国市场,捷信在其他市场亦重视金融科技体系的构建。如在较为成熟的俄罗斯市场斥资打造移动银行,推出了一款名为“我的信用申请”(MyCreditApplication)的手机App,使俄罗斯的消费者能够更加自如地使用诸如ApplePay、GooglePay等在内的主流支付工具进行相关转账和支付。

通过科技领域的持续投入,捷信进一步增强了消费者的粘性。中报显示,报告期内捷信活跃客户人数为2900万人,较一季度和去年同期分别增加0.35%和8.61%。


2、成本控制渐入佳境

截至报告期期末,捷信在各国市场各类形式的网点共有429,636个,较一季度末增长6.46%,较去年同期增加17.79%。网点数目的大幅增加也带来了营业总成本的上升。中报显示,捷信在报告期内支出的包括各类费用在内的营业总成本为8.78亿欧元,较去年同期增长18.01%;二季度营业总成本的支出为4.43亿欧元,较一季度末增加1.84%。




尽管成本增长,但捷信成本收入比大幅下降。报告期内捷信成本收入比为45.40%,较去年同期下降7.82个百分点;二季度成本收入比为45.69%,较一季度下降58个BP。



捷信如何在成本上升的情况下实现成本收入比的下降,进而优化了成本控制?主要有以下两点原因:

首先,收入相对成本增幅更大。报告期内捷信实现营业总收入19.34亿欧元,相较去年同期增长38.34%,相应成本增加为18.01%;以季度数据来看,捷信二季度实现营业总收入9.82亿欧元,较一季度同比增加3.15%,而同期成本增加为1.84%。



收入的增加可归因为捷信在各市场金融科技的深入运用,市场渗透率的增加,渠道的进一步拓宽等。如在印度市场,捷信贷款数量较去年同期增加了87.6%,活跃用户人数增加至约300万人,较去年同期增加了约40%;在越南市场,捷信通过加强与当地主要电瓶车、摩托车生产商,新增贷款数较去年同期增长了24%。中国市场贡献也较大。

其次,捷信在报告期内裁冗增效,增强了经营效率。截至报告期期末,捷信雇员总人数为13.08万人,较一季度末和去年同期分别减少6.64%和9.67%。


雇员数量的下降主要归功于技术的日渐成熟,以及捷信合理地利用合作伙伴的人力资源。如上文所说,捷信加大了人工智能领域的投入力度,并尽可能利用互联网进行获客和营销。上述做法对于节约人力成本大有裨益,且随着技术的持续运用,“学习效应”将进一步凸显,边际成本或将进一步下降。捷信在报告期内持续强化了对合作伙伴人力资源的合理运用。以印度为例,报告期内捷信进一步将其POS机网络操作工作交给合作零售商的雇员,交付规模较去年同期扩大了约2倍,此举措亦有助捷信节约人力成本。

另外,捷信本期赋予了其网点更高的科技含量。举例来说,捷信已在中国和印度的全面实现了无纸化操作,这不仅提升了客户体验,更降低了成本。

3、跨国经营日臻成熟

捷信是总部设在捷克的金融服务集团,在世界各地设有诸多分部。捷信将其下设跨国分部设为三类,一类是成熟市场,如俄罗斯、哈萨克斯坦、越南、捷克等,一类是成长中的市场,如菲律宾、印度尼西亚、印度等;基于中国市场的特殊性,将其进行单列。


根据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理论,企业可以根据本土适应性和适应能力的强弱以及全球协作程度的高低,将企业的国际化经营战略分为四个类型,即国际战略、多国本土化战略、全球化战略和跨国战略。如下图所示。


若按照上述分类口径,捷信的全球化布局应被归入多国本土化战略一类。因为其各个分部都依据所在国国情,制定自身战略,本土化程度高;各市场之间的协作效应并不是很强。表面上看,这种经营模式最大的缺点是各个市场相对隔离,难以形成规模经济。但捷信在实际发展中已较好地规避了该模式的某些缺点。以金融科技的运用为例,相对中国而言,俄罗斯、印尼、菲律宾等国家在互联网的普及和运用方面相对落后,发展阶段滞后,若一项技术可以在中国得到有效运用,则亦可以在他国进行试点和运用,从而节约前期研发支出,形成“知识外溢”效应。

业务发展隐忧

捷信中报整体尚算亮眼,扭转了一季度的大额净亏损,且在半年末实现约4000万欧元的净利润。

但捷信管理层亦有需要关注的问题。首先,中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趋于严峻。作为与捷信集团荣辱与共的业务单元,中国分部的盈利与否意义重大。2018年上半年以来,中国GDP增速方面下滑、社会消费增速较之前年度有明显放缓,这些都需要捷信管理层重视。



其次,同业竞争加剧,资产收益率下降。现阶段中国国内共有25家经银监会审批的消费金融公司,且多为国内银行系,资金实力雄厚,市场竞争日渐激烈。捷信无论是相对于报告期末,还是相对于去年同期,平均资产收益率和平均净资产收益率方面都有了较大幅度的下降。


结束语

纵观捷信2018年中报,净利润的数据亮眼。逆转了一季度末的净亏损,在报告期末实现了净盈利,二季度贡献巨大。作为捷信集团最重要、贡献最大的业务单位,中国分部二季度强劲复苏是捷信业绩止颓最主要的原因之一,二者之间可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

对于捷信二季度业绩的反弹,金融科技的持续运用当是最重要的源动力。诸如中国市场智能语音机器人的运用、俄罗斯分部业务的加速互联网化等,捷信在客户粘性增加的同时,也使得本期贷款增量、存量方面都有增长。金融科技的优势在于随着相关技术的持续运用及大数据的积累,“学习曲线”效应将进一步降低获客和扩容等的边际成本,并进一步增强规模经济效应。放眼未来,持续强化金融科技的运用是捷信不二的发展道路。

捷信中报成绩的取得,可将其归因为捷信在金融科技领域持续投入带来红利、成本控制渐入佳境和跨国战略日臻成熟。同时,成绩背后的隐忧亦需捷信管理层警醒,主要包括中国国内宏观经济形势趋于严峻、整体资产收益率下降。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强监管继续发酵,中邮消费金融暂停“邮你贷”业务

下一篇>消费金融周报|传苏宁消金总经理陈鸣离职,公司股东南京银行还有退出意向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3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