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网贷

北京互金协会郭大刚:网贷最坏时刻还未到来

网贷 零壹财经 · 零壹财经 2018-09-08

关键词:网贷合规与发展朗迪峰会郭大刚未来发展预期

郭大刚认为网贷行业最坏的时刻还未到来。
9月7日,2018朗迪中国峰会在上海举办。在零壹财经主办的“合规与发展”分论坛上,北京互联网金融行业协会秘书长郭大刚发表《中国网贷行业的未来发展预期》主题演讲。

郭大刚首先对网贷行业发展进行总结:由于政策的驱动,网贷行业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快速发展,同时出现第一个退出高峰;2015年10月后,开始市场干预,网贷行业趋于稳定,头部企业聚集,行业趋于成熟。此后,每一次出台意见,就引起了一个退出高峰。

他指出,网贷行业的涉众型社会风险远大于金融风险。当局应从社会稳定角度出发,注重监管。

郭大刚强调,他最担心的并非是过去的6、7月,而是今年年底的最后一个季度和明年年初的第一个季度。网贷行业高度服务于中国中小微企业,假设大规模中小微企业破产,资产坏账,舆论再不加以抑制,违约人不进央行征信,这才是网贷行业未来最坏的时刻。

他认为,危机时刻,只有具备以下两个条件的平台才可以存活:第一,要有足够的投资强度,而且有确定的方向建立相应的能力。第二,要有有效的运营,获得规模,把成本全部摊薄,获得比较收益。

以下是演讲全文:

郭大刚:谢谢大家,因为零壹是协会的投资保护专委会的。其实我参加公众活动非常少,因为我作为研究人员来讲,其实不太喜欢抛头露面。我是第一次站在朗迪的讲台上,所以今天分享给大家一个话题,也可能是我后面很多年也不会再出现在讲台上,所以我会把这个话题充分给大家展示出来。

我起的名字叫见微知著。为什么叫见微知著?我希望通过三十分钟跟大家的交流和沟通,让大家尽可能以从一个框架上看到我们网贷的行业,他究竟在做什么样的事情,在整个中国金融版图甚至世界的金融版图里面,他的位置在哪里。第二个他怎么产生这个现象,逻辑在哪里。第三个基于这两个,我们会讨论一下将来是什么样子的。因为最近出了这些事情以后,很多人在问我,甚至包括一些资深的人问我,说网贷这个行业在中国再走下去会怎么样。

这张图是从零壹财经的数据图里拿出来的,2017年6月到2018年6月。这个红色的线条是进入这个市场机构的数量,每个月有多少机构进来,有多少机构能存活下来,这是新进入这个市场的数量,机构主体的数量。第二个这个蓝色的曲线,是指的离开这个市场有多少机构主体,就是有多少平台消失掉了,不做这个业务了。大家看到这个曲线跟我们二级市场的曲线有什么区别?很像二级市场的波动周期,是完全符合二级市场理论里面的预期理论的。什么概念?他体现了一个投资人,一个平台的投资人,进入这个市场、退出这个市场的一个看法,完全是个自然的状态。

所以我们看在2014年上半年,他进入这个市场的数量达到了最高峰。大家知道2014年当时我们有什么情况发生?在3月份两会之后,我们讲了鼓励互联网金融创新发展,这是2014年3月份两会提出来的口号,第一次写在政府工作报告里面。所以我们看到所有从事民间借贷的市场主体,就是债券的这部分主体,不管是持牌的还是非持牌的,都说我是互联网金融,我是网贷。所以那个时候大量主体涌入进来。所以很多机构都说我是网贷,市场对他的预期非常好,都愿意用这个词进行市场的拓展活动,所以这是第一个高峰。

但是同期我们看到,大家看到另一个数据,就是退出这个市场的数量,也达到了一个高峰。就有另外一批人,在市场里面开展业务的人,其实已经看到市场里面有风险,他们开始大量退出市场。但是有一条,这个退出市场的信号,就被变成一个噪音剔除掉了,因为所有人都看好这个市场,所有人都进入这个市场,而那些退出市场的人,其实大家没有看到。所以当第一次达到高峰的时候,我们看到更多的人进来,这就是2014年看到的。

