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互联网+

从京东金融到京东数科: 一次可能华丽但不够优雅的转身

互联网+ 滕磊 零壹财经 2018-11-02 阅读:20566

关键词:京东数科京东金融更名去金融化金融科技

京东金融尽管称得上是一家大公司,但其主营业务收入都离不开京东电商体系,显然离伟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9月17日晚19点06分,刚刚从京东金融更名的京东数科发了更名后的第一条微博:“今天是特别的一天,认同的请举手”,并与京东手机通讯的微博来了一段“兄弟你哪位?”“还是你兄弟”的问答互动。

对于京东金融来说,也许9月17日确实是特别的一天,但仅仅通过微博、今日头条、抖音改名显然是不可能说服坊间举手认同的。而如果改名之后的京东数科还是原来那个兄弟的话,这个兄弟必须真正拿出让人刮目相看的实力,才能让这一天变得真的特别。显然,京东金融向数字科技定位的转身仍在进行中:从9月30日到10月26日是其征集广告语和新版LOGO的时间,10月18日又上线了五周年新版APP,而官网目前仍然是京东金融,而非京东数科……但以上种种,更多是京东金融表象上的变化,真正完成从金融企业到科技企业的转身,还需要业务线上的深度耕耘。也许能带来一个千亿美元估值科技公司的转身堪称华丽,但对京东来说这一过程已经注定谈不上优雅。

一、从大到伟大才叫华丽

(一)大公司的样子


京东金融显然已经是一家大公司。根据上海清算所发布的《北京京东世纪贸易有限公司2018年度第一期资产支持票据(债券通)优先B级》显示,京东世纪贸易在2015年至2017年总资产分别为685.31亿元,1081.7亿元与1571.12亿元,净利润分别为10.14亿元,28.22亿元与70.28亿元。其中,京东金融在2018年第一季度则实现盈利,净利润为2140万元。

表1表示了京东金融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其构成情况,可以看出在2017年第四季度,其主营业务收入已经来到了332.78亿元,显然是一家标准的“大公司”的体量。而2018年7月,京东金融宣布B轮融资130亿元,其市场估值约1330亿人民币,也已经是一家不折不扣的独角兽公司了。

表1:京东金融的主营业务收入及其构成


京东金融业务高度依赖京东电商体系。数据显示,京东金融的收入组成中,消费金融的收入占比持续上升,到2017年第四季度,已经占到了总收入的55%。供应链金融是京东金融的第二大收入来源,尽管没有确切的收入占比数据,但考虑供应链贷款余额226亿,约为消费金融贷款余额485亿的一般,可以大致估计其在总收入中的占比。而无论是消费金融还是供应链金融,其主要业务产品京东白条和京保贝都紧密依赖于京东电商体系。对于京东金融的另一大业务板块网络支付业务来说,支付业务收入在2017年有85%来自于京东体系内的交易,而这一数字在2016年Q1时为73%,支付业务对京东体系的依赖度不仅很高,而且还有所上升。

伟大的公司应该有更高的追求。京东金融尽管称得上是一家大公司,但其主营业务收入都离不开京东电商体系,显然离伟大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一方面,经过几年的摸索发展,互联网科技公司以商业流量数据为基础仅靠通道优势就可以躺着赚钱的好日子已经到头了,当然,不可否认正是这种傻白甜式的赚钱方式让包括蚂蚁金服、京东、腾讯等将触角伸向了金融领域。而另一方面,伟大公司显然也不会沉醉于这种躺着赚钱的日子里不思进取,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科技技术迅猛发展,正是被这些有远大志向的企业推动着进入金融领域,完美打通新科技与新金融共同拥有的数字基因。

(二)伟大的公司什么样?

京东的B2B2C战略。正是在这样的背景下,京东金融首先提出“让金融的回归金融,让科技的回归科技”的B2B2C战略:第一个B是服务于第二个B的京东金融,第二个B则是服务中小微金融消费者的金融机构,未来也可能是非金融企业、政府机构,而中小微金融消费者就是那个C,由此,京东金融是“通过B2B2C的方式为金融机构提供企业级服务”。

尽管有质疑和嘲讽,但京东确有成为伟大公司的潜质。显然,京东金融将金融机构提供企业服务作为其业务原点,是其从ToC到ToB的重要转变,也许更是其成为伟大公司的开端。相对C端业务来讲,企业服务市场是真正的蓝海市场。犹记当年马云的一声“银行不改变,我们就改变银行”引来了无数叫好,为的就是金融科技对传统金融颠覆性改变的期望;当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数字科技的时候,又引来一片叫好,为的仍然是新金融的诞生;而当那些金融科技公司已然成为新金融,并再次向科技公司转型立志为传统金融提供技术服务的时候,媒体好像少了一些叫好声,而是夹杂了质疑和嘲讽。而也许正是这种质疑和嘲讽,让准备埋头扎根于这一金融企业服务市场的京东金融有了成为伟大公司的潜质。

京东金融具备为B端客户提供科技服务的能力。传统金融拥抱数字科技,始终面临着两个问题,一方面当前市场环境下其获客和活客成本仍然较高,现有业务运营确实需要科技助力,另一方面则是其始终缺乏科技基因,难以有效掌握数字科技的金融应用。对京东金融来说,前期面向C端消费者服务积累的经验和技术储备既可以为传统金融机构的业务运营提供帮助,又能够帮助其提升技术的金融应用能力——必须要承认,金融机构对技术的需求事实上是可以被京东金融这样的金融科技企业创造出来的,而且,未来的市场机会也许还存在于对非金融企业和政府机关的科技服务中。伟大的公司绝不是一味把客户当上帝的公司,创造新客户和新的客户需求并满足它的公司才是真正伟大的公司。显然,能够为传统金融机构创造需求并提供这类服务的企业并不多,也许蚂蚁金服算一个,而京东金融显然也是有力的竞争者。

