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庞氏骗局简史:从庞兹到麦道夫的金融骗局

董毅智 · 零壹财经 2016-11-09 10:17:14 阅读:11715

关键词:人民币基金外汇票据美元

(一) 庞氏骗局被称作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在中国又称“老鼠会”、“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敛财游戏。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庞氏骗局的由来。 这...

(一)

庞氏骗局被称作是一种最古老和最常见的投资诈骗,这种骗术是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在中国又称“老鼠会”、“拆东墙补西墙”、“空手套白狼”,是目前世界上流行最广泛的敛财游戏。虽形式多样,但万变不离其宗,今天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庞氏骗局的由来。

这是一个发生在上世纪20年代的真实故事,是美国金融史上最著名的骗局。直到现在,这个故事里闪现的金融手段还在许多国家的资本市场上辗转流传,还是众多投机者聚敛财富的那根魔术棒。而它的制造者——查尔斯·庞兹——在这昙花一现的“成功”背后,却充满人生传奇。

1882年,庞兹出生于意大利一个没落的贵族家庭,从小受母亲的影响很深。庞兹的母亲一直梦想着有朝一日,自己的儿子能飞黄腾达,重振家族那已遥不可追的荣光。庞兹带着母亲的期盼与所谓的贵族精神,进入了古老的罗马大学。与真正的贵族纨绔子弟相比,庞兹在金钱上缺乏底气。但他却同样大手大脚地挥霍,过着极其奢华的大学生活。这使他迅速沦为了一个穷困潦倒的花花公子,并且彻底断送了自己的学业。

为了洗刷在罗马的耻辱,庞兹急切地想要追逐财富。他怀揣叔叔给的200美金,只身横渡大西洋,寻求他的美国梦。可是,最初的经历几乎都是挫折、厄运和失败。与数百万新移民一样,庞兹在生活的底层苦苦挣扎。从杂货店伙计、路边推销员到洗盘子的小工,庞兹都做过。最糟糕的时候,他甚至还因付不起房租而睡在路边的公园里。

庞兹的发迹,始于他偶然发现的国际邮政代金券之间的利率差价。

由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各国利率波动很大。然而,国际邮政货币体系依据的是罗马条约,邮价与各缔约国货币之间的利率是固定的。例如,一张回邮代金券价值30分西班牙比塞塔,而1美元可兑换6.66元西班牙比塞塔,于是1美元在西班牙可购买22张代金券;运回美国,这样的一张代金券就相当于6美分,扣除手续费, 1美元换到的22张代金券再回到美国就变成价值1美元10美分。这意味着在西班牙购买代金券在波士顿兑换,将有10%的利润。随着一些国家货币的大幅贬值,使得货币的价值由于使用地点不同而大相径庭,这的确在理论上为回邮代金券的投机提供了可能。当然,这在实际的操作中几乎是不可能的,因为回邮代金券无法变现;同时,各邮政缔约国总共发行的代金券数量有限,并不具备大规模投资的可能。

利用汇率差价与中间的过桥货币获利,现在是外汇市场通行的做法,但是在庞兹的年代,这一理念还是非常先进的。庞兹计划的唯一问题是,如何用代金券在美国换成邮票,再把邮票换成等值的现金。

但是,庞兹不管这些,他也知道回邮代金券购买和变现的困难,但他天性乐观、富于冒险,他相信这些操作细节可以推到明天再解决。虽然到最后他都没有解决这些关键问题,甚至也没有购买多少回邮代金券,但他的生意就此展开了。因为他要销售的并不是回邮代金券这种商品,而是他的创意。

1920年7月24日,《波士顿邮报》登出了一则不寻常的报道,内容是:“三个月内让你的金钱翻一倍,庞兹在45天内付给投资者50%的利息——吸引了数千名投资者,国际代金券的交易利用低汇率获得利润。”这条消息一出,波士顿的人们都为之疯狂。