假如在预期理论上大家分析,这是个典型的追涨阶段。但是预期理论也会告诉我们,当所有人方向一致、看好一个事情的时候,他的收益就被摊薄了,同时风险也累计了。所以在2014年上半年的时候,退出市场的机构,第一次也达到了高峰值,因为风险开始释放了。而这个时候所有的市场预期是正向的,所以大家忽略掉这些机构退出市场,所有人看到的都是大家进入这个市场,都认为他有红利。这是2014年上半年。到2014年年底的时候,我们看到所有人你们年底都会做一件事情,决定明年第二年投资到什么地方去。比如我的钱,我要投到哪个领域,我的时间花到哪里,我希望那个地方经过我的投资以后,得到我想得到的那些东西。所以2014年你们看到大量机构进入这个市场,而同时大量机构选择退出市场。这就是2014年当时发生的情况。

到了2015年的时候,我们看到他已经开始发生波动了,特别是2015年底的时候,当时有个著名事件叫E租宝实践,2015年12月8号。但是2015年发生了很多事情,比如说美元加息,从2008年9月份开始,美元开始发QE,一直发到2015年6月18号然后开始退出QE。那个时候整个市场货币支撑开始回落,所以已经没有资本支撑了。这个时候你会看到2015年的时候发生很多事情,到2015年10月份的时候,十部委联合发布了互联网金融的指导意见。这个时候,市场就慢慢开始趋于理性。所以2015年10月份以前,市场完全自由发酵、自由成长的,2015年10月份以后,出现了市场干预,而且强度越来越强。所以在这个底下你们看到更多机构开始选择在2015年底退出市场。一直到2015年底的时候,更多机构退出市场,而且你们会看到这个现象,进入这个市场主体的数量,第一次回退到退出这个市场主体的以下。就是进到市场的人变少了,退出市场的人变多了,这个时候市场的情绪开始反转。

而发生这个反转以后,大家看到从这条线再往后,红色的曲线从来没有跑得比退出这个市场的曲线更高,从这以后退出市场机构的数量,一直都比进入这个市场机构的数量要多。也就是说大家开始对这个市场不再看好了,市场的预期已经没有了。所以假如在2015年底没有退出这个市场的机构,基本被锁定了。你退不出去了,所以在2015年10月份以后,你们再看,大部分机构不再能拿到有效的投资,因为市场不看好他了,这是2015年。在之后,每一次出台所有意见的时候,就引起了一个退出高峰。2016年的8月24号,银监会发布一号令,强化了中介的地位,更多机构开始促进市场。每来一次事件,就出现一个尖峰,一直到6月份,6月份是一周年。我们公募整改一周年,当时市场没有预期,所以就崩盘了。

大家看到这个图的时候,这完全是自由市场的一个概念。追涨杀跌你们做期货的人都知道,追涨杀跌从来不会挣钱。你选对方向,但是你不能选对哪个标的,更不能选对哪个时间。第二页这个图跟上一张图对应看。第一个拐点,这个黄色的曲线是所有出现过市场主体的累计数量,就是市场里一共出现过多少家机构。在2014年第一季度以前,累计非常慢。到第二季度开始快速上升,一直到2015年10月份下半年的时候,年底的时候,开始反转进入平淡发展期。这是一个S曲线,这个里面你们看到,我们网贷的机构由于政策的驱动,在2014年上半年开始快速发展,一直到2015年下半年停滞,进入一个平台期。一个行业,发展到一定程度以后,他就趋于稳定了,甚至趋于保守,更多机构会退出市场,头部企业会聚集,这是行业成熟的一个标志。

