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银行科技

浦发银行:零售端持续发力,隐忧需未雨绸缪

银行科技 丁丹 零壹财经 2018-08-14 阅读:5371

关键词:浦发银行零售业务信用卡业务零售金融浦发银行

作为一家在对公业务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银行,近年来浦发银行在零售业务板块取得了较大地突破与发展。
概要

作为一家在对公业务领域具有传统优势的银行,近年来浦发银行在零售业务板块取得了较大地突破与发展。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利息收入的增长基本上都由零售贷款贡献,零售贷款利息收入同比上升88%至695.02亿元,零售贷款收益率由2016年的4.95%上升到6.04%,进而推动整体贷款甚至全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上行;2017年全行63%的贷款增量由零售贷款贡献,年末零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719亿元,增速明显高于对公贷款,这一态势也在2018年一季度延续,一季度末零售贷款占比接近四成。零售板块持续发力多源于信用卡业务的突飞猛进,前者整体收入已然超过对公收入。但这或许并不意味着浦发银行将颠覆发展策略,由对公银行倒向零售银行。且在未来的发展过程中,浦发尤需注意可能发端于零售端的风险。

一、零售端实现“弯道超车”

根据浦发银行今年同一时间公布的2017年年报和2018年一季报显示,单从盈利增速上看,在2017年营收、净利均实现同比正增长的情况下,该行2018年一季度两项盈利指标同比均有所下滑,成为唯一一家一季度营收和净利润双双负增长的A股上市银行。2018年一季度浦发银行也出现资产负债两端的同时“缩表”。


浦发银行素来以对公业务见长。据近期披露的信息,该行对公业务贷款余额目前仍居股份制银行首位,对公业务基础性存款位居股份行第二位。对公业务依旧为该行的特色业务。但通过对比该行近几年的年报,其对公业务呈现出后劲乏力的趋势,具体可从其日渐收窄的净息差上窥得一二(见下图)。


但与上述形成鲜明对比的是,该行零售板块去年出现快速增长,尤其是零售贷款方面(见下图),这一态势在今年一季度继续延续。数据显示:2017年该行利息收入的增长基本上都由零售贷款贡献,零售贷款利息收入同比上升88%至695.02亿元,零售贷款收益率由2016年的4.95%上升到6.04%,进而推动整体贷款甚至全行生息资产收益率的上行;2017年全行63%的贷款增量由零售贷款贡献,年末零售贷款余额较年初增加2719亿元,增速明显高于对公贷款,这一态势也在2018年一季度延续,一季度末零售贷款占比接近四成。



二、信用卡业务强势爆发

在所有零售业务中,尤以信用卡领域的爆发最为引人关注。对标行业内公认的信用卡大户招商银行,笔者发现,2017年浦发银行信用卡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为28.9%,高于招商银行的25%。同时,就该行2017年财报来看,浦发银行增长最快、增量最大的零售贷款并非房贷或消费贷,而是信用卡及透支贷款。2017年末该行信用卡贷款约较年初增加了1500亿,增幅达57%。且该行信用卡业务收入在2017年一年上涨了123%,实现了大爆发(见下图);单年新发信用卡数量也由2015年的363万张增至2017年的1358.21万张,年均复合增长率高达137%。因此,与其他银行信用卡业务相比,浦发银行也被市场公认为是“超级黑马”。



笔者认为,浦发银行在信用卡业务方面之所以表现得较为强势,除了因为它是首家宣布信用卡无条件免除年费的银行,以及近些年较为有针对性地主打年轻客群和女性客群外,数字化的驱动是其发展快速的重要原因。在银行普遍拥抱金融科技的大背景下,这一点尤为值得关注。该行在业界率先将客户业务受理渠道在移动社交平台全线铺开,持卡人通过浦发信用卡官方微信平台,即可一键办理卡片申请与激活、账务查询、账单分期、还款等诸多服务,并在业界领先推出智能语音功能。

在营销方面,浦发银行集中资源向移动社交平台倾斜,将营销活动全面搬到移动社交平台上,推出了诸如“浦大喜奔”、“浦发爱”等具有较强市场影响的营销活动。同时,还策划了声势浩大的千万红包大回馈活动,不遗余力地将移动互联平台作为这些“标杆级”活动的主战场,实现了一切活动的移动化、互联网化。

透过上述举措,浦发银行斩获颇丰。据相关披露显示,现阶段浦发信用卡有70%的获客是来源于线上。

三、外因助力零售端跃升

那么,这是否意味着浦发银行策略的变化,由对公银行转向零售银行呢?笔者认为并不尽然,外部环境亦有诸多共推因素。

第一,从国家整体层面来看。作为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三驾马车”之一,消费对于国内生产总值(GDP)的贡献率呈逐年上涨的趋势。自2014年起,消费已彻底成为拉动GDP增长的第一大驱动(见下图)。且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到2017年,最终消费支出对GDP的增长贡献率虽较2016年有所下降,但仍届至近60%(见下图)。