在如此优厚的利润面前,尽管有人心存疑虑,但毕竟人们大都难以抵御金钱的诱惑,投资者蜂拥而至。当庞兹利用第二批投资者的钱支付了第一批投资者的利息之后,“第一批投资者获利丰厚”的消息便迅速传播开来。于是,几乎整个波士顿的人们都争着将自己的钱交给庞兹。随着大量资本的涌入,庞兹的个人财富也很快达到了千万美金的级别。一个令人炫目的金融传奇诞生了。当一年后东窗事发时,庞兹一共吸收了约800万美元,800万美元在现在看来并不算什么,但当时足可以导致一家银行崩溃。而他的手上其实只有价值61美元的邮政代金券。

在20世纪初期的美国,类似销售“让你的钱翻倍”的机器,“能治病的香烟”这样的故事并不鲜见。那是一个敢想就有钱赚的时代。但庞兹不同于一般骗子的高明之处在于:他从一开始就进入了资本运作的阶段,将他的财富创意当作一种融资的工具,他销售的不是具体的产品,而是金融产品。

但是庞兹集资了巨额款项之后,并没有做什么,而是买了一百多套西服,兜里也塞满了钱。他的女秘书兼情人也是如此,衣兜里都是钱。他几乎没有进行实质上的套利交易,全部用于自己大肆挥霍。《华尔街日报》一个编辑揭露他,说他并没有做实质上的套利操作,只是找了个借口吸引投资人的钱,然后用于自己的挥霍。一经举报,大量投资人就去庞兹那里挤兑,但是他拿了4万多人一生积蓄的钱跑了。后来,查出一共集资1800万美元,他花了300多万美元,情况还是可以接受,剩下的钱被追查回来,返还给投资人。如果,庞兹他拿集资的钱做交易的话,理论上能做1.8亿次邮汇交易,但实际上他只做了2次。此次骗局,一共经历了7个月左右时间,庞兹再次被捕入狱。完事了,他出来以后,还要搞这种事情,一辈子都不闲着。

后来,他遇到墨索里尼,到了意大利航空公司去做,但是二战以后意大利航空公司关了,他又去了巴西教英语,一个意大利人在巴西教英语,很悲催。最后,庞兹又是以悲剧结尾的,在贫民医院里死了,兜里留下了75美元。唯一值得欣慰的是他的老婆,无论在他人生大起大落的时候都是不离不弃的,说明这个人身上还是有点魔力的。

了解完这个故事后,我们再来看一下庞氏骗局的特征。首先,庞氏骗局强调的是低风险、高回报,只要投资肯定赚钱。然后,就是给投资人设计一个投资思路,怎么样投资,收益会远远高于市场平均水平。最后,他不会强调这个方式到底是可行的还是不可行的,哪怕可行风险有多大,他不会讲的。总是强调一点,就是只要做就会有高收益。显然,金融学原理告诉我们,要想获高收益,就得承担高风险,天上不会掉馅饼下来,市场是有效的。

既然投资回报难以实现,那怎么回报客户,那就是拆东墙补西墙,不断发展客户数量,集资同时给老客户回报,但是风险很大。直到全部人都深陷于此,或者当人们意识到问题时,大家都不在参与,那么庞氏骗局就此破灭。

一个骗局,如果没有一点合理的内核,是不可能长期欺骗那么多人的。只有认清这个合理内核,才能战胜骗局的组织者。所谓合理内核是什么?为什么能被如此多的人认同?人都是自私和贪婪的,正是因为人的本性的弱点,才有人加以利用,才有人会被利用。

庞氏骗局是世界各大骗局的骗术之根,查尔斯·庞兹制造的“庞氏骗局”是20世纪最典型的骗局之一,后来的许多骗术都是从“庞氏骗局”衍生出来的。后文我们将详细介绍。

(二)

一位不善交际的老人,一份使人心动的回报,一段令人艳羡的业绩,构成了一个投资的神话。然而,是神话就有破灭的一天,2009年3月12日,涉嫌诈骗全球不同客户500亿美元之巨的美国纳斯达克股票市场公司前董事会主席伯纳德·麦道夫低头认罪。《纽约时报》说,这可能是华尔街历史上最大的欺诈案。