利率曲线,上面那个黄色的线条,大家看到了他基本是持平的。那个曲线是什么?是市场的融资成本,就所有的机构通过互联网进行融资,通过民间进行融资,他的大概成本是多少。大家可以看到大概20%左右。法定红线36%对吧,我宁可多挣一分钱,也不会少挣一分钱的,所有市场都是这样。所以当高院规定36%作为上限的时候,实际操作的过程中就变成了事实的下限,没有人低于这个成本给市场提供服务的。这就是我们看到的。而这么长的历史周期里面,你们看到投资人的收益率一直下降的,一直下降到现在,不到10%。但是别忘了,我们是从多少来的。就我们给投资人的回报率,投资人的回报率持续降低,这中间是有一个机构拿掉的费用,整个行业运营产生的费用,包括你的营业收入在里面,平台拿掉的这些成本。那我的问题是另外一个问题,这个灰色的曲线是什么?行业在持续发展过程中,他的营业额持续增长,我们每年最高的时候甚至有三倍的成长率。这个过程就带来另外一个问题,其实中间的费用成本是很大的,而且是不断增加的。但是这个行业里有多少家机构是盈利的呢?大家都说自己不盈利。那这么大的利润规模,毛利规模,或者收入规模到哪里去了?你们大家可以考虑一下,加入市场的价格反映风险的话,只有一个结论,这个过程是个风险的累计过程,而我们产生的收益,被风险对冲掉了。假如说这样的话,这个行业就一直在处于一个风险的累计过程中。

这是投资的曲线,大概是从2010年到2017年的投资曲线,这是单一标的的投资长度。这个行业是靠技术驱动的,假如没有IT的技术投资强度的话,单一机构无法获得能力,没有能力怎么谈自己具有风控?所以你风控的水平就提升不起来。所以这个行业是投资强度非常高的行业,大家可以想想谁现在还投芯片厂?除了中国政府,因为投资强度太高了。那个投资很可能变成沉默成本,假如没有收益他就没有了。这个行业是一样的,我们很多人讲大数据、区块链、AI,你们知道投一个大数据的平台要多少钱?他的团队一年的运营非费用要多少?假如只有一个五千万的机构我要建立这样一个,你相信吗?假如你投资强度不够,就意味着在你的平台上风险持续累计。

这里面有拐点,在2015年的时候出现了拐点,这个拐点意味着什么?政策强化之后,整个市场预期确定了,而那些有实力的机构,开始加大他的能力建设,投资强度就起来了。所以单一标的累计的投资规模,在持续上升。所以在这个行业里你不花钱,你说你有能力是不可能的,这是因为我们对技术的依赖性非常高。从这个表格上也会看到,能拿到钱的机构,其实是越来越少的,这是在中国产生的P2P网贷机构的融资数量。第二列是整体的融资规模。第三列是每个KS能拿到多少钱。所以投资强度在不断往上升,左侧是资产的获得能力,那是风险定价、反欺诈,那个能力是有特异性的。假如你没有钱投进去获得不了能力。所以这面在你所有的左侧做投资的,那个效用是不一样的。我投房贷,持续投进去,我在房贷领域就能获得能力。我投信贷,就能从信贷领域获得能力。但是有一条,你投资房贷去做信贷不成立,投资信贷去做房贷也不成立。

但是在资产负债表的右侧是什么样子?那是负债侧,只要我投资就能换来用户,用户就带来资金。所以早期的投资是什么样子的?所有人都把拿来的钱投到了负债一端,进行资产负债表的扩张。而在资产一侧,其实没有太多的机构,建立特异性的风控能力,这就是早期的。为什么是这样?当政策不确定的时候,你们大家会做一件事情,保守策略,要么不投资、要么少投资,因为我将来的收益是不确定的。所以当政策确定了以后,你才会真正回来。所以这种情况下,在2015年、2016年以后,整个投资强度才回来。而真正在市场里面有价值、被投资的机构为什么减少了?因为只有很少量的机构,在资产侧进行了持续的投资,大部分在负债侧做了很多工作。所以你知道这个市场里面,该活下来的机构其实没有太多。