国家一向重视国内消费领域的发展,采取了诸如成立消费金融公司在内的多项举措。尤其是在进入2018年以来,随着中美贸易战的开打和国内经济下行压力的增大,出口和投资领域呈疲软迹象。国家密集出台了一系列举措,意图进一步提振消费领域的发展。2018年7月6日,中央深改委通过了《关于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进一步激发居民消费潜力的若干意见》和《完善促进消费体制机制实施方案(2018-2020年)》,着力培育重点消费领域细分市场,提升居民消费能力,引导形成合理消费预期,切实增强消费对经济发展的基础性作用。因此,笔者预计未来几年消费对经济的贡献度持续加大的方向不会发生变化,政策对消费的刺激预计将增加消费信贷的需求。

除了政策引导外,笔者认为,随着80后、90后渐成国内消费领域的主力,不同于前辈的观念,他们更在意当下的消费,而不是长期一味的储蓄。国民储蓄率近年来节节下降(见下图),这也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国内消费领域的发展。


第二,从行业层面来说。一方面是技术支撑的变化。数字化在消费及零售领域的应用更多更快,譬如消费信贷、信用卡业务等。先期在该领域布局的银行已逐步享有竞争优势,这也倒逼步伐相对较慢的银行着力跟进。

另一方面,2016年以来,在经济增速换挡和金融严监管的双重背景下,银行传统对公业务面临瓶颈。同时,2018年资管新规正式落地,银行理财业务面临重塑,需要在过渡期内压缩不规范的存量业务,对中间业务收入产生了一定负面影响。正是在这样的监管大环境下,许多银行纷纷进行零售转型探索新发展思路,浦发银行也于今年1月初提出了“打造一流数字生态银行”的战略目标。

再一方面,互联网借贷监管趋严,比较优势减弱。由于监管体系尚未完善,互联网信贷畸形发展给社会带来较大风险隐患。2016年为互联网金融监管“元年”,监管部门针对P2P网络借贷平台和现金贷业务持续缩紧,数次发布政策规范整顿,从限贷额度、备案管理、银行存款、线下宣传、信息披露等多方面对互联网借贷业务提出了规范整改要求。随着2017年各大互联网平台现金贷业务的昙花一现,以及今年4月以来P2P平台的持续爆雷,国内居民在消费信贷领域的需求势必将大面积地被资金成本低、风控措施健全的商业银行承接,这也为银行在零售金融领域的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

四、隐忧需防微杜渐

在2017年年报中,浦发银行公布了该行2018年的经营主线,即“调结构、保收入、强管理、降风险”,这与2017年的“保收入、调结构、重管理、控风险”有着明显的不同。将“调结构”的目标放在首要且突出的位置,浦发也意在彰显其调整业务布局,对零售板块加大倾斜力度,使得各板块收入更趋均衡和可持续的目标。

但在零售端持续发力的同时,相关经营风险亦如影而至,尤以信用卡业务为甚。在信用卡业务快速扩张的同时,恶意逾期抬升资产不良、个人金融信息资料安全隐患等问题也在悄然增加。笔者发现,浦发银行在其官网中发布了一则关于信用卡申请风险的公告,其中特别提到正规渠道申请、按时偿还信用卡账户内欠款等风险情况。该风险公告主要提示信用卡推广所衍生出信用卡诈骗问题,并警示客户:浦发银行不会通过任何“中介”机构为客户进行信用卡申请。

除了信用卡诈骗问题外,快速扩张也带来了审核不严等问题。今年4月,浦发银行信用卡中心就因信用卡现金分期资金被用于证券交易、非消费领域被上海银监局罚款175.16万元,并责令整改。逾期不良风险也值得关注。据浦发银行2017年报数据显示,该行的信用卡不良贷款余额55.26亿元,不良率1.32%,比上年末增长0.11个百分点

基于上述,浦发银行现阶段主要采取了下述两项措施:首先,注重全流程风险管控,着力授信管理与欺诈风险防控,引入大数据信用评分模型、强化风险监控,通过穿透式管理,全面提升风控管理水平;其次,为持卡客户提供了“诈骗信息识别”服务,持卡客户在收到可疑信息时,可通过浦发信用卡官方微信进行信息真伪识别。

笔者认为,浦发银行近些年在信用卡领域的突飞猛进,数字端的合理布局赋予了其强大的动能。而数字化也是一柄“双刃剑”,其面临的最大挑战就是在数字化条件下加强风险控制,这跟传统的风控模式完全不同。故上述措施的效果究竟如何,后续仍有待进一步观察。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上一篇>银行科技周报|大行加速布局金融科技

下一篇>光大银行:“云缴费”革了命,消金公司设立一言难尽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主编精选

more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耗时 15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