1960年,麦道夫从法学院毕业后拿着自己在海滩上做救生员赚来的5000美元,创立了麦道夫投资证券公司,并因此闻名华尔街。据说麦道夫把自己搞的非常神秘,甚至在很多人看来,把钱投给麦道夫已经成为一种身份的象征。麦道夫从不解释投资用做什么,而如果你问得太多,他会把你踢出局。

据悉,在很多投资老手们看来,向麦道夫的公司投资,他们担心的不是损失金钱,而是损失赚钱的机会。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直到麦道夫向其中一名儿子透露,客户要求赎回70亿美元投资,令他出现资金周转问题。于是,这场可能是美国历史上金额最大的欺诈案,才暴露在世人眼前。

由于面临高达70亿美元资金赎回压力,无法再撑下去,麦道夫才向自己的儿子承认,自己炮制的是一个巨型金字塔层压式“庞氏骗局”,前后共诈骗客户500亿美元。震惊之余,当晚麦道夫的两个儿子将该重大事件转告了律师,律师就通知了联邦当局。调查人员抵达麦道夫寓所时,麦道夫已?知FBI调查人员来意,承认“以不存在的钱支付给投资者”,指自己已破产,已有坐牢准备。?麦道夫欺诈案受害者包括美国多家公司和欧洲、日本众多投资者,其中不乏响当当的大人物和大公司。

“庞氏骗局”通常撑不了多久就会被揭穿,但麦道夫却成功地维持了近20年。究其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首先,麦道夫“白璧无瑕”的从业记录和“传奇人物”身份为他赢得了广泛的信任。麦道夫是倡导场外电子交易的先驱之一,致力于推动建立交易透明化、公平化机制。他行事低调,为人谦和,从不夸夸其谈,个人信誉一直非常好。

其次,麦道夫深谙投资者心理。他向客户承诺的年投资回报率一般在百分之十几左右,并非高得离谱,而且每个月都会向客户提交投资报告,而客户也随时能够在数日之内赎回资金,使投资者们不虞有诈。

同时,麦道夫处事十分谨慎。联邦调查局的起诉书显示,麦道夫公司的资产管理部门和交易部门分别在不同的楼层办公,麦道夫对公司财务状况一直秘而不宣,而投资顾问业务的所有账目、文件都被麦道夫“锁在保险箱里”。他也从不向外界披露投资业务的基本信息。

另外,麦道夫非常善于为自己营造神秘氛围。他摸透了富人的心理,不接受投资者主动上门,而是“邀请”客户加入。这样的行骗方式让那些好不容易“入围”的投资者不觉“可疑”,因为他们即使怀疑麦道夫的投资策略,也不会怀疑那些介绍自己加入的、已经赚到钱的人。??

麦道夫案再一次暴露了美国金融监管不力的弊病。据美国媒体披露,联邦调查机构在调查中发现,麦道夫公司运营的一个资金管理部门从来没有按规定在证交会注册,而自2006年9月麦道夫注册其投资顾问业务以来,证交会也从来没有按惯例检查过其账目。事实上,证交会曾于1992年、2005年和2007年三次对麦道夫公司进行审查,但是均未提请采取法律行动。在过去10多年间,有不少业内人士、媒体记者对麦道夫的投资奇迹提出过质疑,甚至向证交会举报麦道夫,也都没有促成对其的调查。

其实,投资麦道夫的投资者很多都是高手。但是可能正是他们的聪明而耽误了自己。他们以各种所谓的投资理论为自己找理由,终于掉进了陷阱。如果只有这样的惨痛损失才能让人清醒的话,那实在太可悲了。

(三)

随着中国改革开放的进程,改头换面的“庞氏骗局”大量进入中国。在上个世纪80年代,我国南方地区曾经出现一种“老鼠会”,就是“庞氏骗局”的翻版。而更令人熟知的“庞氏骗局”改进版,就是各种各样的传销。一些在中国发生的非法集资案,大多也都是“庞氏骗局”的再现。