我们反过来,我们从历史层面再看一下。2001年大家还记得发生过什么事情对吧?WTO中国打开国门、拥抱世界。前面是改革,后面是开放。在中国现在咱们这个年代的人,坐在这里的,改革和开放对你的生活质量的变化,哪个影响更大?程老师你是从海外回来的,所以你们知道开放的价值是什么样子,他是根深蒂固,改变了我们这一代人。第二个当时有国企制度改革。第三个互联网,2001年那个破了,带来了什么好处?所有的技术被平民化了。原来投了那么多钱建立起来的功能,原来很贵,但是一夜之间变得很便宜,所有老百姓都用得起了,我讲的是互联网。还有另外一个是在2008年的时候,移动互联网崛起。2008年我们所有的投资规模不少于两百亿,之前我们申奥的时候,对全世界做出承诺,我们要做世界最大的移动互联网。所以从2001年到2007年的时候,中国改革开放特别是开放,让我们每个人可以进行财富积累。但是有一条,我们的劳动力价值很低,刚开始只能做制造,管理这些都提不上,所以我们要提升单体劳动价值,所以我们要学习、训练、培训。你们还记得宜信最早的业务是什么业务吗?就是职业培训,提升单体劳动价值,这是第一个业务。所以在最早的时候,我们开始做P2P是什么样的业务?是个体的这种贷款,提升单体劳动机制那个波峰波谷需要的资金。所以最早出来的业务,就是面向个体的提供的信用性贷款,这一类是按照分期来做的,一般是三年、两年的业务。

2001年有多少人有信用卡?没有太多的。这是最早我们做的业务。所以你就知道了,他实际挣的钱是违约的钱,信用卡怎么带来的收入?为什么会有免息?是因为有违约。你们看招商银行一年挣多少钱他都不会卡步,两百亿人民币,两百亿来自于哪里?不是息差,是违约,这就是信用卡的模式。所以最早的这块业务,就是仿照信用卡建立起来的,所以信用卡面临的所有问题,在里面都存在。当然因为建立的规模比较小,所以这块业务一直涨的很慢。在我们现在的存量里面,这块业务从来没有超过15%,但是这是真正的个体点到点的小额信贷,盈利模型大家知道是靠违约发息,所以36%为什么有那么多的争议?就是因为这个。但是这个并没有带来中国整个信用体系的变化,因为数据是割裂的,央行长期把我们这些表外的业务排斥在资产负债表以外。而正是因为这些人的存在,把那么多的财富变得有价值了。

第二个阶段在2008年到2011,2008年你们还记得发生过什么事情吗?奥运会、五一二汶川地震,大洋彼岸还出了一件事情,美国崩盘了,金融危机。这些会带来什么样的变化?第一个奥运会我刚才讲了,3G第一次得到大规模的普及,互联网从固定的变成移动的,每个人都可以用手机处理自己的业务了,所有人都可以随时在线。改变了我们的使用习惯。另外一个大洋彼岸崩盘了,当时中国和美国的资产负债表,两个放在那里都不是平衡的。中国多了2.75万亿的外储,美国多了2.75万亿的外债。所以当你把两个国家的资产负债表完全一拼。所以中国和美国是高度偶合的。2008年带来的是什么?金融危机,金融危机直接衍生经济的影响,经济的影响是最直接的,当时我们那么大的生产供应体系,缺了买方、缺了交易对手。但别忘了,经过这么多年的积累,中国的产业结构发生了变化,以外向性为主导,毛点在哪里?对冲外汇账款。就这么来的。所以你们看到当美国出问题的时候,中国这边立刻出问题了。马上出口就过剩了,马上我们的生产能力就过剩了。所以中小微企业融资难是历史话题,中小微企业本来就不应该通过债权融资,因为他破产风险太高了。所以中小微企业通过债权的融资难、融资贵,这是符合经济学原理的,因为股市可以烂掉的,债市烂不掉的。

所以自古以来中小微企业就应该是融资难、融资贵的,他本来不应该仇恨债权融资,但是为什么在中国就要通过债权融资?而且愈演愈烈,因为我们的利率体系是双轨制的。一面是行政的货币发行体系,另外一面是民间高度发达的完全市场化的货币定价体系,两个利率中间产生套利。而长期的供给不足,中小微企业拿不到钱,融资成本会是多少?无穷大。所以在中小微企业,债权和股权有什么差别?从利率的角度没有差别,但是在法规保障上不一样,股权可以烂掉,债权烂不掉。那你的选择,从自我保护的角度,会选择什么?债权,这就是我们看到的中国的中小微企业所谓的融资难、融资贵。

