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借道金融科技,这家上市公司完成大逆转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8-04-09 10:56:09 阅读:18910

关键词:云游控股收购新金融金融科技

在流量愈发珍贵、竞争日益激烈的线上市场,能够兼具“入口”与变现两项功能的业务并不太多,新金融算一个。  —— 馨金融 洪偌馨/文 从去年开始,馨金融就一直在提一个观点: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成熟,蛰伏多年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真正发力。 未来但凡有流量...

在流量愈发珍贵、竞争日益激烈的线上市场,能够兼具“入口”与变现两项功能的业务并不太多,新金融算一个。
 
—— 馨金融

洪偌馨/文

从去年开始,馨金融就一直在提一个观点:

 
随着区块链、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应用的成熟,蛰伏多年的传统金融机构开始真正发力。

未来但凡有流量、有数据的公司都会切入金融业务,提供金融服务不再是一家公司的专营业务,它逐渐成为很多公司的标配。


前者自不必说,最近大家都已经看到,传统金融机构积极拥抱金融科技的效果显著。某种程度上,它们成为了新金融行业发展和用户普及之后的“收割者”。(传送门:《信用卡业务大爆发 银行进入收割期的缩影》 )

而后者的趋势也已经越来越明显,几乎已经找不到没有介入金融科技领域的互联网公司,线上积累的流量和数据成为了它们跨界的基础,企业变现和转型的压力成为了它们跨界的动力。

以上市公司为例(因公开信息和数据较多),上周我们写过的苏宁金服(传送门:《再探新金融独角兽的估值》),去年上市的汽车新零售第一股易鑫,以及做游戏起家、去年大举布局金融科技领域的云游控股等等都是极为典型的案例。

而上述三家正好也代表了当下三种不同的跨界路径:第一种如苏宁,单独成立金融科技集团;第二种如易鑫,金融服务成为一种内嵌的产品,与汽车交易深度融合;第三种如云游控股,在体系内孵化金融科技版块,相对独立于主业。

前两种都是眼下新金融市场比较常规的做法,借着云游控股前不久发布的财报数据,单独来说说这第三种。

1

一年收入从0到47%


从布局来看,云游控股的跨界方式与大多数企业无异,即通过申请相关资质或者投资收购而快速切入一个新领域。尤其,最近几年随着金融科技概念的爆发,不少行业巨头和上市公司都通过上述方式介入了金融科技领域。

根据财报,目前云游控股的金融科技版块包括资产端(2016年12月获得网络小贷牌照,2017年1月上线网络小贷业务),以及理财端(2017年下半年收购线上理财品牌—简理财)。

财报显示,2017年,云游控股全年放款约459万笔,覆盖143万名借款人,发放贷款75亿元。另外,截至2018年3月27日,简理财注册用户超过880万,累计成交额逾967亿元。

一直以来,对于不同企业跨界金融科技,馨金融都持保留态度。毕竟蹭概念、蹭热点的公司不在少数,而真正能够跨界成功并且实现商业可持续的案例又颇为少见。

尤其,从目前的发展来看,大多数企业的跨界都并非一帆风顺。不同的业务特性要有效的融合并实现1+1>2的效果,不同的行业规则和监管环境要快速的适应等等,这些都并非易事。

如何能够完成跨界?对于核心竞争力,云游控股在财报中给出了自己的解释。


如果对上图做个简单总结,云游控股对自身核心竞争力的描述大概就是:发现机会的能力、获取用户的能力、流量变现的能力。而这些能力的底层是快速执行、数据分析以及技术支持的能力。

这种快速切换跑道的能力在互联网领域并不鲜见,但有意思的是,云游控股在切换跑道的同时并没有落下盈利能力。

根据财报,云游控股在2017年实现了盈利,公司全年收入约为3.46亿元;毛利2.22亿元,同比增长206.4%;年内盈利6864.8万元。

值得注意的是,从2017年的收入构成来看,云游控股金融科技业务的收入已经能与其传统主业分庭抗礼,占到总收入的47%。而此时,距离它宣布转型金融科技领域不过一年时间。

2

抢占入口、数据与利润


事实上,从转型时间上来看,云游控股并没有赶上一个好时机。

因为从2017年起,监管收紧和行业竞争的压力让整个行业的发展都蒙上了一层阴影。但有意思的是,如果仔细盘点一下,也恰恰从2017年开始,有相当一批互联网巨头,例如TMD(今日头条、美团、滴滴)等开始加速金融科技布局。

其实换个角度来看便不难理解,在线上流量红利日益殆尽、变现压力不断加大的当下,能够留住用户、获取数据、赢得利润的选项并不多。以云游控股为例,就在去年此时,它还因为主业——游戏的收入下滑而焦灼不堪。


这也是为何不少互联网巨头纷纷在去年大举进入新金融领域的重要原因。在互联网领域,能跟电子零售、网络游戏、线上广告等比肩的高渗透率、高成长性业务,金融科技是为数不多的一个。并且,它还有极强的变现潜力。


从布局路径来看,这一波互联网企业的思路也颇为一致:

在金融领域,新进入者最早介入的通常是支付和信贷。其中支付业务的重要性已经无需赘述,而信贷业务则是眼下最强的“现金奶牛”;通过移动支付积累足够多的数据之后,信贷业务的利差模式成为流量变现的最佳途径。

再往后布局的通常就是保险、基金等标准化的金融产品,以及与之相配套的财富管理业务。因为互联网公司在技术端有比较好的基础,比如人工智能、大数据、云计算等等,从数据到人才都有一定的积累,所以起步往往也较快。

记得在去年的一次发布会上,云游控股的负责人在谈及转型时曾经提到,虽然线上游戏和金融科技是两个相对独立的板块,但云游控股2亿游戏用户的平均年龄、基本特征其实跟现在的金融科技用户高度重合。

抛开业务性质,某种程度上,这些用户、数据、以及基础的技术能力其实是可以互通的。这也是互联网企业在跨界金融科技时,不管是效率还是效果往往都更优于传统企业的原因之一。

不过,与其它跨界金融科技的互联网企业不同,目前在业务层面上,云游控股线上游戏和金融科技两个版块的交集、互动并不多,它们以更为独立的方式在各自发展。

这也算是目前新金融领域为数不多的一种跨界模式,尽管从收入上来看,两个版块已经旗鼓相当,但这家公司能否真的在两个领域实现商业可持续发展,仍有待时间的验证。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45m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