中国PE第一案

美国著名的华尔街金融大亨麦道夫的“庞氏骗局”对投资者的影响仍未散去。在中国,一个只有28岁的年轻人也学起了麦道夫“拆东墙补西墙”的手段,但最终因无法归还集资人资金而受到起诉。

出生于1982年的黄浩是原德厚资本执行合伙人、原汇乐集团董事长,因涉嫌集资诈骗罪和非法经营罪被起诉,检方指控,从2006年至2009年,黄浩以谎编集资理由,以成立创投公司和私募基金为名,先后成立汇乐、汇义、汇仁、汇乐宏宇、宏石置业、生标科技、德浩投资等9家公司,且募集对象是社会广大的不特定人群,涉案金额高达1.78亿元,涉及人数达到720人之多,且多是年龄超过60岁,甚至达到80岁的老年人。但现在这些所谓创投公司,直至案发,既无盈利也无经营活动,所募集的资金根本无法归还给集资人。黄浩当庭表示认罪。

陈伟说,这就像是一个 中国的“庞氏骗局”。不同的是,前者是经过精心策划的“杰作”,而后者是粗制滥造的“闹剧”。

诸如“黄浩案”的事件仍在不断上演。

从民间融资到“非法集资”

1994年4月11日,经最高法院核准,北京市长城机电科技产业公司(下称长城机电)总裁沈太福被处决。

该案是改革开放后“非法集资第一案”,最终被认定集资13.7亿元,波及20余万人。因为此案,1995年5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的《商业银行法》首次提出“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的概念。

1984年,30岁的沈太福辞职下海,积累一些资金。1990年6月,辽宁省阜新矿务局工程师屈维谦、吴江因一项发明专利寻求合作,而与沈一拍即合。

虽然双方对这个技术发展前景看好,但却没有足够资金投入生产,银行也对这个项目没兴趣,这时候,沈太福想到了民间融资。1992年和1993年中国投资热情高涨,沿海民间拆借资金年利息在16%~20%之间。沈太福将自己项目的融资利率定在了24%。后来,沈太福被判处死刑。1993年,为整顿金融秩序,国务院发布《关于坚决制止乱集资和加强债券发行管理工作的通知》,规定任何地区、部门、企事业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在国务院有关规定之外以各种名义乱集资。1995年被称为“中国金融立法年”。这一年,全国人大及其常委会先后颁布了“五法一决定”:《中国人民银行法》《商业银行法》《担保法》《票据法》《保险法》以及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破坏金融秩序犯罪的决定》,基本确立了中国的金融制度。正式确定了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和集资诈骗罪。1998年4月,国务院颁布《非法金融机构和非法金融业务活动取缔办法》,正式使用了“非法集资”的概念。

万里大造林的来龙去脉

“万里大造林、利国又利民”……这句国人极为耳熟的电视广告用语,蛊惑了多少人把血汗钱投入他们并不熟悉的林业?2007年8月22日,当法律之网罩向绿色梦幻制造者--内蒙古万里大造林有限公司董事长陈相贵、总经理刘艳英等多名高管的时候,他们已经非法吸纳了社会公众资金13亿元。

万里大造林公司以“今天投入2.66万元,8年后回报18万元”等广告宣传,诱使大量投资人陷入集资陷阱。他们没想到,陈相贵与营销队伍是一个“金字塔”形的利益共同体。陈相贵坐在塔尖上获大利,往下每个层级都有不同的利益。记者从通辽市科尔沁区人民法院的一份刑事判决书上看到,万里大造林抚顺分公司营销部长李延昭2004年7月的销售业绩提成款是4.9万多元,8月份是4.1万多元,9月份是4.2万多元;营销部长吕光辉2004年7月份的销售业绩提成款是7.2万元,8月份是3.3万多元,9月份是3.7万多元……林地买卖火的时候,公司在12个省区市设了99个分公司,卖林人与买林人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司法审计显示,万里大造林公司向业务员发放业绩提成款达2亿元。一个往沙地里撒钱的企业,巨额提成款从哪里来?就得掏买林人的钱!