当整个社会产能过剩的时候,我们要进行相关转型,转型需要的必要东西是什么?资本金。所以在那个阶段,2008年到2011年的时候,所有中小微融资的问题,都通过民间来进行相关的处理。就集中爆发出来这个需求。所以这个阶段你们发现,中小微企业的融资问题,在民间开始活跃起来。他的融资方式是什么?额度比较大,主要解决经营性贷款的问题,所以他的账龄缩短,单一标的额度会增加,他必须要用抵押的方式对冲风险,所以抵质押贷这个时候就起来了,大额的。这跟传统的银行信贷有什么区别?没有区别。这就是你看到的。所以原来做这块业务的人,其实想开银行的,但是后来我们给了他什么身份?信息中介,一切都完了。

2012年以后到2015年,2008年、2009年我们还干了一个事情,四万亿,经济刺激打进去以后,整个货币系统逐渐失效了。打的越多,剂量越大,效应下降。那传统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表你会看到,流动性下降,收益率下降,他的投资没有效能的,那资产负债表还在增长,杠杆率在增加,风险就来了。所以我们当时想到的自救方式是什么?要么把资产负债表进行相关处理,要么就是出表。大家想想信托什么时候起的?2012年的时候我们信托干到了十万亿,就是通过三年扩表,直接干上去了。效能下降,传统金融机构的收益率下降。到目前为止我们金融机构在股市上的表现是什么?海外5到8倍,中国的金融机构所有的你的估值都更低。为什么?因为效能下降了。我们提绿色金融是什么?要用更少的资本金驱动他,因为我们大部分机构是靠货币驱动的。这是金融系统的问题吗?绝对不是,这是国家的政策。我们在发QE,而我们的货币通道是通过传统金融机构进行分发的。因为利率的通道只有货币体系,而那个货币体系完全是个封闭的体系,不是市场化的。所以在这个时候,2012年到2015年风险已经累计过高了,不得不释放,所以大量的表外业务就开始出表,那民间的是获得资本最快的通道。

而第二类你会看到,他跟银行利率是一样的。第三块业务,就是类影子银行业务,单一标的资产的规模很大,基础标的要层层穿透。其实这块业务严重缺乏投资者适当性的。你想一个70岁的老太太买资产证券化的产品,通过互联网随手可得,这有天理吗?所以这个业务应该去除掉。整个占比来讲,第二块业务最高到70%到80%,这块业务20%。真正做下来小额分散的业务只有这一个。假如这个市场一万亿到一万五千亿,10%到15%你们大家算得出来。这里面有所谓信息中介和信用中介的提法吗?没有。你们就知道,我们哪些做对了,哪些做错了,哪些改变了,哪些没有改变。市场是刚性的,只是供给的方式有所差异而已。假如你把所有的供给去掉的话,那个融资的成本,就变得无穷大了。

我们现在是什么?所有机构都要变成信息中介,市场的供给会是什么样子?大家可以考虑。所以即使这次合规检查完成了,大家都变成信息中介了,这个市场的供给也只有这么多。但是整个市场的需求还在那里,我们经济还要转型,中小微还要活下去。假如没有这块供给,中小微没有了,我们的社会结构会是什么样子,大家心里非常清楚。那就不是金融问题,甚至不是经济问题,更可能是社会问题,或者是其他的问题。这就是我们正在经历的东西。所以你知道我们现在的现状是什么,你就明白我们接下来会发生什么。其实我现在最担心的不是过去的6月和7月,我担心是今年年底的最后一个季度和明年年初的第一个季度,假如大规模中小微企业说不干了,会怎么样?所有的资产烂掉了,坏账率会上来,舆论再不加以抑制,我不知道在座的各位会怎么活。你想想,你们还进不了央行征信,那些违约的人没有任何义务、没有任何风险、没有任何成本,怎么办?所以最坏的时候还没有来,大家要做好准备的。

2005年之后,我们开始出现了监管,实在看不下去了,监管不得不来了。以前这个行业一万亿,连北京银行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死就死了。这里面提到另外一个问题,怎么看待这个行业。假如行业从监管的角度审视,监管对什么负责?两条,一个是投资者,投资者是保护。第二个是对行业累计的风险,监管的作用就是保护投资者,抑制行业、累计风险,就这两条。风险怎么看?金融监管机构看到的只有金融风险,但是互联网是金融风险这个样子吗?太简单了。