二、几度犹豫蹩脚转身——略失优雅

(一)略显矛盾的前后表态


京东金融向京东数科的转身显然不是那么的优雅。

京东金融对更名的最新表态。对更名一事,京东金融给出的最新表态是CEO陈生强在在10月18日京东金融公司内部举行的成立五周年活动上的发言:“京东金融更名京东数字科技,绝不是放弃金融业务,而是公司业务范围早已超出金融行业本身,所以需要一个新定位和品牌来诠释公司变化。”陈生强同时表示:“未来,金融仍然会是公司至关重要的核心业务,成为新业务重要的资源和资金支撑。同时,新业务将担负进化公司核心能力、提升公司整体价值、为金融业务提供场景、用户和数据基础的重任。”

但陈生强不久前才说过京东不做金融。在4月份的博鳌亚洲论坛上,陈生强接受采访时则表示,未来京东金融将“不做金融”。京东金融将把全部的金融资产转让给银行等金融机构,而京东金融扮演的角色是为金融机构服务,即全部业务转为ToB,做科技型产品服务。

刘强东未实现的金融梦。再往前追溯的话,2017年2月京东金融的开年大会上,刘强东表示,在未来,京东金融不仅仅会有这些金融产品和服务(“这些”显然是指蚂蚁金服能提供的产品和服务),很快,我们将会进入证券、征信,包括银行,总有一天我们会申请自己的银行,或者控股一个银行,这样我们才能够为我们的用户提供全金融的服务。但是很可惜,这个“很快”显然没能快过这一次的更名。

(二)身在其中转身艰难

京东金融参与推动形成了今天的监管格局。事实上,对金融牌照的觊觎,从来不是京东需要掩饰的,只是当前强监管格局下,京东确实应该回到“觊觎”二字的真实含义里去寻找答案:有些牌照也许确确实实是监管方认为其不应该得到的。但同样值得提出的是,推动形成当前的金融科技环境,京东金融本身显然也起到了相当重要的作用。其在互联网金融领域的一系列花式操作在长时间引领了市场风骚,比如其供应链金融领域的京保贝、消费金融领域的京东白条、以及京东众筹等都是京东在行业率先推出,而众筹已经占了行业超过50%以上的市场份额。而不可否认的是,过去数年间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种种创新行为在推动传统金融变革的同时,也带来这些推动者本身不会关注的系统性风险,而这恰恰引起了监管部门的警觉与担心,从而在一定程度上推动形成了今天的监管格局。

另一方面,今天的金融科技市场格局也是京东金融们共同推动形成的。从利用电商、社交、搜索和其他网络服务带来的流量通过金融途径获利,到基本金融活动向支付、贷款、银行、征信、保险、众筹、P2P等领域的拓展,到某些业务模式的萎缩、折翼和监管约束,再到金融服务向科技服务的回归,这一路走来很难说是参与机构的非理性行为,而所有参与者的理性决策形成了今天的市场格局。

在自己参与推动形成的市场格局与监管格局中,既要继续保持理性的决策判断,也必须看到这种集体理性决策导致的行业走向,而在守望着眼前巨大业务利益的同时,也许还坚守着成为伟大企业的内心。多重决策思维和环境约束导致了其转向的犹豫与摇摆,使得这场转身注定不够优雅。

三、无关华丽与优雅,转身是必然

对于京东金融的更名,坊间猜测无数。有人认为是京东金融的主动求变,寻求更为宽阔的商业道路,也有分析认为,这是监管约束下的无奈之举,刘强东终究金融梦碎。

数字技术与金融有着共同的基因。如果梳理这些年以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区块链等为代表的数字技术与金融的联姻与嬗变,会发现两者其实存在完全一致的内在基因,那就是数字。数字技术的核心是对信息背后的数字进行处理,而金融的本质也无非是一系列以数据表示的财富运转。

尽管这种认识现在看来浅显易懂,但这并非是从两者的初次结合就被认识和理解的,而是在前述金融科技活动的不断演变中形成的。任何行业都没有一成不变的商业模式,何况日新月异的数字技术和瞬息万变极度敏感的金融活动,而更加难以回避的,这一切发生在中国这个充满魔力乃至魔幻色彩的新兴市场。

没有人可以从一开始就可以完全预判金融科技市场未来的变化,京东金融亦如是。但不可否认的是,从最初的互联网金融出发,京东金融作为重要的参与者,确实一路推动着整个市场走到了数字金融、普惠金融和更广阔的金融科技领域,最终走到了这个需要转身的关口。金融科技领域以至未来京东可以探索的科技服务领域,不仅仅是一片商业蓝海市场,更是一条比金融市场更诱人的高价值市场。

因此C端业务尽管现在仍然能够为京东金融带来源源不断的现金流收入,并一度被认为是这类互联网金融企业的内在基因,但正如这场转身所展示的,京东金融都不是一开始就有的,哪来一成不变的基因呢?

四、小结

也许京东更名本就不是值得坊间讨论的话题。从京东金融到京东数科,是金融科技从一个金融创新和科技应用的领域成长为一个特定行业之后,理性从业者自然而然的选择,而这种选择也无关华丽与优雅。因为只有转身之后的身份切换,才是这个行业应有态度,也只有新业务模式的不断探索,才不断成就这个行业。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LendingClub前CEO创建,市场借贷平台Upgrade完成首次个人贷款证券化

下一篇>零壹新金融日报:港交所探索将区块链技术运用到沪港通中;清华大学数字金融资产研究中心成立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7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