蚁X神非法集资诈骗30亿

以养蚂蚁致富为诱饵,营口东华经贸(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兼总经理汪振东非法集资诈骗人民币29.9亿多元。经最高人民法院核准,汪振东在辽宁省营口市被执行死刑。

51岁的汪振东是辽宁省盖州市榜式堡村人。最高人民法院刑事裁定书认定,2002年5月至2004年12月,汪振东以盖州市宇晨养殖场、营口东华生态养殖公司等企业的名义,在未经国家金融管理部门批准、无资金保证能力的情况下,以高额回报为诱饵,采取用后笔集资款兑付前笔集资款本金和利息的手段,诱骗蚂蚁养殖户与其所属公司签订《蚂蚁养殖购销合同》共计109161份,非法募集资金人民币29.9499亿元。

上述资金中,除偿还部分养殖户本金14.755亿元及支付高额利息7.2147亿元、东华集团下属企业占用1.9959亿元外,剩余款项被汪振东个人以广告宣传、企业庆典、赞助、偿还个人贷款、借给个人或单位使用等各种形式支出,案发前尚有7.9802亿元无法返还。汪振东的行为已构成集资诈骗罪,诈骗数额特别巨大,并造成特别巨大经济损失,还导致1人自杀身亡,犯罪情节特别恶劣。

河北三地合作社帝国崩塌

2014年12月18日晚,警察控制了隆尧县魏庄镇肖东村的巩群海一家,他的儿子、儿媳被隆尧县公安局以涉嫌非法吸收公众存款罪刑拘。该案涉及全国16个省市,涉嫌非法集资80多亿元,集资人数超10万人!

年届六十的巩群海,于2007年7月在隆尧县工商局注册了三地合作社。在隆尧县、柏乡县等地,憧憬过上好日子的农民纷纷入社。巩群海曾许下承诺,“在三地合作社入股1万元,即可得到100袋面粉。除此之外,4个月利息30%,1年利息100%。如想退社,返还本金和利息,已被食用的面粉免费赠送。”

柏乡县南黄泥村前黄大队一位村官说,即便是已被当地警方查处,三地合作社在河北部分农民心目中,依旧是“救世主”般存在。因为前期入社的人,从这场游戏中得到了利益。这样的“实惠”至今仍影响着那些入社农民,他们通过上访等方式,要求释放巩群海等三地合作社高层。这场“庞氏骗局”当中,三地合作社的分社社长、代办员,正是资金漏洞的主要制造者之一。这个群体中充斥着短期暴富的神话。

“德隆神话”在汉终结

自1997年3月起,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先后利用金新信托、德恒证券、中企东方三个公司操作“老三股”即新疆屯河、合金投资、“湘火炬A”。新疆德隆、德隆国际则集中资金、利用资金优势、持股优势,采取连续买卖、自买自卖等手法,长期大量买卖“老三股”,造成三支股票价格波动异常,股票价格长期居高,获取大量不正当利益。

截至2004年4月14日,新疆德隆、德隆国际累计买入“老三股”678.36亿元,累计卖出“老三股”621.83亿元,余股市值为113.14亿元,余股成本为162.30亿元,累计直接账面盈利98.61亿元,累计获利市值48.99亿元的股票。

德隆旗下机构一直从事“保底委托理财”业务。法院裁定这种“保底委托理财”业务是一种变相的“非法吸收公众存款”行为,判决书认定:“友联等金融机构……吸收公众存款32658笔或与693个单位和1073名个人签订合同,变相吸收公众存款437.437亿余元,其中未兑付资金余额为 167.052亿余元人民币”。法院判决书认定“保底委托理财”,即承诺保底和支付固定收益获取客户资金的方式,其行为不符合证券市场的资产管理特征,与吸收存款还本付息的基本性质一致,应属变相吸收公众存款。