风险有几类?第一个金融风险,刚才讲了一万多亿,连北京银行三分之一都不到,所以很小。账龄,最长的三年五年,去化周期就这么点。那一轮金融危机的时候十几年了,很容易就去化掉了,所以他不是金融风险。但是有一条,互联网的特性是什么?有媒体属性,上来就是涉众的。你们见过一万人聚集在一起什么样吗?我给你个概念,叫做想死都死不掉。我是一个平台老大,我干不下去了,我要跳楼,跳下去死不掉。我见过一次,广州火车站,春运,有人脑子出问题崩溃了,结果跳下去,结果没死,想死都死不掉。所以涉众性是互联网的另外一个风险,这是社会风险。传统金融机构才有多少人,没多少人,但是我们遍布全国各地、大江南北,所以那个风险远远大于金融风险。

所以我们的主要风险是什么?是涉众型社会风险,而不是所谓的金融风险。你要知道为什么实施双峰监管,垂直的央行、银保监加证监,还有遍布大江南北的这么多机构。所以从风险的角度来讲,他的社会风险无疑大于金融风险,这是我们看到的。所以我们只有区区一万亿,但是我们确实很有力量,我们能撼动很多事情。但是有一条,正是因为你有这么多力量,才有这么多风险。所以我们从金融角度进行监管的话,这个收益太低了,应该从社会稳定的角度去看,这个收益非常大的。

但是监管,你只有一万亿,但是那么复杂,我投资强度很高,我要花很多钱进去才能管好。只有一万亿,这个收益太低了。所以你就知道,垂直监管条线是什么概念?第一不想管,第二不愿意管,第三管不了没能力。所以你就知道监管为什么推来推去,就变成现在这个样子。地方金融监管机构有这个能力吗?又有地方的差异,他也有专业性的挑战,他也有能力挑战,他还有覆盖的挑战。你想想一个全国性的业务,在互联网上作为,凭什么让地方金融办给他发许可证?真出了问题他能管得了吗?责任权利完全不匹配,所以这都是问题。

原理我不给大家讲了,原理是这样。第一个中国的社会正从实物资本阶段往信用资本阶段走。第二个中国社会从工业社会向商业社会演进,这里面有个词叫商业文明,所以基于信用的中小额的贷款一定会起来,这是市场的需求。而这个市场需求,必须要通过完整的市场制度才能保障。比如我们的征信体系。假如说没有征信的体系,没有信用体系的话,你想谁都可以胡来,那就没有将来的那些东西,所有都不成立了。

从互联网的投资角度来讲,看这张图,你会发现一个不同。红色的曲线是传统金融机构投资强度累计的曲线,而蓝色的曲线是科技企业的投资强度的曲线,科技企业会投的越来越少的。但是有一条,这两个有差别的。初始投资强度,传统的金融机构很低,我们互联网金融企业是什么?高科技企业,投资强度初始强度非常高。所以你相信三个毛头小伙子一千万就干这个事,你信吗?第二个这个成本必须通过运营迅速摊薄,这是互联网的特色。所以你想没有规模,你是无法产生比较收益的。所以在这个蓝色曲线之上的,所有的成本,都会在市场里被淘汰下,在蓝色曲线之下的成本会摊薄,会取得比较收益,那些机构会活下来。所以这是两个条件,第一个你要有足够的投资强度,人财物必须拿出来,而且有确定的方向建立相应的能力。第二个你要有有效的运营,获得规模,把你的成本全部摊薄,这才是互联网金融。我的问题是这么多家,刚才讲了五千多家曾经出现过的机构,有哪个机构符合这条蓝色曲线?

