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专栏

【专栏】百度金融:始于教育分期,会败于教育分期吗?

洪偌馨 · 零壹财经 2017-03-02 09:28:55 阅读:14302

关键词:征信教育分期消费金融银行风险

教育信贷行业虽然没有人命之忧,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提前预防“魏则西”式的风险事件重演,毕竟作为金融科技的巨头,我们期待百度能带来的惊喜应该有更多。——馨金融 苏哲/文 一直以来,教育信贷资产都是一块肥肉,许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起步阶段其实是靠吃这块肥肉长大的。可是从前一段时...

教育信贷行业虽然没有人命之忧,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提前预防“魏则西”式的风险事件重演,毕竟作为金融科技的巨头,我们期待百度能带来的惊喜应该有更多。
——馨金融

苏哲/文

一直以来,教育信贷资产都是一块肥肉,许多的互联网金融公司在起步阶段其实是靠吃这块肥肉长大的。可是从前一段时间开始,“培训贷”行业接连被爆出骗贷、跑路等黑幕,开始引起业内关注。

而最近,一则标题为《借道“百度有钱花” 培训贷骗局致数百人入坑》不仅把教育分期市场再度送上了舆论的风口浪尖,也让百度金融“火”了一把。

据《21世纪经济报道》报道,在第三方投诉平台21CN聚投诉平台上,仅半年时间以来,涉及“百度有钱花”的投诉就有百余条,其中90%为“培训贷”的投诉。

报道称,大部分投诉人遭遇的骗局均遵循“招聘、培训包工作、免息贷款”的模式,而且,多个培训机构在提出贷款之前,先以“发放补贴、工资卡”等名义,收集了受害人的银行卡、身份证、手机号等信息,并且要求受害人安装百度钱包,并认证、绑定。

而在众多投诉案例中,涉及人员最多的是深圳网云、深圳海纳、深圳深软三家培训机构,这三家培训机构均为同一法人,大量学员在此三家培训机构上当受骗,并且申请了“百度有钱花”贷款,贷款金额均在1.6万、1.8万左右,两年还清。

对于此次事件,百度金融官方回应称,上述三家教育机构中,与深圳深软的合作已经在去年终止,而与另外两家从未有过合作关系。与此同时,百度金融强调,他们对于合作机构有完整的审核机制,并严格把控贷款流程。

教育信贷市场的乱象由来已久,馨金融在此前的调查中发现,培训贷这类金融产品往往容易陷入金融机构、教育培训机构、学员的三方纠纷之中,网络上至少有上百个QQ群、微信群正在声讨和组织维权。有不少线索可以证明,在用户群体中,对培训贷的怨气不小。

而此次百度被卷入舆论危机也并非偶然,这位互联网巨头在进军金融领域的第一个发力点就是教育信贷,随后迅速占领市场。

截至2016年12月底,百度金融业务的拳头产品“百度有钱花”已经和近3000家教育机构达成合作,环比增长约80%,服务学生数量环比增长约45%。百度2016年Q4财报中还提到,“百度有钱花”在教育信贷领域的市场份额已达到75%。

但是发展得快与发展得好是两回事。教育信贷的发展环境本身问题重重,百度金融又在以惊人的速度吞下市场,这或许不仅为百度埋下了一颗舆论危机的种子,也可能影响未来整个金融业务的发展。

教育信贷之乱

教育信贷的故事原本不是这个讲法,在网上大家可以看到各式各样的完美案例,故事模版大多都是这样:

青年人A由于职业技能不够,只能从事一些低收入的工作,希望通过某培训机构的课程学习,提升自己的职业技能获得更高收入的工作。但学费昂贵,A无力承担,此时某金融机构提供学费贷款分期的产品,帮助A实现了自己的愿望。

但许多投诉者向馨金融反映的故事,却往往是这样的:

培训机构在学员不知情情况下,给学员办理了贷款;培训机构在给学员办理了贷款后即跑路,导致学员不但没课上,还得还贷款;在培训机构的诱导下办理了贷款,却遭遇霸王条款,以贷款不退为由强制让学员上课……

馨金融此前报道过相关乱象(传送门:《谎言、套路、骗贷、跑路,教育分期蓝海下暗礁丛生》)在此简单列举几项教育信贷领域最显著的问题:

1、培训教育机构资质不全,“跑路”频现。

培训贷的产品设计为,由学员申请贷款,金融机构直接把钱打给培训机构,这样一来,可以有效防范学员将贷款而来的学费用作他途,降低风险。

但在这套流程设计中,培训机构便成为了最大的风险点。一旦培训机构出问题(轻则课程合同不兑现,严重则直接捐款跑路),学员便成为了最大的受害者,不但课程学习无望,还得莫名承担数万元的学费贷款,不还款则会遭遇贷款催收、征信受损等严重后果。

在对于百度有钱花的投诉中,涉及人员最多的是深圳网云、深圳海纳、深圳深软三家培训机构,大量学员在上当受骗,并且申请了“百度有钱花”贷款,贷款金额均在1.6万、1.8万左右,两年还清。

2016年8月,深圳龙华新区劳动监察大队以“未获得办学许可证”查封这三家机构,责令该机构退还培训费。但大多学员并未收到培训费退款,并反映称多次接到催款公司电话要求学员还款。在此之前,类似案例实际上已经层出不穷。