戏法人人会变,各有巧妙不同。对照华尔街的弥天骗局,很自然要去寻找中国式的“庞氏骗局”。稍加回顾,类似案例可信手拈来,除了时间、地点不同,人员、金额有别外,欺诈手段几乎如出一辙。盘点倒下了的中国的“庞氏”们不难发现,不论是以投资高利润的实业项目,还是进行高回报的委托理财,一旦资金断裂,骗局败露,几乎都会被集中指向四个字:非法集资。对于投资者来说,我们需要关心的是下一个“庞氏”是谁。

(四)

一夜暴富是许多人的梦想,正是人们追求一夜暴富的心态造就了庞氏骗局的产生。庞氏骗局总是以复杂的数学模型、高额的收益回报以及低风险甚至零风险掩盖其金融诈骗的本质。面对种种诱惑,许多人不懂得如何分辨真假,本文旨在让人们了解庞氏骗局的原理从而加强对这些骗局的的防范意识,做出相应的防范措施。

一、庞氏骗局的由来与发展

前文我们已经提到过,庞氏骗局是由一个名叫查尔斯-庞兹的投机商人“发明”的。简单说来“旁氏骗局”是指以高资金回报率为许诺,骗取投资者投资,用后来投资者的投资去偿付前期投资者的欺骗行为。最为著名的庞氏骗局案例莫过于2008年底浮出水面的“麦道夫诈骗案件”。不幸的是,近年来,“庞氏骗局”在中国也大行其道,受害者众多,从过去的“万里大造林”到“世界通”案,传销类案件这种典型的“庞氏骗局”案件在我国可谓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于此同时,像“东阳吴英集资诈骗案”、“丽水小姑娘集资诈骗案”等以非法集资为代表的新型的“庞氏骗局”案件在我国可谓是大江南北红极一时。此外,以“世纪黄金案”、“荣鑫洋黄金案”等为代表的非法经营黄金期货案在我国同样是泛滥成灾。据不完全统计,在互联网上存在过的各类黄金期货内盘总共有多达300余个,而被查处的案件仅仅不到十起,可想而知有多少骗子在攫取了大量的不义之财后依然逍遥法外。

二、庞氏骗局的典型特征

综合分析中外各类“庞氏骗局”的欺骗手段都具有以下几方面的典型特征:

1、骗子为了达到吸引投资的目的往往会不计成本树立良好的形象及口碑,并利用种种手段建立人脉网。大洋彼岸的麦道夫,在美国达拉斯、芝加哥、波士顿和明尼阿波利斯等城市编织关系网,利用高尔夫球会所、鸡尾酒会等奢华场所接触投资者,并以慈善的名义捐款数千万美元,赢得了华丽的外衣。在中国,“万里大造林”不惜重金礼聘明星为其代言在中央电视台刊登广告;东阳富姐吴英则同样通通种种手段将自己包装成一个商业奇才,将“本色集团”包装为一个热心公益、锐意进取的大公司;?“世纪黄金案”的主谋张勇在数年的经营过程中通过本地的各大媒体广泛宣传其黄金期货交易,使得数以千计的投资者以为找到了发财的良机并将毕生的积蓄投入其中。?

2、在树立口碑建立人脉网后向投资者灌输其所谓“投资必赚”理念并给予投资者相应的投资回报。在麦道夫的“庞氏骗局”中,其向投资者稳定地提供每年10%的投资收益,单纯从这10%来看收益似乎并不高,但要知道其所给予的收益是不分年景、不分行情好坏的,有不少金融学家老早就指出这种只赚不赔的利润率是任何形式的投资都不可能实现的,但在泡沫尚未破灭之前理智的声音总是很难令人听到。在我们身边的“庞氏骗局”案件中,骗子所提供的利润甚至达到麦道夫的数倍甚至是数十倍之多,如此疯狂的回报给投资者带来的不是警惕反而是更加疯狂的追加投资。