乘是在利率双轨的情况下的乘的。另外一个P2P到底是成本中心还是利润中心。互联网生态,我有那么大用户基数,我为了增加用户黏性,做P2P业务给用户产生黏度。在生态里他仅仅是黏住用户的,他仅仅是成本,而不是收益。你们看借贷宝有收益吗?没有。所以P2P加入成为利润中心,真的是很挑战的事情。我给你们讲讲二级市场我们怎么做?假如一年做不到一万亿规模的话,我们不做的,因为没有市场经济价值。我们现在这个市场的余额是多少?一万亿的余额。二级市场四到五倍交易量,五万亿,几家机构?一家一万亿,五家机构。所以这个行业出现那么多机构,严重的产能过剩。第三个价值数据的价值,黄金本身有价值吗?钱流动起来变成资本,他才有附加值。数据是一样的,数据堆在那里只有成本和风险,天天黑客攻击你,你还得拿一堆硬盘存起来。所以他确定会产生风险,第二个确定会产生成本,假如你不会用的话,他不会产生任何价值。所以拥有数据是多么可怕的一件事情,但是行业里你们所有人都在问数据,都想拥有他,这是错的。

第四个信息孤岛和封闭系统,我有数据,陈博士有数据,我有一百万的数据,陈博士有一百万的数据。我把我的数据拿出来了,陈博士看到两百万的数据,我还是只有一百万。所以互联网上面共享的概念天生就是错的,为什么?会失去比较优势。所以互联网反而会加剧成为信息孤岛,他看他的数据,我看我的数据。所以互联网天生产生的逻辑是什么?叫信息割裂,而不是共享。共享是反人性的。

假如要是信息孤岛的话,我们经济处于下行期,大家就会看到单一的信息孤岛上,风险会产生持续累计,因为整个大环境在下降,你怎么保得住自己,到最后只有一条路,崩溃。所以封闭系统内,假如没有相应的淘汰机制,而不是开放系统的话,到最后这个系统只有一个结果,就是崩溃。我们现在处在哪里,你们可以看看你们现在所处的环境是什么样子的,谁去共享数据。

互联网的媒体属性,这个我讲了。他天生就是涉众的,天生就是媒体。而人性就是趋利避害,我会把坏的消息分散出去,所以互联网传的东西倾向于哪一侧?一定是越不好的东西,在互联网上传的越快、越久、越广,这就是互联网的媒体属性。所以大家就知道为什么会出现媒体的套利行为。很清楚吧,OK。

最后,到底是金融风险还是社会风险?我讲过了,你们应该有很强的印象。

我提几个问题,大家思考一下。互联网改变了什么?是不是把经济规律本身改变了,金融经济规律改变了。其实在我的眼里不是把金融经济规律改变了,但是他作用范围有效区间改变了,敏感性改变了。

第二个个体的比较优势其实可以改变整个系统的,因为他通过网络可以扩散出去。

第三个普惠,是降低了金融活动参与者的门槛,这条对吗?其实普惠不应该是把金融参与者的门槛降低,而是应该通过更方便的手段、廉价的成本,把消费者的投资能力、金融素养提升。你们平常看看大家所提的所谓极致用户体验是什么?是把门槛降低是吧。这个是错的,不是把体验降低,而是把素养、服务得以提升。举个简单例子,KYC谁做了?当这个市场出清的时候,你知道谁会第一个离开这个市场?没有人知道,但是我们现在看到了,我们正在建立所谓的QIC的体系。

第六个资产的定价能力,刚才讲了在2015年以前我们没有投资到能力建设上,而能力建设主要是在负债那端起作用的,资产定价根本没有做,所以才会有现金代码,根本不需要风控,这就是我们看到的。现在,稍微有点改观了,大家开始真正投资于能力建设了。

另外一个消费金融的长期性,我给大家讲一个,中国为什么消费金融是十年、二十年的市场?你想想在中国买房是什么?这是个投资行为对吧?其实你一产生投资,那钱是我的吗?不是,那是借来的。所以你投资房地产的行为,他不是增加资产,而是增加负债。所以从这个角度,他把你的消费意愿抑制了。第二个我们国家的社会保障体系什么样子大家都知道,所有人都在问负担增加了。负担增加什么概念?你还吃一百块钱的大餐吗?不会了。所以社会保障体系,把我们的消费意愿又一次降低了。第三个征信系统只有三亿,那么多白户将近十亿的白户,刚才讲了我凭本事挣的钱为什么要还?OK了。所以这三个下来,消费是长期的事情,不是短期的,他需要把秩序改变、社会改变,他才能激发出来。所以所有做消费的都要记住这一条,大家想想去年现金贷做成了什么?把两万五千里的长征,跑成了五百米的短跑,一百米的短跑,到最后把自己跑死了。因为两万五千里长城,风险是逐渐积累逐步释放的。五十米的短跑是什么?所有风险都会快速累计,所以最后就崩盘了。