2、课程质量良莠不齐,贷款容易退课难。

由于中国教育培训行业,尤其是职业培训领域的机构鱼龙混杂,课程质量和效果大多不佳,几乎所有培训机构都是以销售为导向,即“拉学员报名”。

这样一来,导致众多学员容易被“包就业、低学费”等虚假承诺忽悠报名,等清醒过来想要退课,却是大难题。

一般来说,当学员报名的同时即会在线申请学费贷款,审核通过后,学费已经进入培训机构的腰包中。这时想要退课,培训机构则会百般阻难,往往会以“贷款不退”为由,强制学员完成课程学习。在相关的投诉中,此类纠纷事件的比例最大,也最为常见。

3、承诺高薪就业,诱导贷款求学

从行业几家主要的培训机构来看,以IT技能的培训费用为例,一套课程的费用大约在1.5w~3w左右,对于一些刚毕业或鲜有储蓄的年轻人来说是一笔不少的费用。培训机构则往往是向学员承诺毕业后,推荐某高薪职位,以确保有相应的还款能力。

但实际情况却是,高薪职位往往难以兑现,导致许多学员“学无所成”,还款能力不足而导致无法承担贷款。

此前有两位向馨金融投诉的学员描述,在签订合同时,培训机构向他们承诺学习“电子商务”课程后,推荐就业岗位月薪不低于6000元,有能力承担每月1600元左右的贷款,但实际就业的情况是推荐至某家天猫商店当客服,工资不过2000多,“贷款实在还不上”。

进击的“百度有钱花”

自从2015年底,百度对组织架构进行重大调整,组建金融服务事业群组以来,百度的金融业务发展实际上并不尽如人意。不同于电商可以在消费场景中植入分期业务,百度的消费金融业务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赖其基础业务——搜索。

换句话说,百度所拥有的搜索流量是启动金融业务最重要的先发优势。而医疗行业和教育培训行业长年以来都是百度竞价最主要的客户来源,因此,从医美分期或教育信贷切入金融业务是根据百度资源优势的顺理成章。

作为百度金融为数不多的拳头产品之一,“百度有钱花”首先切入的也是教育分期的市场,由于百度搜索是各类培训机构最大的线上获客渠道,因此百度拓展市场合作的难度很小。

一家培训机构负责人告诉馨金融:“原本我们跟其他机构有合作学费分期的,但是百度来做这个业务了,我们毫无疑问是优先跟百度合作,毕竟它手里握着你的生命线,我们的学员有百分之七八十都是从百度来的。”

有流量红利固然是件好事,但在整个市场尚不规范的时候,业务的迅速拓展也就意味着风险在逐步积累。其中最大的风险,来自培训机构的合规性。

业内人士透露,根据相关规定,正规社会教育培训机构应当办理教育部门的办学许可证、物价部门收费许可、工商登记等资料。但证照俱全的社会教培机构并不多,培训机构的监管也处于真空地带。大多无证机构均先在工商部门注册教育咨询公司,再以咨询名义开展教育培训。

而办学过程中,因为没有在教育部门备案,教育部门无法监管,而工商部门通常又不会对机构招生资质、教学质量、师资来源、经营内容等进行详细监管,所以此类乱象始终未见改观。

除此之外,还有贷款流程的把控问题。一些投诉者描述,许多人并无意愿申请贷款,但向培训机构工作人员透露了身份信息等资料,不知情地办理了贷款申请,直到数月之后接到催款电话,才知道自己申请了贷款。

最后,是协议执行上的完整性和确实性。援引21CN聚投诉平台主编潘俊珺的说法,在百度钱包APP中,“百度有钱花”的教育贷款告知中写明:“如果您未能与学校签署上课协议,贷款不生效。如果发生退款,钱款将直接退回百度”。可是在具体的操作中,到底能否落实可能受到诸多因素的影响,百度金融本身也鞭长莫及。

当美好构想在落地过程中总是出现种种问题的时候,百度金融或许有必要重新考虑在金融业务条线上的布局。尤其是教育培训行业的原生问题始终无法回避、用户怨声载道之时,费尽心思争夺来教育信贷市场第一的份额,恐怕将来会积怨成疾,最终成为又一颗搬不走的绊脚石。

回想过去一年里,“魏则西事件”对百度的声誉造成了无法弥补的创伤,之后随着国家相关部门的对医疗搜索业务的介入,更是直接对百度竞价的营收造成了“一个季度少20亿”的损失。

教育信贷行业虽然没有人命之忧,但是至少我们可以提前预防“魏则西”式的风险事件重演,毕竟作为金融科技的巨头,我们期待百度能带来的惊喜应该有更多。

零壹智库推出“金融毛细血管系列策划”,通过系列文章、系列视频、系列报告、系列研讨会和专著,系统呈现“金融毛细血管”的新状态、新功能、新价值、新定位。
 

相关文章


用户评论

游客

自律公约

所有评论


资讯排行

  • 48h
  • 7天


专题推荐

more

第四届中国零售金融发展峰会(共15篇)

《陆家嘴》交流会第6期(共14篇)

2022第一届中国数字科技投融资峰会(共43篇)

2019年数字信用与风控年会(共15篇)



耗时 166ms