3、发展“金字塔型下线”以维持其庞大的开销。麦道夫利用朋友、家人和生意伙伴发展“下线”,有的人因成功“引资”而获取佣金。一些“下线”又发展新“下线”。证券分析师斯普林向麦氏基金投资1100万美元,占个人净资产的95%。他还为麦氏吸引数十位“下线”,其中既有投资5万美元的普通教师,又有一掷百万美元的企业家。在“吴英案件”中,吴英利用其在东阳的广泛影响力发展了众多的“下线”,他们利用浙江民间资本雄厚的特点不断以“高息”为诱饵诱使群众将资金投入其公司直至泡沫破裂的那一天。

三、庞氏骗局的防范

庞氏骗局最大特点便是具有较强的欺骗性,同时持续的时间一般较长。像麦道夫的骗局持续时间长达20余年,我国的“吴英案件”也持续有数年时间,给广大投资人带来的损失可谓是毁灭性的,甚至有不少投资人在绝望之际走上了不归之路。如何防范此类骗局的发生成为了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笔者认为应从以下几方面着手进行防范:?

1、政府应加强法律监管。

过去美国一向崇尚自由的经济政策,对于投行的监管相当薄弱,这也成为了麦道夫之所以可以行骗20余年的一大原因,早在克林顿政府时期,即有人向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提出,麦道夫的投资策略不可能赚钱,因此怀疑其涉嫌“庞氏骗局”。但很可惜的是,证交会未能一查到底,致使麦道夫将投资策略略作更改就蒙混过关,案件最终暴露后,证交会也因此名誉扫地。当前,加强金融监管已成为美国各界热议的话题,相关各种审查机制正在制定和完善之中。具体到我们国家,政府对于此类涉嫌“庞氏骗局”的企业或是个人尚缺乏有效的监管机制,甚至有些地方政府官员出于种种目的利用手中权力对于此类骗局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当前诸如“只要资金链不断裂就不主动进行查处”的政策本人认为实在是有值得商榷之处,因为只要是“庞氏骗局”就必然有最终破裂的一天,此类政策无异于鼓励“麦道夫们”再去骗更多的人来维持这个骗局,发现以后不查处等到以后涉及面大了相信就更加难以处置了。

2、尊重经济发展的客观规律。

从经济学角度看,没有一项投资是完全无风险的。任何显赫的名字,哪怕是巴菲特,也并非无可置疑的。麦道夫骗局之所以能够成立,与其“赚钱神话”是分不开的。但作为一个投资基金,在相对比较成熟的美国市场,不管是熊市牛市,每年都能有10%甚至更高的投资收益,用许多美国分析师的话说,“这是好得让人难以想象的事实”。在美国尚且如此,在投资环境还相当不成熟的中国,吴英们向投资者许诺的高息又究竟是靠什么实现的呢?相信会去考虑这个问题的投资者可谓是凤毛麟角,广大的投资者都已经被吴英们的个人魅力和客观的投资回报搞得神魂颠倒,哪会去考虑这种问题。因此作为政府就应当通过各种手段揭露类似的骗局,让投资者清醒地认识到风险与回报永远是成正比的,世界上不存在低风险甚至零风险但是高回报的投资项目,如果有那只能是骗人的。

3、完善信息披露制度,加强审计的独立性。

金融市场是投资与投机并存的市场,信息是决定市场价格的重要要素。而在一个不可能完全完善的市场中,信?息不对称是金融市场中的基本常态。因此,市场监管制度的前提往往是确立强有力的信息披露制度,确保经过审计?的财务报告真实、可信,使投资者获得知情权。如果听任信息披露违规,市场的公信力将被不断削弱。因而,信息?披露法律制度成为英美等成熟市场国家证券法律的核心与基石,世界各国金融市场无不对其备加推崇。在麦道夫欺诈案中,麦道夫庞氏骗术的得逞,也证明了信息披露制度虽然日趋完善,却未得到投资者和监管层的充分重视。

四、结论

庞氏骗局自产生以来就出现了很多的形式,但是它当中的特征本质是从来不变的。通过对其本质特征的分析,我们不难发现这是一个骗局,一个以高额收益作为诱饵的骗局。学习一些基本的金融知识,提高我们对投资的认识,从而防止由于对投资的一窍不通而上了骗子的当,受到金钱上的损失。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7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