接下来会发生什么?短期的。去年的7月14、7月15,金融工作会议,加息收表去杠杆,这个方向没错,我坚持支持这个国家政策。但是有一条,在操作路径上这是有选择性的。加息收表去杠杆,我要求所有的银行,要把杠杆去掉,对零售业务挣钱的应该一面是房子的固定资产、一面是日常消费,这都是挣钱的业务,所以银行不会踢出去的。剩下的是对公业务,我能把地方财政去了吗?我还是能把国企的投资去掉?都去不掉。唯一能去掉的只有一个东西,中小微企业信贷。所以去年第一个被搞死的是谁?中小微。到了年底,美元还在持续不断加息,升到最高94美元指数,大量美元从中国回美国去,整个二级市场失去支撑开始塌陷。你知道能上市的中小微企业是最好的,大家全把股票质押了。我一个55岁的朋友,干了一辈子,最后把股权交给银行了,回家看孩子去了。不干了,没法干。税就更不用讲了。也是中小微,又被干掉了。

我们干了四十年,积累起来的中产都是建立在这个基础之上的。五六七八九,中小微企业发挥了重大作用,我们就业80%是靠这个来的。所以这么演变下去,你们会看到什么?第一个我假如说是中产,我的固定资产一定会缩水,我的房子会降下来的。个人资产会缩水,现在你讲我们把房价、楼市封起来了,我发了那么多钞票,原来放在股市、楼市里面的。楼市被盖住了,股票两千七百点也封死了,两个都不具备投资价值了。所以你们看到连香菜都开始涨价了,所以CPI一定会起来。这么演变下去,中小微企业不干了,那我的员工怎么办?马上失业。所以大家不要辞职,面临的这个冬天真的很难熬,你们要做好准备,最难的时候没有来。

这条路径延伸下来以后,你就知道中小微企业对于我们多么重要。而现在大家看到的现象是什么?正是因为我们这个行业高度服务了中小微企业,跟他耦合度很高,当他出问题的时候,所以我们就崩溃了。所以从另外一个角度我们证明了什么?我们这个行业互联网金融真的服务了中小微企业。这个就要回过来看,我们跟2008年完全不同,美国当时出的问题是金融系统出问题,我们传递到金融领域,甚至到社会领域,演变成社会风险,所以我们发QE把他阻断了。但是这次翻过来,是因为我们经济出问题了,通过高度市场化的金融业务表达出来了。所以根源不在我们,是在经济。当我不解决经济问题的时候,我这个表象会是什么?会持续的。光动动嘴没有用的,发发声明没有用,是要改的,是要建立相应制度的,假如没有相应的制度,还是所谓信息中介的话,假如所有人都想出去的时候,就没有人能逃得了了。但是有一条,大家对中国的未来是要有坚信的,为什么?13.75亿,勤劳勇敢,所有人都想有幸福的生活,全世界有多么大的力量吗?英国才有七千八百万人口,所以我们中国有什么?需求和发展的空间,而且是非常确定的。当目标确定之后,剩下的就是路径。只要不乱,我相信我们只要持续走下去,一定会达到这个目标,所以长期大家应该有信心。

但是短期是另外一个话题了,这是需要智慧、需要操作的,不是动动嘴就来的,所以应该加强政策供给,别再提信用中介、信息中介,他做的就是金融业务,就给他一个身份让他合理开展。说不好听的,以前你没有注册资本金、没有备用金、没有存储金,你想做这些业务得拿钱来。另外一个一旦起来以后,让市场定价嘛,何必如此,全把这几千家都弄在这里。这是中国商业文明的未来吗?所以大家就知道我现在做的是什么?把更多的人,让大家能退出去保护起来,让更多的人在中国将来商业文明的发展中,把你们建立起来的知识体系和能力发挥出来,这是我做的,谢谢大家!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AltFi Data 首席执行官:监管应重视风险与收益的标准化量化

下一篇>朗迪圆桌:坚持合规和投资者教育 P2P网贷前景可期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6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